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伊森(Paul Deussen,1845-1919)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
人物简介
多伊森,就学于波恩大学和杜宾根大学,曾任马堡、柏林、基尔等大学教授。精通梵文,研究印度哲学与文化,与尼采友善。哲学上,把康德、叔本华的哲学与佛教哲学结合起来。认为哲学史是了解生活与对宗教作解释所不可少的学科,其目的在于发展哲学与宗教体系均具有的统一真理。这种永恒的统一真理在康德哲学中得到说明并在叔本华的哲学中得以完成,但它也包含在吠檀多、柏拉图的理念论和基督教的神学中,把神与世界、无限与有限、本质与现象的对立作为哲学发展的基本问题。
人物论著
所写的哲学史著作,包括两大卷六个部分,分别论述印度哲学和从古希腊到叔本华的哲学,最早解释了伯麦的哲学,并包含了基督教圣经的哲学。曾编辑叔本华的全集(14卷。1911年出版)及尼采遗稿,并建立叔本华哲学研究会。主要著作有《吠檀多体系》(1883)、《哲学通史》(1894-191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