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大桥(Waitan Bridge),原名“惊驾路跨甬江大桥”,是中国
浙江省宁波市境内连接
江北区和
鄞州区的过江通道,位于甬江之上,是浙江省“五路四桥”中的“四桥”之一、宁波市西部的城市主干道的重要构成部分。
建设历程
2005年12月30日,外滩大桥建设项目随“五路四桥”工程建设揭幕,该桥时称“惊驾路跨甬江大桥”。
2007年3月1日,惊驾路跨甬江大桥正式命名为“外滩大桥”。
2008年6月7日,外滩大桥动工兴建。
2009年6月11日,外滩大桥完成首段钢箱梁安装工程。
2010年3月3日,外滩大桥完成人字形索塔建设工程。7月15日,外滩大桥完成最后一片钢梁功安装,全桥贯通。12月20日,外滩大桥通过初步验收。12月29日,外滩大桥通车运营。
桥梁位置
外滩大桥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甬江之上,连接
江北区和
鄞州区,西距上游
兴宁桥2.5千米,东距下游
庆丰桥1千米。该桥全段属于惊驾路部分,西起大庆南路与大闸南路交汇路口,上跨甬江水道,东至惊驾路与曙光北路交汇路口,其中,西岸接大庆南路、大闸南路、人民路等,东岸接铁锚街、惊驾路等。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外滩大桥分别由水上主桥、东西两岸引桥、人字形索塔、及其各立交匝道组成,主桥路段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布置。
外滩大桥主梁两侧向下悬挑伸出曲线的人行桥,宛如海鸥羽翼,简洁而轻灵。桥塔倾斜成“人”字形,寓指人文的宁波,着重表达宁波搏击风雨、勇往直前、具有海洋般宽阔胸襟的现代化花园城市形象。
设计参数
外滩大桥全长约1.38千米,主桥长337米,采用(82+225+30)米跨径布置,主桥宽43.8至54.4米,引桥宽33米。主梁梁高2.4米,单侧箱宽17.1米,计入人行道挑臂总宽21.4米,横梁间距15米,高2.4米,宽2米、2.5米。前塔柱主截面箱宽3.1至2.057米、高 5.3至4.2米,前塔柱附加截面箱宽1.1至0.8米、高1.5至0.5米,边箱箱宽2.057至1.2米、高4.2至3.844米,后斜杆箱宽2.5至1.8米、高5.0至3.5米,水平杆箱宽2.5至1.8米、高3.5至2.4米。全桥共64根斜拉索,梁上标准索距为15米,其中内侧索16对,外侧索16对,全桥共计32对,拉索最大规格为PES7-283,最长约224米,单根最大重量为19.2吨。主墩墩高9.5米,墩顶横截面尺寸为22.77米×7.5米;墩底截面尺寸为25.77米×10.5米;承台长×宽×高为40.0米×22.0米×5.0米。
设备设施
截至2011年2月16日,外滩大桥设置景观灯,把大桥装扮成流光溢彩、色彩绚丽的水上夜景走廊。
2016年8月起,外滩大桥装设电子警察等交通监控设备,对违法车辆进行抓拍记录。
运营情况
2011年12月29日,外滩大桥通车运营,全桥路段免费通行,不实施收费制度。
建设成果
外滩大桥作为城市中心的一座桥梁,其结构复杂,施工限制条件多,且在当时的中国国内无同类桥梁施工经验可以借鉴;三角形索塔能否顺利施工成为本桥施工成败的关键,该桥施工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前塔柱采用“竖拼竖转”法施工,后斜杆采用“先卧拼后整体提升、滑移”法施工。
1、外滩大桥水平杆采用龙门吊机逐段进行安装。
2、外滩大桥前塔柱节段由运梁船运至工地现场后,通过提升门架进行节段提升就位和安装。前塔柱与后斜杆固结段,既为拉索锚固区,又为后斜杆延伸段,为异形构件,重量达347吨。针对节段形状不规则、重量大、垂直提升距离长的特点,采用运梁船“卧”运至工地现场、钢平台滑移上岸、提升门架进行节段转体、平转及提升就位等方法实现了该节段得顺利安装施工。
3、外滩大桥前塔柱竖转利用设置的前拉索、后背索的收放来实现,通过计算机液压同步控制系统解决竖转过程中前拉索、后背索力与位移同步问题。
4、外滩大桥后斜杆在支架上拼装长度为80.13米,采用前端提升、后端滑移的方法进行节段就位。后斜杆整体提升、滑移前,先在前塔柱顶设置提升系统,然后进行后斜杆尾端平移小车安装,并在平移小车前、后方设置牵引、制动滑轮组,作为平移小车的牵引及制动装置,控制平移小车的移动速度。在提升过程中,通过调整前塔柱前拉索、后背索索力实现塔顶位置控制。
价值意义
外滩大桥是宁波城区内继甬江大桥、庆丰桥之后又一座跨越甬江的特大型桥梁;该桥的建成,可以大大缓解甬江大桥、江厦桥和灵桥等的交通压力,更加方便市民的出行。(中国宁波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