大东关街
太原市杏花岭区下辖街道
大东关街,位于大东关街道。东西走向,西起建设北路,东至东中环路,长1800米,宽30米。
详细资料
据《阳曲县志》和《太原府志》记载,明清两代的山西地方政府,对大东关的守备最为重视,投入炮位弹火之多,驻防守兵之众,是太原八门之最。森严壁垒的“大东门”,又有一个称谓叫“军门”。
太原解放的前夕,大东关再次突显了战略位置的重要。困守的阎军把大东关与东部山地的防御视作一体,称为“太原东部要塞”。不仅城垣上筑满了明碉暗堡,就连古城墙也难以幸免,被修筑成地堡地道。但失道终究寡助,负责攻坚大东门至小东门一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仅用20多分钟便突破东城,攻入城内。
现在的大东关街,是太原解放之后才有的。1954年,太原人民在政府的领导下,清除了毁于战火的大东门并关城,修筑了从城内通往东部边山地区的通道“大东关街”。在1979年经过重修和延伸后,大东关街成为全长1300余米、宽逾九米的柏油大路。
再穿大东关,街道能联系到战争遗风的,只有两处。一处是横跨其上的铁路桥梁,下面的桥洞,很低也很破。现代战争的飞兵走相,须得依赖它的顺畅。一处是大东关街56号,太原酒厂,金字招牌上的四个大字,还是出自薄一波的手笔。战争的味道,蕴藏在酒厂凛冽的高粱白里。
这片属于太原市的老城区,游商小贩时常往来,喧嚣之声不绝于耳。街道并不平坦,而且狭窄。街道的两条支巷―――大东关街南巷、北巷更是如此。沿街下来,想寻找战争的印记,但穷尽想象,也只是见到“大东关派出所”、“消防中队一支队”的门牌;惟一能与古代战争扯到一起的,是一家叫作“诸葛烤鱼”的店面。毕竟是和平年代,需要的不是诸葛的“木牛流马”,而是他的“烤鱼”。
宝林寺
大东关街25号,是宝林寺。始创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是经由太原往谒五台的比丘尼们如法歇脚的去处。也许那端坐莲花的琉璃佛像,才是街道变迁最悠久的见证人。炮火的硝烟、和煦的阳光、悠长的叫卖,尽收眼底。冽的高粱白里。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01 08:13
目录
概述
详细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