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照射是核辐照射的一种方式。
放射性核素在生物体外,使生物受到来自外部的射线照射称为外照射。
外照射指的是体外的γ射线、中子流等对人体的辐射作用。其作用的强度取决于机体吸收剂量的大小。不同照射量和作用方式产生不同的效应。人员在短时间内,外照射吸收剂量达1戈瑞以上时,可引起不同类型的急性放射病。当人员经常受到小剂量的外照射时,可能会引起
慢性放射病。各种天然屏蔽物、工事、装甲车辆、建筑物对射线的外照射都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γ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即使是体外照射,也能对深部组织造成损伤;α射线的生物效应虽然较大,但穿透能力小,在体外不构成对人的
威胁;β射线的电离作用和穿透能力处于α与γ之间。
电离辐射线由体外照射到机体的过程。主要来自:(1)密封源;(2)
射线装置;(3)核设施。
外照射防护目的是保护特定人(群)不受过分的直接或潜在的外照射危害。其出发点应从防护目的的实现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付出方面综合进行考虑。外照射防护应该保证完满达到电离辐射源的应用目的,又使人员受到的辐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即ALARA 原则。辐射实践正当性、最优化和剂量限值。
尽量增加人体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以减小人体受照的剂量。点状源在周围空间所产生的剂量率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当距离增大一倍时,照射量可减少至原来的1/4 。因此,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远离辐射源。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长柄工具,机械手等。
屏蔽防护法,就是在人与辐射源之间设置屏蔽物以减小人员处的剂量率,从而减少人体受照剂量。所需用屏蔽物的厚度,应根据不同情况,如辐射类型、辐射强度、防护水平等通过计算确定。在实际的防护中,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可以凭半厚度的经验数据确定γ射线屏蔽材料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