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叹
唐代杜甫诗作
《夏日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前半部分主要写旱灾,后半部分写战乱,先写太阳照耀郁蒸难开,在请问苍天无雷时似乎也在暗示朝政失度,次写旱灾严重程度和百姓流亡生活,兼及安史之乱仍未并息的时局现状。诗人抒发的主要不是因夏日“郁蒸”的气候,而是因苦难时世不良政治所引起的无穷烦恼。全诗风格沉郁,寓意深刻。
作品原文
夏日叹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⑴。
朱光彻厚地⑵,郁蒸何由开⑶。
上苍久无雷⑷,无乃号令乖⑸。
雨降不濡物⑹,良田起黄埃⑺。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⑻。
万人尚流冗⑼,举目唯蒿莱⑽。
至今大河北⑾,化作虎与豺⑿。
浩荡想幽蓟⒀,王师安在哉。
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⒁。
眇然贞观初⒂,难与数子偕⒃。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陵天:升上天空。陵天经:一作“经天陵”。中街:古人指日行的轨道。此指太阳当顶直射。
⑵朱光:日光。彻厚地:晒透大地。
⑶郁蒸:闷热。开:散释。
⑷上苍:苍天。
⑸乖:违背,反常。
⑹濡:湿润。
⑺埃:尘土。
⑻涸:水干枯。
⑼万人:百姓。流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⑽唯蒿莱:田园荒芜景象。
⑾大河:黄河。
⑿化:一作“尽”。虎与豺:喻安史叛军。
⒀幽蓟:幽州(范阳郡)和蓟州(渔阳郡),安史叛军老巢。
⒁未谐:指心情不愉快,不安稳。
⒂眇然:遥想。贞观:唐太宗年号。贞观之治为唐初盛世。
⒃数子:指贞观名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偕:同。
白话译文
夏季太阳从东北方升起,中午时太阳正当头顶,火辣辣的。
太阳晒透厚厚的土地.酷热难熬,能有什么法子释放这难忍的闷热?
上天久不打雷降雨,莫不是号令反常了?
即使降雨也无法滋润万物,因为田地都已经干得尘土飞扬了。
飞鸟,还有池鱼,皆因干旱和酷热而死了。
万民仍然流离失所,举目望去,田园一片荒芜。
黄河以北大片地区,现在都变成叛军的巢穴。
动乱使人想起幽蓟二郡,唐王朝的军队如今在哪里呢?
我忧心如焚,吃不下,睡不安,心情很不舒畅。
抚今思昔,叹当朝没有贞观时期那样的贤臣良相。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夏,当时杜甫在华州。那一年四月,关中大旱,造成严重灾荒,灾民到处逃荒,流离失所。杜甫从长安回到华州以后,仍然时时忧虑动荡的局势和苦难的人民,但似乎已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失去了信心,悲天悯人,忧时伤乱,因作此诗以抒怀。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夏日叹》的前半部分主要写这次旱灾,后半部分写战乱,并对天灾人祸表达了自己的感慨,极言民生疾苦。诗中说,久旱无雨,田地里干旱得尘土飞扬,湖泊池塘都干涸了,飞鸟缺水而死,鱼儿干涸而死,成千上万的灾民逃荒流散,一片荒凉景象。这个时候,河北一带仍然被安史叛军占据,叛军就像豺狼虎豹,凶暴横行,残害人民,而朝廷军队连影子都看不见。杜甫认为天灾人祸都与朝廷的政策失当和腐败无能有关。他说:“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拿贞观之治与现实作比较,显然唐肃宗不可能像唐太宗那样平定和大治天下,唐肃宗身边的那些大臣,也无法与贞观年间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名臣相比,如今的朝廷是令人失望的。
全诗先写太阳照耀郁蒸难开,在请问苍天无雷时似乎也在暗示朝政失度;次写旱灾严重程度和百姓流亡生活,兼及安史之乱仍未并息的时局现状。在这种天灾人祸的现实中,诗人对案不能食之余想到的是今昔的对比,诗的末尾对贞观之治的追忆和贞观君臣的赞扬很明显是在表示对现实朝政的不满。
旱灾接着饥荒,在华州的生活十分艰难,现实政治又是如此让人失望,司功参军的职务也不能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更谈不上施展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了。于是,在立秋后不久,杜甫毅然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位,开始了他常年漂泊不定的生活。
名家点评
清·卢元昌:李辅国专掌禁兵,事无大小,制勅皆其所为。诗云“号令乖”,指此。宰相李岘言辅国专权乱政,辅国忌而罢之。若李揆执子弟礼于辅国,呼为五父。吕諲、第五琦,率皆碌碌庸臣。此所以思贞观诸贤也。(陈贻焮杜甫评传》引)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40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