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麻花头
菊科麻花头属植物
多花麻花头(学名:Klasea centauroides subsp. polycephala (Iljin) L. Martins)是菊科、麻花头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极短,粗厚。茎高可达80厘米,全部茎枝被多细胞长节毛,基部叶及下部茎叶片长倒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羽状深裂;全部裂片长椭圆形、宽线形或线状长三角形,顶端急尖或渐尖,边缘全缘无锯齿;中上部茎叶渐小,全部叶两面粗涩,两面沿脉有稀疏的多细胞节毛。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长卵形,上部无收缢。总苞片外层卵形或卵状宽三角形,顶端急尖,小花两性,花冠紫色或粉红色,瘦果淡白色或褐色,楔状长椭圆状,冠毛刚毛锯齿状,分散脱落。7-9月开花结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极短,粗厚。茎高40-80厘米,上部伞房状分枝,基部被残存的纤维状撕裂的棕褐色叶柄,全部茎枝被多细胞长节毛,向上脱毛至无毛。基部叶及下部茎叶长倒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下部有长2-6厘米的叶柄,羽状深裂;侧裂片5-9对,中部侧裂片较大,向上或向下的侧裂片渐小,顶裂较小,全部裂片长椭圆形、宽线形或线状长三角形,顶端急尖或渐尖,边缘全缘无锯齿;中上部茎叶渐小,与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同形并等样分裂,但无柄,最上部及接头状花序下部的线形或钻形,不分裂,边缘无锯齿。全部叶两面粗涩,两面沿脉有稀疏的多细胞节毛。
头状花序多数(10-20个)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长卵形,直径1-1.5厘米,上部无收缢。总苞片8-9层,外层卵形或卵状宽三角形,长3-5毫米,宽1-2.5毫米,顶端急尖,有长0.2-0.4毫米的刺头,中层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1毫米,宽2.5毫米,顶端短渐尖,有类似于外层苞片顶端的短刺头;内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1.6厘米,宽1-2毫米,上部淡黄色,硬膜质。小花两性,花冠紫色或粉红色,长2.2厘米,细管部长约1厘米,檐部长1.2厘米,檐部长6毫米。瘦果淡白色或褐色,楔状长椭圆状,长,毫米,宽2.5毫米,有3条肋棱。冠毛褐色,长达7毫米;冠毛刚毛锯齿状,分散脱落。花果期7-9月。
近种区别
碗苞麻花头(Klasea centauroides subsp. chanetii (H. Léveillé) L. Martins)与多花麻花头的区别:碗苞麻花头的总抱茎2-3.5厘米,多花麻花头总抱径为1-1.5厘米。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辽宁、山西、河北及内蒙古。生于山坡、路旁或农田中,海拔600-2000米。喜生于较疏松、肥沃的土壤上。
生长习性
多花麻花头5月初至5月中旬返青,6月中旬初花,7-9月花果期,以后迅速干枯。生育期为140-150天。放牧或打草后再生能力较差。长期连续利用的草地,经封育后,数量会迅速增加,生活力加强。在土质较疏松的撂荒地上,其叶片要比在天然草地上宽大肥厚,青绿期延长。
主要价值
多花麻花头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可被家畜采食。在开花前为绵羊、马和牛所喜食,开花以后,由于基生叶大部分干枯,茎秆变得较为粗硬,羊和马的采食率降低,但开花结实后,对牛的适口性增强,尤其对花果最为喜食。冬季干枯落叶,失去利用价值。多花麻花头营养价值中等。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粗蛋白质含量低,营养型属于碳型。开花以后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强烈增多,是造成对多数家畜适口性降低的重要因素。
多花麻花头为典型的放牧利用型植物,花期茎叶比为1:1.5-2,干鲜比为1:3.2。割草利用,如果调制不得法,植株迅速变成黑褐色,干后叶片极易粉碎脱落而损失。在打草场上有许多其他牧草(尤其是禾草)相混合,割下后若减少翻动次数,或用机械收贮,是良好的冬贮饲草。
参考资料
多花麻花头.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多花麻花头.中国自然标本馆.
多花麻花头.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9 03:3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