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盖湖
虞北平原的湖泊
位于虞北平原中心曾有一个好大的湖泊,周长105里,灌溉面积达1300顷,因为它北靠夏盖山,所以称之为夏盖湖。可早已荡然无存,不见踪影,只知道那个区域范围统称湖田里,在1950年5月上虞行政区划中,崧厦区有上湖乡、下湖乡,百官区有湖东乡、湖西乡,以及原来百官区的南湖乡,禹峰乡的北湖村和百官街道的南湖村,全都与夏盖湖地域有关。尚存的还有那幅清嘉庆年间县志中的夏盖湖图,留给人们的只是沉重的反思
史料记载
据旧上虞县志记载:夏盖湖在县(老县城丰惠)西北四十里,北枕大海,海岸有夏盖山,湖亘其南环三、四、五、六、九、十等都,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始建,由永丰、上虞、宁远、新兴、孝义五乡之民献私田,用人工在平地上筑堤、开掘、引水而成。水源主要来自山地丘陵,经白马湖、上妃湖汇入,以防旱。地势东低而西高,中有一潭九墩十三山,旁列36沟,其沟在湖东18所,湖西18所,由诸沟引灌五乡田13万余亩,湖计7153丈,其中东2570丈,西4583丈。凡堤防之制趾广2丈5尺,上广1丈,高如上广之数,每塘1丈间植榆柳1株。灌溉用水通过36沟输送,先后向湖西、湖东各放水28小时。若东西两边农田水量得到满足,则再通过陈仓堰闸向余姚兰风乡茹谦沟放水8小时。如果雨水泛滥,则打开夏盖山闸和小越闸向外排水。
当时,上虞全县农田为33万亩,虞北平原有13万亩,占全县1/3强,而粮食产量占全县1/2强。夏盖湖不仅给广大农田提供灌溉抗旱用水,而且对防涝、治碱、水产也大有益处。在湖边刻石明文:“占湖一亩,妨害水利十六亩”。真可谓“引灌五乡兼有菱芡芙蕖鱼虾之利,俗称日产黄金方寸”。曾是昔日虞北大地一颗璀璨明珠。宋代诗人王商翁这样写夏盖湖:“万顷平湖翠嶂连,栏杆闲倚书画边。风烟收尽寒波静,一片光浮上下天”。诗人沈明臣也曾描写夏盖湖:“一日孤帆风正长,万里晴色满湖苍。天青鸥鹭都如雪,秋尽蒹葭未及霜。渔户半依艄作舍,人家多借水为乡。故园物候应相似,蟹稻田田橘柚黄”。好一派壮美的江南鱼米之乡景象。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11世纪初,宋金战争爆发,中央政权南迁,北方移民大量涌入,湖泊遭到围垦,水地关系破坏。自宋熙宁六年(1073年)至宋元佑二年(1097年)计15年,所收租课除检放及见欠外,实得租课米7130余石,却废湖为田。后水旱为害,检放过省税比未废湖以前15年所收租课计亏省税48000余石,特奏请复正为湖蓄水灌溉民田。宋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又废为田。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11月,上虞五夫人、我的先祖李光被高宗皇帝委任为领导临安(南宋首都准备从南京迁移临安)内外驻军和迁都建筑的事务,并兼代理侍读。12月,李光请高宗皇帝把东南地方的几个州郡的湖田,还田为湖。皇帝命户部、工部合议办理,才把上虞的夏盖湖,包括上妃湖、白马湖的湖田,还田为湖。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2月,李光奏章说:自从臣入朝,首先提出宁波、绍兴两地废湖造田的害处,后蒙皇上恩准,独把余姚、上虞两县的湖田还田为湖,其余如绍兴的鉴湖、宁波的广德湖、肖山的湘湖等处,都类似这种情况,那里的州县,往往把这些湖田作“祭田”,个别顽滑之民因而献计侵盗耕种,上下相蒙,不肯还田为湖。臣以为浙东、浙西每年秋季租税不少于一百五十万斛,宁波、绍兴等地占大半,朝廷的经费要从那里征收,希望皇上命令管理水利的官员去那些州县巡视一番,把宁波、绍兴两地的湖田全部还田为湖。乡贤李光为家乡还田为湖,造福为民所作出的功绩,后人永远不会忘记他。
不幸的是,自宋熙宁六年(1073年)到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夏盖湖共废复9次。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姚民诸昌三等统众掘坏湖塘划毁古堰,湖水立涸。清光绪前后,夏盖湖在经历约一千年后消亡。由于废湖为田,水地关系遭到严重破坏,上虞的老百姓尤其是虞北地区深受其害,十年九旱,遇到大旱,年龄稍长一些的人都还记忆犹新,如1967年夏虞北河床干涸,河底走路,连生活用水要在河底挖深深的土井潭取点滴之水,哪还有水灌溉农田。而遇到洪涝,村庄田地受淹,无处向外排水。
夏盖湖诗词
夏盖湖
夏 晔
大禹峰前盖湖水,三十六宫春正深。
桃花逐浪涨晴碧,杨柳拂堤生昼阴。
临流饮马壮士志,坐石观鱼幽客心。
不堪归棹入城府,回首暮云凝碧岑。
——录自《上虞松夏志》卷十二
晚过夏盖湖
潘(火甫)
穷乡独客偶经过,满目清愁奈若何。
海外角声秋晚急,江边渔火夜深多。
残烟漠漠横孤屿,寒雨潇潇湿短蓑。
一鸟不鸣人迹静,闲将白字自吟哦。
盖湖打鱼歌
陈 墀
镇帝山前荻花渚,福祈山后蒹葭浦。
山后山前秋水流,艇子弯弯不知处。
渔家撒网两浆飞,小鱼出水银箭肥。
大鱼双双鳞六六,载鱼将媚鱼妇归。
归来卖向捣砧女,恨杀烟波断尺素。
盖山斜抵钱塘渡,放妾骑鱼逐波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1 08:01
目录
概述
史料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