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之战》(Battle of Britain)是由盖·汉米尔顿执导的历史战争剧情电影,
迈克尔·凯恩、
特瑞沃·霍华德、
尤尔根斯·库尔特、
劳伦斯·奥立弗等参加演出。该片于1969年9月15日上映。
剧情简介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40年德国纳粹党军在征服了大部份的西欧后,开始转移视线到英国,更起了攻打英国的念头,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瓦解英国空军(RAF),好让他们海上的战舰在进攻英国时不用受到空袭。德国空军约有2500部战机而英国空军则只有650部战机,在这军力悬殊的情况下,凭着各人的坚毅与意志,RAF可会得到最后胜利?
1940年6月至10月间,在英国和英吉利海峡上空,展开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空战,这就是不列颠之战。这是 一场由空军主战的战役。
德国空军和英国皇家空军为争夺制空权苦苦激战了近四个月,并动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经过激烈的争夺,英军损失飞机1746架,德国损失2000架,死亡飞行员300多名,战损率超过航空队整体实力的40%。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幕后制作
1、由于片中很多场景被重拍多次,所以拍摄本片消耗的弹药比当年的
不列颠战役还多。
2、曾参加不列颠之战并在29岁成为德国最年轻将军的的
阿道夫·加兰德(Adolf Galland)任本片技术顾问。两位德国中队指挥官Foehn少校和Falke少校的原型是阿道夫·加兰德和
维尔纳·莫尔德斯,这两位德国在战争中最著名的战斗机王牌。加兰德在电影片场担任顾问。他一度差点退出,因为他对德国人被刻板地描绘感到愤怒。在他的坚持下,许多场景被重新编写和拍摄。
3、在拍摄东伦敦和Aldwich地铁站的场景时,剧组找来很多当年闪电战的幸存者做临时演员,其中有些人因场面过于真实而中途退出。
4、1965年9月,制片人哈里·萨尔兹曼和本杰明·菲斯与前轰炸机组指挥官哈米什·马哈迪上校取得联系,希望由他来寻找二战飞机并协商使用。最终,共有100架飞机出现在片中。在马哈迪的帮助下,制片方在英国还有109架“喷火”式战斗机,可最终只找到27架,而且只有12架能升空。马哈迪还联系到了6架“飓风”式战斗机,其中的3架仍可以飞行。本片让这些二战飞机得以保存下来,其中甚至还有一架难得一见的“喷火式”Mk II型战斗机。在不列颠战役期间,皇家空军使用的“喷火”式战斗机多为Mk I型,可到影片拍摄时,只能用9种不同型号的“喷火”式战斗机替代。为这部电影收集的大量飞机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三十五大空军。
5、在德军方面,制片方集合了32架CASA 2.111双引擎轰炸机,在影片拍摄结束后,剧组将一架HA-1112赠送给德国联邦国防军空军博物馆,它被改装为梅塞施密特Bf 109 G-2,机身上还画有德国王牌飞行员古斯塔夫·荣德尔(Gustav Rodel)的徽章。为了在片中重现荣克87型“斯图卡”
俯冲轰炸机,剧组改装了两架Percival Proctor教练机,以伪装成半尺寸的斯图卡。在拍摄俯冲攻击场景时,剧组使用了无线电遥控的大型航模。另外,剧组还制作了Heinkel He-111轰炸机航模,以拍摄该型飞机在英吉利海峡上空被击毁的场景。除去作战飞机外,制片方还使用了两架JU-52型运输机。本片在英国达克斯福德、德布登、北维尔德和霍金格取景拍摄,这些地点都曾参加不列颠战役。
6、为营造出“鹰日”的猛烈空袭,剧组炸毁了一座位于达克斯福德的二战机库。二战时期的轰炸机基地Bovingdon也出现在本片。飞机发动机受损产生的白烟是通过向排气管注入食用油而产生的。
7、为了呈现出1940年夏季万里无云的晴空,有些仰拍画面只能在西班牙取景,而俯拍画面则全都在云层之下拍摄。
8、《不列颠之战》在当时是拍摄投入高达1300万美元的大制作,但最终却因票房惨淡而亏损了1000万,票房惨败的原因可能是人们普遍反对当年如火如荼进行的越南战争。
9、迈克尔·凯恩爵士起初认为自己还太年轻,不适合扮演中队长。然而,参加过战斗的老兵告诉他,他实际上年纪太大了,不适合扮演这个角色。事实上,不列颠战役期间飞行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0岁。
10、电影快结束时,一架英国喷火式战斗机击落了一架德国轰炸机,该轰炸机随后在伦敦市中心上空坠落,然后撞上了火车站。这确实发生了(尽管真实事件中使用的战斗机是飓风,而不是喷火式战斗机,轰炸机是Do17,而不是He111)。不过,当时英国飞行员并没有用机枪击落德国轰炸机。当他发现轰炸机显然试图袭击白金汉宫时,弹药已经用完了,他撞落了轰炸机,敌机随后撞向维多利亚车站。英国飞行员成功跳伞,他自己的飞机以每小时三百五十英里的速度撞向地面。飓风被埋得太深了,以至于当局把它留在了那里,直至2004年。
11、波兰飞行员第一次体验战斗的场景是基于一个真实事件:波兰303中队与英国指挥官罗纳德·凯利特(Ronald Kellett)一起进行训练飞行时,他的一名飞行员Paszkiewicz注意到一架德国轰炸机,并想发动攻击。Kellett拒绝了他,但Paszkiewicz还是发动了攻击,并将轰炸机击落。之后,他在中队面前受到了凯利特的斥责,但私下里他受到了(非正式)赞扬,Kellet还告诉他303现在已经被允许投入战斗。Paszkiewicz于1940年9月27日阵亡。
12、W.G.Foxley(中队队长Evans)是一名皇家空军领航员,1944年一架轰炸机坠毁后,他在试图营救一名机组人员时面部和双手被严重烧伤。他失去了一只眼睛和几根手指。换句话说,观众看到的是他的真实面孔,而不是特殊的化妆。
13、戈林指责凯瑟琳的场景基于一个真实的事件。在实际事件中,赫尔曼·戈林匆忙离开,以至于火车和车站大楼之间的电话线都没有拆卸,当火车离开时,车厢里的东西都被拖了下来。导演本来想把这个场景拍摄进去,但认为这看起来太滑稽了便取消了。当空军元帅戈林问两名德国军官需要什么才能赢得这场战斗时,第二名军官说:“一个喷火中队。”这一幕是基于阿道夫·加兰德在实际战斗中向赫尔曼·戈林提出的要求。加兰德在自传中证实,他从未说过这句话。
14、
威廉·沃尔顿爵士被雇来谱写电影音乐。由于年事已高,他向朋友
马尔科姆·阿诺德爵士寻求配器方面的帮助(阿诺德提供了配器,并编写了额外的配乐)。哈里·索尔兹曼拒绝了配乐,表示时间不够长。罗恩·古德温被雇来写新配乐,但当被告知他将取代沃尔顿的作品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古德温最终写出了配乐,但
劳伦斯·奥利维尔爵士威胁说,如果不使用沃尔顿的原音乐,他将从片尾中删除自己的名字。出于这个原因,沃尔顿的原创音乐被保留在电影结尾的“空中之战”序列中。
制作发行
影片评价
影片以纪实戏剧的风格描写德国纳粹在1940年的不列颠之战,相对于战胜国拍摄的众多二战题材的电影,这部电影还是比较客观公道的。它不仅展示了英国飞行员保卫国家的英勇壮举,也展示了德国军人昂扬的精神风貌和不屈的进取精神。片中战机盖天的空袭场面拍得十分壮观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劳伦斯·奥立弗饰演战术高明的爵士令人印象深刻。
英国的电影就如其文学作品一样,都是很重视故事性的,但在这部电影中却没有这样强烈,反倒是张弛有度,于一个侧面反映了二战时的艰苦与磨难。战争片中空战的场面是最耗金钱的,而且也是最难以拍摄和把握的,这部片子却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得不错,虽没有《珍珠港》中那样的震撼场面,也没有那样的激烈与紧张,但通看全片,还是表现出了当时的那种氛围以及英国人民在困苦中战斗的爱国心。在这部片中对于美军参战一事点滴未提,空战场面看来也较为真实可信,整个风格也是充满了绅士似的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