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性别
多样的性别
多元性别(Gender and Sexual Diversity),或称性别多元。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发布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多元”一词被解释为“多样的,不单一的”,因而“多元性别”指的是“多样的性别”。
定义
多元性别指“多样的性别”。其包含范围主要为: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和性倾向。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性别”一词的释义为:雌雄两性的区别,通常指男女两性的区别,即只涵盖被指派性别。然而,“性别”一词还包含着许多与之相关的概念,例如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性别表达和性别认同)。除此之外,“性倾向”也和“性别”一起被纳入“多元性别”的讨论范畴。人们对于这几个概念的自我认同,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完全不同或由多种性别/性倾向合成。
联合国2018年发布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提到,全面性教育的教学主题之一是“理解、包容和尊重多元性别”,包括对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性别认同、性别表达)和性倾向的反污名、非歧视和多元理解。
包含范围
生理性别
生理性别指将人划分为不同性别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征(包括遗传、内分泌和解剖学)。在男女二元的性别观念中,生理性别被严格分为男和女,但除了男性和女性以外,同时还存在着出生时的性特征(包括生殖器官、性腺和染色体构成)不符合男性或女性身体的典型二元特征的人,也就是间性人(intersex)。
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指男女有关的社会属性和机遇,以及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些属性、机遇和关系是社会建构的,并通过社会化过程而习得。“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均为理解社会性别的维度。
性别认同
性别认同又称社会性别认同,指一个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社会性别的感受和体验,可能与出生时被指派的生理性别相一致或不一致。根据不同的性别认同,一些人可以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改变身体的外貌或功能(通过药物、手术或其他手段)。
例如,一部分跨性别者的性别认同和出生时的被指派性别不同,但ta们的认同不只局限在男性或女性,还存在流动性别、性别酷儿或没有性别的认同。生理性别上具备“间性”特征的间性人,在社会性别的认同上也可以不仅仅由男性或女性构成。
性别表达
性别表达是指一个人通过行为、举止、外观等来表达性别的方式。性别表达可以是男性化、女性化或中性化的任意组合。很多人的性别表达与社会对其性别的期待相一致,但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和预期的人,比如“女性化”的男性或“男性化”的女性,常常会受到人身、心理和性的暴力以及欺凌。
例如异装者,虽然通常装扮与其所处文化中另一性别特征的相符合,但并不等于ta们是同性恋和跨性别者。
性倾向
性倾向指每个人对另一个体具有深度情感和性吸引,以及与之建立亲密关系和性关系的能力。这个吸引的对象可以是与自己不同性别(异性恋)、相同性别(同性恋)、不仅限于一个性别(双性恋或泛性恋)或只存在浪漫情感而不存在性吸引(无性恋)的人。
性别观念
性别观念是指有关两性应当遵从怎样的社会规范、社会角色分工、性别关系模式及其行为模式等观念。社会的发展也会引起“性别观念”的改变,此处举例“性别矩阵”和“性别光谱”两种性别观念。
性别矩阵
“性别矩阵”又称“异性恋矩阵(Heterosexual Matrix)”,是美国社会学家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的著作《性别麻烦》(Gender Trouble)中提到的一种二元性别(男性-女性)观念。其概念是,男性和女性的关系,是天生对立且互补的,二者被认为只有通过异性亲密关系,才能达到互补。
巴特勒提出,“异性恋矩阵”简单地将性别划分为“男性”和“女性”,并赋予了两性特定的性别规范(Gender Norms),预设了“异性恋”为常规。在这样一个矩阵里,生理女性被期待做一些符合“女性气质”的事,而生理男性则被期待拥有“男性气质”,因此就产生了“女性(生理)=阴柔,男性(生理)=阳刚”的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光谱
除了传统的二元性别观念之外,“性别光谱(Gender Spectrum)”提供了一种与“异性恋矩阵”相反的理解。在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家罗达·乌格主张用“社会性别”代替“生理性别”(1979)之后,越来越多有关“性别”的概念变得可见,社会开始从“男性─女性”二元之外更多元的维度(比如性别认同、性别表达)去看待“性别”。
“性别光谱”将人们的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性倾向比作一个光谱。这些与性别相关的概念是彼此分离、不具备必然关联的。同时,在“男性—女性”的二元分类之外,“性别光谱”还为“性别”增加了双性、无性、性别酷儿等更多的性别分类。因此,每个个体都可以是这个光谱上独特的存在,都拥有更加多样的性别形式。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我国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中的多个条款禁止性别歧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等。基于“性别”涵盖的广阔性,“禁止性别歧视”条款同样适用于“多元性别”的相关内容,可参考性别平等词条。
值得注意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正)正式把性教育列入法律。这对性别平等的推进和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上文提到的若干具体法律条文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修正)
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
第四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不因性别而受歧视;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女性的工种或岗位外,用人单位在录用职工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性或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工资分配应实行同工同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15修正)
第三条
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其中的“性别”应当涵盖女跨男、男跨女和性别酷儿及其“性别认同”与“性别表达”。同时,“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应该合理解释为一个开放性语汇。因此理论上可以将性别表达纳入这一条款所列的禁止歧视的理由。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第二十七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
第三条
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民族、种族、性别、户籍、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状况、身心健康状况等受到歧视。
第四十条
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对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幼儿园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遭受性侵害、性骚扰的未成年人,学校、幼儿园应当及时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
我国各部委相关教育类文件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
小学4~6年级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
初中阶段
心理健康
建立自我认同,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正确对待青春期心理变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高中年级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7)
心理健康
目标
树立自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正确应对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必需的相关技能,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核心内容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相关社会因素;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表现,自我心理调适与技能,促进积极情绪与缓解不良情绪的基本方法;
维护良好人际关系与有效交流的方法;
心理咨询与服务利用,常见心理问题或危机的辨识与求助;
珍爱生命。
性与生殖健康
目标
树立自我保健意识,掌握维护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维护性与生殖健康的能力。
核心内容
性与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识;
友谊、爱情、婚恋、家庭与伦理道德;
优生优育与适宜有效的避孕方法;
非意愿怀孕和应对措施;
常见生殖健康问题与自我保健方法;
无保护性行为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常见性传播疾病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流行与控制,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和预防措施,艾滋病咨询检测和服务,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
预防性侵害的方法和技能。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
七 掌握正确的生殖与性健康知识,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预防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
(一)接受和参与全面性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对性与生殖健康的认知水平,提升保护自身、尊重他人身心健康的责任意识。
全面性教育中相关的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多元性别是社会性别平等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接纳每个人在性倾向、性别身份、性别表达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以及不因此而遭受污名、歧视和暴力,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儿童青少年对于多元性别的了解,将有利于他们理解与识别和社会性别有关的歧视、偏见,树立宽容和尊重的价值观,学会接纳自我和他人,进一步创造更友好的社会。在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与“多元性别”相关的学习目标主要出现在核心概念1“关系”下的第3个主题“宽容、包容及尊重”,以及核心概念3“理解社会性别”下的第2个主题“社会性别平等、刻板印象与偏见”之中,内容贯穿5~8岁、9~12岁、12~15岁、15~18岁以上4个年龄段。具体内容如下:
核心概念1:关系
主题3:宽容、包容及尊重
学习目标(5~8岁)
要点: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并有被尊重的权利
学习者将能够:
► 描述以公正、公平、有尊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所具有的含义(知识);
举例说明尽管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知识);
► 列举嘲笑他人所带来的各种害处(知识);
► 认识到所有人都是独一无二且有价值的,都享有尊严并应该受到尊重(态度);
► 展示向他人表达宽容、包容和尊重的不同方式(技能)。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污名和歧视是有害的
学习者将能够:
► 定义污名和歧视,并认识到它们的危害(知识);
► 描述自我污名及其导致的后果(例如沉默、自我否定和封闭)(知识);
► 想到有支持机制能够帮助遭到污名和歧视的人(知识);
► 明白以宽容、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的重要性(态度);
► 为遭受污名和歧视的人们提供支持(技能)。
要点:由于社会地位、经济和健康状况、民族、种族、性倾向、社会性别身份或其他差异而对他人进行骚扰和欺凌是无礼且伤人的
学习者将能够:
► 解释什么是骚扰和欺凌(知识);
► 描述为什么对他人进行骚扰和欺凌是无礼且伤人的(知识);
► 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公开反对骚扰和欺凌(态度);
► 展示多种应对骚扰和欺凌的方法(技能)。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基于差异(例如艾滋病病毒感染、怀孕或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民族、种族、出身、性别、性倾向、社会性别认同或其他差异)的污名和歧视是缺乏尊重的表现,会危害他人的福祉,并且是对人权的侵犯
学习者将能够:
► 掌握污名、歧视、偏见、成见、不宽容和排斥的概念(知识);
► 分析污名和歧视对他人的性与生殖健康和权利所带来的后果(知识);
► 认同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正遭受污名和歧视的人(态度);
► 深刻体会到包容、非歧视和多元的重要性(态度);
► 在遭受污名和歧视时寻求帮助(技能);
► 练习如何为包容、非歧视和尊重多元发声(技能)。
学习目标(15~18岁及以上)
要点:挑战污名和歧视,提倡包容、非歧视和多元,这一点非常重要
学习者将能够:
► 分析污名和歧视如何给个人、社区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知识);
► 总结目前反对污名和歧视的法律法规(知识);
► 认识到对那些被认为“不一样”的人所遭受的歧视提出挑战很重要(态度);
► 表达对受到排斥的人的支持(技能);
► 开展提倡活动,反对污名和歧视,提倡包容、非歧视以及对多元的尊重(技能)。
核心概念3:理解社会性别
主题2:社会性别平等、刻板印象与偏见
学习目标(5~8岁)
要点:每个人都同样有价值,不论其属于何种社会性别
学习者将能够:
► 说出人们会如何因为自己的社会性别而受到不公平、不平等的对待(知识);
► 描述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如何使属于不同社会性别的个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公平和平等(知识);
► 认识到对不同社会性别的人表示不公平、不平等的对待是错误的,并且违背人权(态度);
► 认识到无论社会性别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权很重要(态度)。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在家庭、朋友、恋爱关系、社区和社会中存在着社会性别不平等和权力差异
学习者将能够:
► 定义社会性别不平等(知识);
► 描述在家庭、朋友、社区和社会中,社会性别不平等与权力差异有着怎样的联系(知识);
► 回忆人际关系中的社会性别不平等和权力差异带来的消极后果(如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知识);
► 培养每个人都有责任克服社会性别不平等的观念(态度);
► 展示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的人际关系中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方法(技能)。
要点: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会导致偏见和不平等
学习者将能够:
► 定义与社会性别有关的刻板印象和偏见(知识);
► 认识到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和社会性别期待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很大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知识);
► 认同由社会性别产生的差异可能导致剥削或不平等对待,尤其是当人们的行为不符合预期的规范时(态度);
► 敢于质疑社会性别角色的公平与否,并展示如何挑战不公正和有害的行径(技能)。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和偏见影响了男性、女性以及具有不同性倾向和社会性别身份的人被对待的方式,也影响了他们所能做出的选择
学习者将能够:
► 回忆社会规范如何影响社会对于男性、女性以及具有不同性倾向和社会性别身份者进行描述的方式(知识);
► 举例说明社会性别偏见的各种形式(知识);
► 认同平等对待所有人的重要性(态度);
► 认识到对不符合社会性别规范者持有偏见会损害他们做出选择的能力,包括关于健康的选择(知识);
► 展示如何在对待他人时不持有社会性别偏见(技能);
► 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如何影响自身的观念和社会性别偏见(技能)。
要点:社会性别平等可以促进与性行为和人生规划有关的平等决策
学习者将能够:
► 描述性关系中的社会性别平等具有哪些特征(知识);
► 列出社会性别角色如何影响与性行为、避孕措施使用和人生规划有关的决定(知识);
► 分析更加公平的社会性别角色如何促进健康的性关系(知识);
► 坚信社会性别平等是健康性关系的一部分(态度);
► 建立基于社会性别平等的关系(技能)。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社会性别不平等、社会规范和权力差异会影响性行为,并可能增加性胁迫、性虐待和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的风险
学习者将能够:
► 说出社会性别不平等和权力差异如何影响性行为,以及性胁迫、性虐待和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的风险(知识);
► 认同社会性别不平等和权力差异会影响性行为,并影响人们做出安全选择和采取安全行为的能力,例如使用安全套、获取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等(态度);
► 当自己或他人遭受性胁迫、性虐待,或社会性别暴力时,主动寻求支持或帮助他人寻求支持(技能)。
全面性教育中与多元性别相关的常见疑问
常见疑问1:推广多元性别教育会对学生造成自我认同上的混乱吗?
答:不会,一个人对于自身社会性别、性别表达、性倾向的认同是一件贯彻终身的事,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推广多元性别不仅不会让儿童青少年产生自我认同上的混乱,反而会引导他们尊重和包容彼此,拥有健康、平等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共同成长的环境。
常见疑问2:如何进行多元性别教育?
答:在传统性别观念之下,教学和谈论多元性别或许会比较困难。首先,教育者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于多元性别的了解和技能。其次,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主动聆听和辨别学生的需求和担忧,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想法,并做出相应的指导。除此之外,学校教育还可以与社区活动相结合,将学校多元性别的教育与校外的青年友好型心理支持服务或社群支持服务相结合,这样的支持对于因性倾向或性别认同而被边缘化的年轻人,包括校外的年轻人来说尤为重要。
常见疑问3:多元性别的教育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答:在《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关于培养性别平等观念的学习目标贯穿学生5~18岁及以上的所有学习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性别平等的观念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生理性别、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的人,这对于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技能都大有益处。
全面性教育中如何进行相关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消除公众对性别多元身份者的误解和歧视,保障TA们的健康和福祉,需要对儿童进行全面性教育,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各部委发布的教育文件中未明确提及多元性别的概念,但与之相关的性别平等是重要内容。
幼儿园性教育中相关内容的教育
多元性别是社会性别平等的重要概念。与多元性别相关的性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性别和性倾向两个话题。根据《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给出的学习目标,幼儿阶段关于多元性别的性教育主要集中在接纳差异、尊重他人和消除歧视上。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主编的《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全9册)中,《奇妙的感觉》《多彩的幸福》《欢乐的六一》三册中都涉及多元性别相关的教育内容。
《奇妙的感觉》一册主要教会幼儿识别不同的感觉,区分舒服的感觉和不舒服的感觉,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有不同的感觉是正常的,我们要珍视不同的感觉。
《多彩的幸福》一册讲述了四个不同家庭的生活,让幼儿理解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人都能拥有幸福的人生且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引导幼儿认识差异、尊重人与人的不同。
《欢乐的六一》一册主要帮助幼儿意识到不同性别都有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权利,比如男孩子也可以喜欢娃娃,男孩子也可以穿粉色的衣服等。旨在培养幼儿打破刻板印象、接纳自己感受的意识。
小学性教育中相关内容的教育
小学的性教育不再单纯局限于广义上的尊重差异,而是进一步认识讲解有关性别和性倾向的内容。
初中性教育中相关内容的教育
初中阶段的性教育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社会性别和性倾向平等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在了解社会性别、性倾向具体含义的基础上,初中生将认识到对社会性别和性倾向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影响了具有不同社会性别身份和性倾向的人被对待的方式,也影响了他们所能做出的选择。同时,初中学生也会学习社会性别和性倾向平等可以促进与性行为和人生规划有关的平等决策。在掌握这些知识、态度和技能之后,初中生将有能力欣赏自己包括多元性别在内的社会性别、性倾向认同,尊重他人的社会性别、性倾向身份,并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如何影响自身观念和偏见。
重要事件
2004年台湾《两性平等教育法》草案更名为《性别平等教育法》
从未包含“多元性别”的两性教育,到趋向多元的“性别平等教育”,台湾性别教育立法历经了一段曲折的转变之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性别议题”在台湾萌芽之后,台湾对于“性别平等教育”的探索从未停止。1997年《性侵害犯罪防治法》颁布实施后,“两性平等教育”被更广泛地建议落实在教育工作中。同年3月,台湾教育部成立了“两性平等教育委员会”,负责相关课程的推广与教育。2000年4月20日屏东县高树国中三年二班平日性别气质较为“女性化”的叶永志同学离世事件让台湾关心性别教育的人意识到,性别教育中需要包含“性别表达”的内容。2001年5月31日,任教于桃园国中的段健发老师公开其同志身份,成为台湾第一位公开出柜的学校教师,并指出社会缺乏自我探索与相互尊重理解的多元文化教育。在多次召开的《两性平等教育法》草案计划小组规划会中,成员们逐渐意识到“性别”相对于“两性”更为合适。在经过了多年的立法讨论和各类社会组织的努力后,2004年6月4日,《性别平等教育法》在台湾制定通过。此法案规定性别平等教育的定义为:指以教育方式尊重多元性别差异,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地位之实质平等。
相关节日
国际不再恐同日
每年的5月17日是“国际不再恐同日”(The 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and Transphobia)。该节日于2004年开始设立,旨在引起政策制定者、舆论领袖者、社会运动家、公众和媒体对恐同、恐跨性别者问题的关注。选择5月17日这一天是为了纪念世界卫生组织在1990年决定将同性恋不再列为精神疾病。
“国际不再恐同日”已得到若干国家与国际组织(如欧盟议会、联合国等等)的承认。大多数联合国机构也会以具体的活动来纪念该节日。
性少数群体组织、政府、地区城市、企业和名人会在5月17日采取了以下行动:
提醒媒体注意针对性少数群体的恐惧问题;
组织活动;
要求决策者给予关注并开展游说活动;
与志同道合的组织建立网络并在国内外发展新的伙伴关系;
动员现有支持者并向新的受众发表讲话。
相关影片
本部分将列举一些展现性别多元的影片。
《摇滚芭比》(2001)
影片信息
导演:约翰·卡梅隆·米切尔
编剧:约翰·卡梅隆·米切尔
主演:约翰·卡梅隆·米切尔 / 米利亚姆·肖尔 / 安德列·马丁 / 阿尔贝塔·瓦特森 / 迈克尔·皮特
类型:剧情 / 喜剧 / 同性 /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德语
上映日期:2001-07-20
片长:95 分钟 / 阿根廷: 93 分钟
又名:海德薇格愤怒的寸茎 / 妖型乐与怒
剧情简介
汉塞尔(约翰·卡梅隆·米切尔 John Cameron Mitchell 饰)从小就被摇滚乐吸引,希望以后能够成为一名摇滚乐歌手,某日,他遇见了美国大兵卢瑟(毛里斯·迪恩·温特 Maurice Dean Wint饰),卢瑟答应带他去美国,但前提是汉塞尔必须和他结婚。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汉塞尔毅然进行了性别重置手术,成为了海德薇格。虽然手术给他带来了永久的创伤,但海德薇格总算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两年之后,卢瑟抛弃了海德薇格,在这片举目无亲的土地上,海德薇格顽强的生存着。他为自己找了一份看护的工作,还成立了名为“The Angry Inch”的摇滚乐队,在此期间,海德薇格遇见了名为汤米(迈克尔·皮特 Michael Pitt饰)的年轻男孩,殊不知这个男孩将会成为他日后的噩梦。
教育意义
海德薇格·施密特是音乐剧舞台上有史以来所能见到最有趣、最复杂的角色之一。她不是一个变装皇后,不是一个男人,她的身份是综合的。她认同柏拉图的理论:人类曾经是来自三种性别的双重生物——一种是两个男性,一种是两个女性,一种是一男一女。神嫉妒人类的快乐,所以将人类切成了两半,此后,人类永远在搜寻他们的另一半。海德薇格相信她一直在搜寻另一半完整自己的旅程中。从某种角度来看,海德薇格在进行着两段旅程,一段是寻找她精神上“另一半”的旅程,另一段则是在寻找她身体上的“另一半”——寻找在东柏林失败的性别重置手术中失去的男性体征。她最终发现的是,她必须在自身中寻找她的每一半。因为,一个人不需要实体的阴茎才能成为一个男人——男性和女性,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
《吉屋出租》(2005)
影片信息
导演:克里斯·哥伦布
编剧:克里斯·哥伦布 / 乔纳森·拉尔森 / 斯蒂芬·卓博斯基
主演:安东尼·拉普 / 亚当·帕斯考 / 罗莎里奥·道森 / 杰西·马丁 / 威尔森·杰梅因·贺雷迪亚 / 伊迪娜·门泽尔 / 翠茜·索姆斯
类型:剧情 / 爱情 / 歌舞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05-11-23
片长:135 分钟 / 菲律宾: 138 分钟
剧情简介
一栋老旧楼房顶层的简陋公寓中,住着两个为了艺术而挣扎的室友:罗杰(Adam Pascal 亚当•帕斯考 饰)和马克(Anthony Rapp 安东尼•雷普 饰)。马克最近失恋了,他的女友莫琳因为喜欢同性的乔安妮而抛弃了他。
马克之前的另一位室友汤姆(Jesse L. Martin 杰西•L•马丁 饰)——一个电脑奇才同时也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幸路遇抢劫,遍体鳞伤之时被街头鼓手安琪(Wilson Jermaine Heredia 威尔森•杰梅因•贺雷迪亚 饰)接回了这栋公寓,他们很快走到了一起。
罗杰认识了前来借用火柴的邻居,脱衣舞女郎咪咪(罗萨里奥•道森 Rosario Dawson 饰)。不久,罗杰就发现咪咪跟自己有着相同的秘密和疾病――艾滋病,二人于是同病相爱。
三对有情人由于没钱交房租,即将度过一个没有暖气、没有电力,只靠蜡烛取暖的圣诞夜。
教育意义
《吉屋出租》是百老汇中率先把性少数社群和反艾滋运动等议题搬上舞台的音乐剧。直至今日,仍旧激励着性少数社群。以安琪的故事为中心,这部音乐剧电影为跨性别运动种下种子,而跨性别社群在当下已经发展得愈加成熟,该社群也在社会中愈为可见。在当下,观者们在这部作品中可以学到一些对生活的态度。正如原音乐剧作者所说:“在这些危险的时代,似乎世界正在四分五裂,我们应该相互伸出援手,并编制成纽带,成为一个社区,而不是躲避生活的恐怖。”
《阿莉芙》(2017)
影片信息
导演:王育麟
编剧:王育麟 / 徐华谦 / 花柏容 / 陈慧玲 / 朱丽安娜·许
主演:舞炯恩·加以法利得 / 赵逸岚 / 吴朋奉 / 陈竹昇 / 郑人硕 / 胡德夫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汉语
上映日期:2017-10-27(中国台湾) / 2017-10-26(东京电影节)
片长:97分钟
又名:Alifu, the Prince/ss
剧情简介
25岁排湾族男孩阿莉芙(舞炯恩·加以法利得 饰),在台北任职发型设计师,在变性梦想与继承头目之间挣扎,室友兼同事佩贞(赵逸岚 饰),是女同性恋,也是他最好的朋友。
跨性别者Sherry(陈竹升),经营变装皇后酒吧,多年来对水电工老吴(吴朋奉 饰)一直有情愫,无微不致的体贴照顾他,但老吴始终只当她是哥们。
公务员正哲(郑人硕 饰),生活枯燥,一次偶然到酒吧代班,变装意外成了他抒压的唯一管道,瞒着交往多年的钢琴老师女友安琪,参加表演。
不同的族群性别,不同的烦恼,唯一相同的只有——爱。
社会影响
性少数社群之间的关系,在《阿莉芙》中被打乱重组,挑战了在公众甚至是性少数圈内偶尔会被僵化的性别、性别认同(例如女同性恋中的T和跨性别女性)。
剧情发展脱离了惯常的同志故事叙事框架,正如片中的女同性恋爱上尚未进行性别重置手术的跨性别女性,主动与其发生了性行为。导演王育麟认为,这其中的缘由只是因为“爱”。但在评价中,也有影迷认为这是一部从“直男”观点出发的电影,缺少了对性少数群体的认知。导演个人也同意这个观点,但也相信从异性恋顺性别男性的角度出发,可以跳脱性少数群体的惯性思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7 21:28
目录
概述
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