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
中药名。其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或河岸两旁湿
草丛、荒地、路旁,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以
河南、
安徽、
江苏、
湖南等省为主要产地。可以清火明目,能治
目赤肿痛、
头痛等作用。其为清肝、护肝“圣药”。专治目珠夜痛、头目
眩晕。常见的
凉茶夏桑菊源自清代名方,三味药均通
肝经,是独一无二的经典配方。
夏枯草全穗由数轮至10数轮宿萼与
苞片组成,每轮有对生苞片2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状,脉纹明显,
外表面有
白毛。每一苞片内有花3朵,花冠多已脱落,宿萼二唇形,内有
小坚果4枚,卵圆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其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能耐寒,适应性强,但以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也可在旱坡地、山脚、林边草地、路旁、田野种植,但低尘易涝地不宜栽培。生长于荒坡、草地、溪边及路旁等湿润地上,海拔高可达3000米。
1《
本草纲目》:“黎居士《
易简方》,夏枯草治目疼,用沙
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
内热,缓
肝火也。
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
2《
本草求真》:“夏枯草,辛苦微寒。按书所论治功,多言散结解热,能愈一切瘰疬
湿痹,目珠夜痛等症,似得以寒清热之义矣。何书又言气禀纯阳,及补
肝血,得毋自相矛盾平?讵知气虽寒而味则辛,凡结得辛则散,其气虽寒犹温,故云能以补血也。是以一切
热郁肝经等证,得此治无不效,以其得藉解散之功耳。若属
内火,治不宜用。”
3《本草正义》:“夏枯草之性,《
本经》 本言苦辛,并无寒字,
孙氏问经堂本可证。夏枯草之性,《本经》本言苦辛,并无寒字,孙氏问经堂本可证。而自《
千金》以后,皆加一寒字于辛字之下,然此草夏至自枯,故得此名。丹溪谓其禀纯阳之气,得阴气而即死,观其主瘰疬,破症散结,脚肿湿痹,皆以宣通泄化见长,必具有温和之气,方能消释坚凝,疏通窒滞,不当有寒凉之作用。石顽《逢原》改为苦辛温,自有至理,苦能泄降,辛能疏化,温能流通,善于宣泄肝胆木火之郁窒,而顺利气血之运行。凡凝
痰结气,风寒痹着, 皆其专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