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竹子(学名: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 ex Benth.)是藤黄科,藤黄属
乔木,稀灌木,高可达15米,树皮灰白色,粗糙;小枝绿色,
叶片革质,卵形,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中脉在上面下陷,下面隆起,侧脉纤细,花杂性,同株。雄花序成聚伞状圆锥花序式,总梗和花梗具关节,花瓣橙黄色,倒卵形,聚合成头状,退化雌蕊柱状,子房长圆形,果卵圆形至倒卵圆形,成熟时黄色,种子椭圆形,6-8月开花,11-12月结果,同时偶有花果并存。
乔木,稀
灌木,高(3-)5-15米,胸径20-40厘米;树皮灰白色,粗糙;小枝绿色,具纵槽纹。叶片革质,卵形,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7-16(-20)厘米,宽3-6(-8)厘米,顶端急尖,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微反卷,干时背面苍绿色或褐色,中脉在上面下陷,下面隆起,侧脉纤细,10-15对,至近边缘处网结,网脉在表面不明显;
叶柄长0.6-1.2厘米。
花杂性,同株。雄花序成聚伞状
圆锥花序式,长5-7厘米,有时单生,总梗和花梗具关节,雄花直径2-3厘米,花梗长0.8-1.5厘米;萼片2大2小,花瓣橙黄色,倒卵形,长为萼片的1.5倍,花丝合生成4束,高出于退化雌蕊,束柄长2-3毫米,每束约有花药50枚,聚合成头状,有时部分花药成分枝状,花药2室;退化雌蕊柱状,具明显的盾状柱头,4裂。
雌花序有雌花1-5朵,退化雄蕊束短,束柄长约 1.5毫米,短于
雌蕊;子房长圆形,上半部略宽,2室,无花柱,柱头大而厚,盾形。果卵圆形至倒卵圆形,长3-5厘米,直径2.5-3厘米,成熟时黄色,盾状柱头宿存。种子1-2,椭圆形,长2-2.5厘米。花期6-8月,果期11-12月,同时偶有花果并存。
分布于中国台湾、福建、江西、
湖南(西南部)、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南部、云南等省区。生长在海拔100米(广东封开),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香港。通常为440-1200米,有时可达1900米(云南金平)山坡疏林或密林中,沟谷边缘或次生林或灌丛中。
种子的采集与处理:木竹子7月开花,11月果熟,果实圆球状,熟时果皮由青转黄色,
果肉变软,每果内有种子2-4粒。采回的果实须堆沤3-5天,待种皮全部软化时,放水中搓去果皮果肉,种子洗净晾干,混沙贮藏,木竹子的种子具有生理后熟特性,因此种子需露天沙藏1年以上,到第三年春季播种。种子干粒质量2-3,播种量一般50-70千克/667平方米。
整地播种:
苗圃地应建在较荫蔽处,土壤宜选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细致整地,基肥宜选用腐熟的厩肥或枯饼,均匀翻入土中,作床点播,苗床宽1米,床高20厘米;2-3月份播种,播种前先将种子筛出后用0.2%的高锰酸钾浸泡消毒30分钟,以条播为好,行距25厘米,株距5-8厘米,播种沟深5厘米,并垫3厘米厚的黄土,播种后再覆土盖草保湿。如果种子已在沙床发芽,则直接按以上株行距进行芽苗移栽。种子发芽及苗木生长要求较高湿度,因此苗床必须搭建阴棚。如遇晴好天气,土壤干燥时还需随时浇水保湿。种子-般会在4月份陆续发芽,至6月底结束,发芽率可达75%左右。
林地应选在
山腰以下较肥沃深厚地段,造林前须细致整地,整地应在秋季进行,一般采用块状整地,按株行距定点挖穴,规格为宽40厘米、深50厘米,每穴施放复合肥0.25千克,覆土20厘米后栽植。造林密度以2米×3米为宜。
早春从圃地选取苗高40厘米的1年生裸根壮苗或1米高带土的
移植大苗栽植。栽后须修枝疏叶,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为改善林地条件,提高林分经济效益、增强景观效果,木竹子可与其他阔叶树种营造混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