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冰现象
物理学术语
复冰现象(Regelation),由麦可·法拉第命名,指当一块的某一个表面受压,压力熔点降低,使得冰溶化成水。压力一旦消失,熔点提高回原来的水平,水又凝结成冰的现象。
简介
“当冰受的压力增加时,熔点降低”是由詹姆斯·汤姆森提出,其兄弟威廉·汤姆森(开尔文勋爵)实验证明。
例子
冰相接的表面受压,熔点降低,冰熔化成水,压力因而消失,水又变成冰,两块冰因而合成一块。
当金属线在某部分冰上时,受压的部分熔化,金属线下跌;熔掉的部分因失去压力熔点回到正常水平,变回冰。而变回冰时释放的潜热更会透过金属线传到下面的冰,帮助熔化。
用手拿起一堆,在上面施加压力,使得雪熔化,松手后水又再凝结。
冰川十分巨大,它的重量使得跟它表面相接的地或障碍物之间有巨大压力,令熔点下降,部分冰熔化成水,向下流动。
熔点
熔点、液化点(M.P.)是在大气压晶体将其物态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中固液共存状态的温度;各种晶体的熔点不同,对同一种晶体,熔点又与所受压强有关,压强越大,熔点越高。不过,与沸点不同,熔点受压强的影响很小,因为由固态转变(熔化)为液态的过程中,物质的体积几乎不变化。
进行相反动作(即由液态转为固态)的温度,称之为凝固点、结晶点(对水而言也称为冰点),在一定大气压下,任何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习惯上,根据常温(25℃)时物质的状态使用凝固点或熔点称呼这一个温度:对于常温下为固态的物质,这个温度称为凝固点;对于常温下为液态的物质,这个温度称为熔点。
一般的,非晶体并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参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22:05
目录
概述
简介
例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