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渡江
唐代柳中庸诗作
《夜渡江》是唐代诗人柳中庸(一作姚崇)的诗作。这首诗描写夜晚乘船渡江情景,诗人抓住夜色晦暗的特点,写出渡江的感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江上景色,但由于充分调动了视觉以外的听觉、嗅觉、感觉,使江上风光实际上已经融揉在诗人的感受之中了,艺术构思颇为独特。
作品原文
夜渡江⑴
夜渚带浮烟⑵,苍茫晦远天⑶。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⑷。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此诗一作姚崇诗。
⑵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⑶晦:光线不明,昏暗。
⑷恐:一作“似”。
白话译文
江中小洲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天空也呈现一片苍茫晦暗之色。
船只轻小人不觉其动,看到船边缆绳被拉直才知道船夫正背纤而行。
听见笛声从对岸传来知道离岸不远了,又闻到荷花香味知道岸边长满了荷花。
夜色虽然晦暗却可看见隐约的帆影,在黑暗中好像悬挂在空中犹如渡客提心吊胆一般。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夜渡江图,艺术构思颇为独特。诗先交待了画面的背景:江中小洲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天空也呈现一片苍茫晦暗之色。这里由“浮烟”“苍茫”“晦”等词的渲染,表现出江上夜色的独特之处,视线既不明晰,也不是漆黑一片,以下的描写都是由这种独特的情境所生发。因为天色昏暗,远处景物不辨,失去了参照物,所以船行而人不觉其行,只是看见船边缆绳被拉得笔直,才知道船夫正在背纤而行,可见江水其实甚为湍急。突然听见悠扬的笛声从对岸传来,所以知道离岸不远了,同时又嗅见荷花的香味,所以知道岸边长满了荷花,通过听觉和嗅觉感受渡江的距离,实际上又暗含了牧童夜归与荷塘夜色的景境。夜色虽然晦暗,但江上由于水光映照,却可看见隐约的帆影,而这帆影在黑暗中好像点点悬挂在空中,犹如渡客提心吊胆一般。这样一来,在洲渚浮烟、天色晦暗的特定景境之中,既暗含了江水流急、白帆点点、牧童夜归、荷塘飘香的景色,又表达出夜间渡江的独特心境,可谓情景交融,构思别致。
名家点评
《唐诗归》:钟云:字字是夜渡江,“寻岸”二字,尤幻而细,非身历不知其妙。谭云:人人历此景,然非有静思妙手,不能出而为诗。钟云:静极(“闻香”句下)。
《唐风定》:五字(按指“听草遥寻岸”)似中唐以后人。
《历代诗法》:五、六佳。日后孟襄阳“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则又青出于蓝矣。
《唐诗意》:晦夜能辨物如此,公之知人之鉴精舍精矣。可作《小雅·鹤鸣》篇读。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元崇性体廉静,心镜光明,故其为诗亦多净洁高华,如《望月思家》、《夜渡江》,极静、极细、极响、宜当时以文章著名、德业钦世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2:53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