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原因
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并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中贡献关键力量,复旦大学整合学科资源优势,启动以
大数据为主要方向和特色的创新型学院及研究院的规划建设。
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和
大数据研究院致力于大数据相关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产业创新,将以
计算机科学、
统计学为支撑学科,与经济学、管理学、医学、
生命科学、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环境学等众多学科进行深度交叉研究。同时,在经济金融、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临床诊疗、社会管理、媒体传播和能源环境等领域从校内外引入若干跨学科研究团队,面向产业需求推进基础研究成果的产业转化。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和大数据研究院的建设目标是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据生产集成平台、数据科学研发基地、数据价值创造与创新工场,以及数据人才培养高地。
大数据学院首任院长由复旦大学校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范剑青担任。范剑青教授是国际知名统计学家和金融工程学家,其研究成果在经济、金融、医学、生物科技及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范剑青曾荣获2000年度的COPSS总统奖,该奖被公认为
国际统计学领域的最高奖。
作为面向全球科技前沿开放的创新型学院,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和大数据研究院的建设得到了地方政府、知名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15年4月10日,复旦大学与中植企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商议共同探索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中植企业集团支持复旦大学建设大数据学院。同日,复旦大学与虹口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创新型学院,加强金融经济、公共政策、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培养。
发展历史
2018年12月,复旦大学与新再灵成立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
2018年7月,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一流学科建设规划方案论证会顺利举行。
2017年4月,
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成立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研究所、碳排放与环境大数据研究所、医学影像智能诊断与医疗信息学研究所三所研究所。
2016年12月,复旦大学和
上海交通大学牵头成立全国首个
大数据试验场联盟。“大数据试验场联盟”将快速推进“上海大数据试验场”科创中心功能性平台建设,并尽快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联盟,推动“国家大数据试验场”建设。
2016年11月,复旦大学与浪潮集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大数据与高性能计算创新平台,培养大数据、云计算、高性能计算领域应用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致力于实现校企间长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2016年7月,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与上海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签订合作协议。
2015年10月8日,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和大数据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
2015年8月,启动全球师资招聘。
2015年7月,启动全球院长招聘。
2015年5月,两院建设筹备小组成立。
2015年4月,
中植企业集团、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分别与复旦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力支持大数据学院和大数据研究院的建设。
现任领导
(截止至2023年5月 参考资料:)
学科体系
大数据学院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为主干,下设大数据统计与分析、大数据系统与计算、大数据与智能科学等多个学科方向。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与复旦大学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金融学、管理科学、医学、生命科学,以及工程学等学科深入交叉,共同建设。2017年7月,学校审议批准依托大数据学院成立数据科学与统计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自成立以来,面向产业应用,着力建设产学研一体的创新平台,目前已经产出了聚焦社会微治理、凝聚产业新动能的多项创新成果。目前,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已成立的十个研究所包括:电力大数据与智慧能源研究所、人口大数据与公共治理研究所、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研究所、电磁大数据与遥感智能研究所、复旦-中植大数据金融与投资研究所、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研究所、大数据理论与技术研究所、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研究所、碳排放与环境大数据研究所、医学影像智能诊断与医疗信息学研究所。
师资力量
大数据学院在学校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团队。学院现引进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担任美国统计学会、国际数理统计学会、
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美国科学进步学会等学会会士的知名学者8人,引进毕业于牛津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德州A&M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荷兰莱顿大学、香港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的青年教师14人,计划到2020年引进海外归国教师共计五十人。同时大数据学院还依托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双聘部分校内相关领域顶尖学者,参与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
学科建设咨询委员会
国际交流与合作
大数据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各方面都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成立以来,先后吸引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
卡耐基梅隆大学、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近五十所世界著名大学的学者来院交流。从课程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到学术研究、项目合作,学院的国际交流资源不断拓展,各类合作不断深化。
人才培养
大数据学院坚持以培养具备扎实的数据科学理论基础和广阔的数据应用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基本目标。学院坚持对标国际一流高校数据科学培养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大数据学院设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统计学科学硕士,应用统计、国际商务、金融专业硕士,统计学博士,并设有一个博士后工作站。
学院与复旦相关院系建立联合培养计划。其中,本科生培养采取“2+2”模式,复旦大学相关专业学生可在完成一二年级的学习后申请加入大数据学院的联合培养课程,完成本科学习后,还有机会进入大数据学院
专业硕士和硕博连读项目。
政产学研合作
大数据的科学技术创新必须服务于产业创新才能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和大数据研究院将成为政产学研合作建设的创新型学院典范,在以下六个方面
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有关行业的人才培养。
首先是交叉研究创新,大数据研究院将被建设成为一个面向校内外和国内外的开放性研究平台,以优势资源吸引相关学科的研究团队入驻进行交叉研究。二是学科发展创新,大数据将遵循一条与其他学科协同发展的全新道路,既在有关科学的发展中得到发展,同时又反过来大力促进其他学科的创新。三是人才培养创新,大数据学院将广泛联合其他院系和业界,面向行业、产业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综合素质人才。四是管理模式创新,大数据学院和大数据研究院将在同一套领导班子下协同发展,同时又依据彼此不同的职能定位分别设立学术委员会,同时还积极引入海内外专家学者成立国际学术咨询委员会,成为大数据“两院”发展的有力支撑。五是产业融合创新,大数据的研究和人才培养由需求驱动,直接面向产业应用,以助推我国的两化融合和工业4.0建设进程为目标。六是资源支持创新,学院和研究院的建设不仅得到学校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也得到政府和地方的响应与支持,在多方资源支持的格局中一定能够成为政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的典范。
大数据学院建院以来积极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先后与
上海市统计局、仪电集团、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中国电信理想集团、华院数据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大数据工场、电力大数据实验室等多个校企联合科技研发平台,推进了一批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辅助系统在医疗、电信、公安、电力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