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的前身是于1958年创建的复旦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1984独立建系,1998年改称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该系在教学上注重基础,强调理论、计算、实验综合能力的培养。40多年来培养了包括两院院士、国家首席科学家在内的一大批专家学者。科研方向上坚持理论与应用的协调发展,承担了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攀登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重要科研任务,获得过诸多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15年11月17日,复旦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创新创业中心正式揭牌。2015年11月30日,经中共复旦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七次会议审议,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正式更名为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这标志着复旦大学力学学科在正规化、系统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学院介绍
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科研工作中,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利用力学学科与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优势,参与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国家重大项目,解决了大量工程实际问题,获得了包括
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及省部级奖励二十余项。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该系当前涵盖一个力学一级学科,以及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生物力学、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六个二级学科。现有正教授1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1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17名。4位院士任该系兼职教授,一位院士任该系顾问教授。
办学规模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当前设有3个国家一级学科:力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涵盖6个二级学科: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生物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设有4个教研室:固体力学教研室、一般力学与工程力学教研室、流体力学教研室、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教研室;建设有2个综合实验室:力学综合实验室和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实验室,下设:动力学与控制实验室、材料性能力学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设计与制造实验室、设计创新实验室、振动与强度实验室、风洞实验室、计算机教学实验室;成立3个研究所:复旦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仿真研究所及复旦大学飞行器设计研究所。现有正教授兼博导9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和工程师、讲师等19名。5位院士任该系兼职教授。
该系设有两个本科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和《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招收四年制本科大学生,其中《理论与应用力学》毕业时授于理学学士,《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毕业时授于工学学士。“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从2000年开始,对优秀学生实施3+3培养方案,即本科生完成3年课程学习后直接进入3年硕士研究生学习,毕业时获硕士学位。今两年,根据上海市教委“开通立交桥”的相关政策,我系还招收上海市兄弟院校理科相近专业的二年级插班生。对本科生的培养强调基础能力训练,强调通才教育。具体地讲:我系对学生强调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计算机应用三方面能力训练;强调打好扎实的力学与数学基础;强调科学素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地培养。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在力学、数学、工程科学、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能力和外语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就业适应面宽,能为较多行业接受;可塑性强,能为国内外较多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接受读研。
该系设有五个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分别是:《流体力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硕士学位授予点,下同)、《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和《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招收以上五个学科和《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力学或《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高层次专门人才。在专业培养上,硕士研究生应在本科通才教育的基础上深化一级学科内容,使硕士业生能对力学这门一级学科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今后研究工作或工程设计中遇到的常规力学问题能够作出比较准确的分析和处理。在一级学科的教学基础上,系统地学习二级学科(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知识,初步掌握力学二级学科或《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研究的基本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研究和解决相关的力学问题。博士生在硕士研究生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应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硕士毕业生毕业后能够在高等院校从事力学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研究部门从事力学研究工作,在工程部门从事工程分析、设计工作(经适当培训)。亦可在其它高新技术部门从事算机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的工作。学习期限为三年。
该系设有力学
博士后流动站,接收力学学科或相近专业的博士毕业生进站工作,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该系还下设的“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系培训部”协助复旦大学成人教学学院开办“工程管理”三年制大专班和“工程管理“专升本班。招收“办公自动化”、“计算机信息管理”自学考试辅导班。
学科介绍
该系设有“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
生物医学工程”和“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六个硕士点;“流体力学”博士点和力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理论与应用力学”和“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
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数学、力学和工程的背景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数值计算与计算机仿真、实验研究的综合能力,毕业时授予
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可为力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天航空工程、金融工程和管理科学等学科输送研究生。毕业生可以在相关的院校、研究设计部门和企业从事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与管理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
高等代数与几何、数学分析、力学与工程科学概论、数学物理方法、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振动理论、力学实验、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语言与数据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数值仿真、计算方法与软件、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生物力学、机械工程学基础、建筑工程学基础、优化设计和风工程等。
高年级学生还可结合专业学习进入课题组,在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与工程分析并到具体科研单位实习。
本专业培养发展我国空间试验站、载人飞船、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和民航客机等航天航空事业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航天
航空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和工程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外语等基础;掌握
飞行器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其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参与飞行器科学研究与设计的基本能力。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可在航天、航空、民用机场、汽车和高速轨道交通和其它制造部门从事应用研究、技术设计、软件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也可报考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主要课程:
工程数学、概率统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结构振动基础、材料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飞行器动力学、航天航空概论、CAD与工程图学基础、自动控制原理、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空气动力学、飞行器总体设计、
实验空气动力学、飞行器结构振动、飞行器结构分析与设计、结构强度试验。
高年级学生结合专业学习下进入课题组,在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参与工程设计与分析,并到具体科研设计单位实习。
所授荣誉
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3)、二等奖(1986),航空工业部科技 进步奖一等奖(1991)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2)。我们的工作得到国际的重视,论文二次发表在ASM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上。张文应邀赴美国麻省利工学院(MIT) 和哈佛大学合作研究二年。1990年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邀请张文参加十年一次的 Symposium 作大会报告,还几次应邀担任国际会议的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