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临舍
湖南大学地标、主要教学楼
湖南大学地标、主要教学楼之一。1946年1月学校回迁后建成。抗战期间,湖南大学多次被日军轰炸。岳麓书院、图书馆、科学馆(现办公楼)均被毁弃,学校被迫西迁辰溪。
概况
1946年1月,学校完成从辰溪的回迁,利用运回的辰溪校舍的木料建了“光复后的临时宿舍”,简称复临舍。复临舍作为南校区的综合教学楼,是一栋四层高,带有玻璃外墙的主体建筑。
复临舍不单纯是一座教学楼,同时也是一个地域、建筑乃至记忆的临界点,因为,她源于一段艰苦的岁月。在湖南大学的校园建筑中,如果说岳麓书院是中国古典主义的作品,那么大礼堂和老图书馆无疑就是近代派,具有中西合壁的风格,而复临舍则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新生代”。从位置上看,湖大的建筑物近山的一半是愈老愈美的矍烁与沧桑,滨水的一半则是是青春与现代的清新与活力。复临舍的位置恰恰就在两者的临界点,在麓山南麓靠江边一侧,方与园的旋律,上仰的锐角,现已成为湖大,乃至长沙具有代表性建筑之一。复临舍宽敞,明亮,气派,再加上经常性的学术讲座,楼道里的文化长廊,浪漫的小咖啡厅,这里无疑成为大家自习的理想之处。
湖大“西迁”
抗战以来随着战事逼近长沙,湖大先定迁芷江,后芷江校址被军事机构占据乃改迁辰溪。在岳麓山校本部组织辰溪分校委员会,主办西迁事宜。1937年冬,先使一部分贵重图书仪器等分批用民船陆续运往沅陵,在沅陵余家桥六号租用民房以资储藏。9月,前教务长任凯南先生、唐艺青教授等即来辰溪购得龙头垴校址,并在距辰溪三十里西南公路旁之麻家湾赁租民房,因文学院学生较多,麻家湾房屋宽敞,文学院学生全部住麻家湾,理工两院学生住龙头垴。
龙头垴是一个小小的山头,附近小山重叠,原为一村落,前面是沅水,向东南流经沅陵、桃源、常德入洞庭湖;溯沅水而上可以达到广西、贵州边界。山后即西南公路。“附近小山树林阴翳,橘柚桃等果树甚多,味至甘美,山下有农田,田中种稻及荷,春日载阳的时候,花香鸟语。若不闻空袭警报,真个桃源好景”。
到辰溪后,湖大借用辰溪警备司令部枪兵二班,一班驻麻家湾,一班驻龙头垴,以防万一。“每当落日衔山的时候,到郊外去散步,全校师生不敢越雷池一步。入夜便有清晰的枪声这里响那里响。金吾禁夜,各自闭门”。当时用的是植物油灯,一灯如豆,更觉清寂。后来,麻家湾方面新来中央某军事机关(火药库),湖大以种种情形不得不将麻家湾文学院全部移居龙头垴。
在那个艰苦时期,全校师生都能体谅一切,“于行装甫卸之日,即展开书本从事研究”。“那时的教室是枯黄的草地,或大树底下,用木板子做几块小黑板,背起便走,好比传教士传教一般。一面晒太阳,一面谈学理,一组一组,一群一群布满了龙头垴”。这种生活一直到1940年元旦,教室落成,才恢复正常上课的状态。而在此期间,学生常常深入民间进行抗日宣传、慰问抗日将士、参加青年远征军等,忧国忧民,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龙头垴上的校舍,按地形布局,就地取材,除矿冶室为砖砌楼房外,其余概为鱼鳞状木板平房,至1942年陆续建成校舍124栋,其中被日军炸毁9栋。学校房屋南起沅水河畔,背抵蛇会山乡之书库,逶迤长达近2公里,期间高低迂回,远近错杂,绿树掩映,别有一番景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2 10:51
目录
概述
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