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海街道,隶属于广东省
江门市江海区,位于
江海区东部,东与中山市
古镇镇隔浔江相望,南与新会区
睦洲镇相邻,西接
礼乐街道,北连
江南街道。行政区域面积47.1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外海街道常住人口为166608人。
建置沿革
清道光年间(1821至1850年),外海地域隶属新会县潮连巡检司龙溪乡归德都。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设置外海乡。
民国时期,分属新会县第二区、第四区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新会第四区。
1953至1958年,为新会县外海乡辖地。
1958年10月,设置外海人民公社。
1961年,设置外海人民公社。
1977年9月,外海人民公社划归江门市。
1983年8月,外海人民公社改称外海区。
1984年12月,归隶江门市郊区辖。
1987年12月,外海区更名外海镇。
1994年2月,归江门市城区辖。
1994年8月,归江海区辖。
2004年8月,撤销外海镇,成立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0月,外海街道共下辖9个社区、12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外海街道中华大道74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外海街道位于
江海区东部,东与中山市
古镇镇隔浔江相望,南与新会区
睦洲镇相邻,西接
礼乐街道,北连
江南街道。行政区域面积47.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外海街道地处珠江三角洲沉积平原,河网交错,土壤肥沃。西北是山地丘陵,东南是平原耕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气候
外海街道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文
外海街道境内有横海南大河、石洲大河、横沥大河、牛角岭大河、茨菇涌大河、老洼大河、卡仔大河和马鬃沙大河等河流流经。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外海街道总人口12万人,户籍人口4.8万人。
截至2019年末,外海街道户籍人口5.1万人,流动人口5.9万人,有华侨、旅港澳同胞4万余人。
截至2020年末,外海街道常住人口为166608人。
经济
2011年,外海街道实现辖区内生产总值6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9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94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88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80元,比上年增长13.88%;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约13170元,比上年增长16%。
2019年,外海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增长5%,占比6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9亿元,增长7.1%,占比72.9%;固定资产投资78.8亿元,下降6.9%,占比4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5亿元,增长7%,占比34.3%;进出口总额128亿元,增长5%,占比52.5%。地方库收入9.6亿元,增长9.6%。年度街道投资额31.4亿元,24项重点项目超年度投资计划完成,完成率111%。
交通运输
外海街道境内有江中高速、中华大道贯穿全境。广珠城轨江门支线在境内设置江海站;外运码头、江门港设在境内西江河边。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8月,外海街道境内有6所小学。
文体事业
2019年,外海街道开展广场大明星活动12场、送戏下乡活动4场、图书馆文化沙龙活动2场。结合当地实际,在麻二村前湾马公祠、麻三村伊泉李公祠开展国学文化和曲艺文化特色文化祠堂活动。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外海街道境内有医院1所。
社会保障
2019年,外海街道内21个村、社区成立的慈善联谊会共支出120多万元,为260名(户)特困群众和因病返贫家庭渡过难关;支出48余万元,为240多人次提供助学帮扶;通过定向捐款形式,开展捐资助学和奖教奖学。在村、社区慈善联谊会每年为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送上慰问;举办健康讲座和重阳敬老活动。
风景名胜
白水带旅游度假区是江门市区的“肺部”,有40余座山峰,山峦岩谷之间有一溪流流经麻园乡,远远望去形似一条白色缎带,故称白水带。白水带有一溪、三泉、天山环抱,总面积有七百余亩。一溪即麻溪,三泉即红桃泉、龙口泉、涤净泉。五山即大华山、锄头山、松仔山、红桃山、葫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