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流河
海河流域永定河支流桑干河的支流
壶流河,海河流域永定河支流桑干河的支流。古名祁夷水。因河床上游窄下流宽,状若葫芦,故名葫芦河,清代改称壶流河。发源于山西省恒山以东的浑源县广灵县交界大石头岭和乱岭关。清水出自广灵县望狐村莎泉,流经广灵县盆地,河长59公里,流域面积1330平方公里。干流向东流入河北省蔚县盆地,在西合营镇北与定安河汇合后,向北至阳原县小渡口村西流入桑干河,在蔚县和阳原县境内河道长度90公里,流域面积2968平方公里,比降3.7‰,河宽300米至1000米,总长全长128公里,流域面积4315公里(一说全长125公里,流域面积4298平方公里)。
名称由来
广灵旧县志载:“壶流河古名滋水,源出县西三十里莎泉,东注壶山下神泉,二水合流,上狭下阔,其形如壶故名。经蔚州至顺圣川入桑干。”山西历史地名录载:“壶流河,古称祁夷水,郑廉成、颜帅古以北为呕夷川。源出县西、横贯县境、东流至河北蔚县。“另灵邱一文载:“呕夷水乃唐河”。据县志载:“壶流河发源于莎泉”卷三、卷十载:“壶流河出广灵西境、至蔚州东境为桑干,绵延三百余里。”
《阳原县志》载:壶流河本名葫芦河,古称祁夷水。《元和郡县志》:“河上槽狭,下流阔,有似葫芦也。”《蔚县志》载:壶流河:古名祁夷水。因河床上游窄下流宽,状若葫芦,故名葫芦河,清代改称壶流河。
干流概况
壶流河,发源于山西省恒山以东的浑源县与广灵县交界石人山一带(山西省恒山以东的浑源县与广灵县交界大石头岭和乱岭关)。清水出自广灵县望狐村莎泉,流经广灵县盆地,河长59公里,流域面积1330平方公里。干流向东流入蔚县盆地,在西合营镇北与定安河汇合后,向北流入桑干河。在蔚县和阳原县境内河道长度90公里,流域面积2968平方公里,比降3.7‰,河宽300米至1000米。合计,全长149公里,流域面积4298平方公里(总长全长128公里,流域面积4315公里一说全长125公里,流域面积4298平方公里)。
其中,在广灵县境内,上游称望狐涧,发源于广灵浑源交界的大石头岭和乱岭关,经望狐、梁庄、南村,全长30公里,到南村镇与莎泉、白羊峪,长江峪汇合。注入壶流河,为季节性河沟,在底庄村西干流上,有底庄水库。继续东流,经作疃、壶泉、蕉山等乡镇,东入蔚县。在广灵境内河道全长56公里(一说66公里),流域面积1200平方公里(一说1330平方公里),年终流量0.54亿方。莎泉以上为季节性河道,莎泉以下开始有清水,到广灵城关与水神堂泉合流。河流纵坡4.3%。河出境处非灌溉期流量为1.6立方米/秒。
在蔚县境内,壶流河由暖泉镇流入县境,至留南堡汇入源于南马庄村神水泉之水,经蔚州镇、代王城、西合营等地,汇入十字河、清水河、定安河,经北水泉镇鸳鸯站村,向北流入阳原县。县境内长73公里,流域面积2952平方公里。一般河床宽100~300米,柳子疃村至西合营镇一段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河床展宽到1200余米。
壶流河北流,由蔚县北水泉西进入阳原县境,于小渡口村西汇入桑干河。阳原62平方公里。进境河底高程850.2米,汇入桑干河口高程811米。境内直线长10.5公里,曲线长14.7公里,河道弯曲系数1.4,比降3.7%。河宽300米左右,最宽1000米。
水文特征
据《张家口地区水利志》,壶流河最大洪水流量为755立方米/秒(1917年的调查)。1955年实测最大洪水流量418立:方米/秒,平均径流量1.97亿立方米,平均含沙量17.4公斤/立方米,年均输沙量343万吨。
据《蔚县志》,壶流河该河最小流量为0.189立方米/秒(1963年),最大流量418立方米/秒(1955年8月)。结冰期4个月左右。壶流河水夏季暴涨,经常发生水灾。
据《阳原县志》,壶流河钱家沙洼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872亿立方米,最大洪峰量48立方米/秒,历史调查最大洪峰量3400立方米/秒。
主要支流
径流
望狐涧,壶流河上源,位于广灵县正西,发源于浑源、广灵交界处的大石头岭及乱岭关,为壶流河上游,流经望狐、梁庄、南村三个乡(镇),全长30公里,到南村与白羊峪,长江峪汇合。注入壶流河,为季节性河沟,在底庄村西干流上,有底庄水库。此涧发源于望狐山西部的大石头岭,横穿望狐乡,故名望狐涧。主要为季节性洪水河槽沟,灌溉两岸农田。
木槽涧,发源于河北省阳原县小南沟和蔚县柳涧沟,经广灵县阳眷、斗泉、王洼,于县城东注入壶流河。因沟深、崖陡犹如喂牲畜之木槽故名,全长29公里。
大西沟涧,位于六棱山和火烧岭南侧。发源于广灵县梁庄乡贺家堡西和西甸顶东侧,经木丁、井洼、小关、冯庄、水涧到梁庄南与望狐涧汇合,全长15公里。
唐山峪,发源于广灵县聂家沟村南,流域面积40平方公里,峪长18公里。水出峪后经憨崖洼、大西庄和张庄等村。注入壶流河。1974~1975年广灵县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干部职工轮流到唐山峪口束河造地参加劳动。
直峪峪,发源于灵丘县北上庄村南。流经白圹、苟上庄村人广灵境内,经冯家沟、邵家庄村入直峪水库。全长18公里。峪宽平均约120米。
长江峪,又称常江峪,发源广灵县南寒水村东道士帽山脚,峪长15公里,宽度平均约20米,流经朝阳渡、上寺、宽会、香炉台等村出峪。
白羊峪,发源于蔚县上下山羊沟、正南沟出上白羊峪口,全长6公里,宽约20米。流经上下白羊、庄头、南村,与望狐涧汇合入壶流河。
清水河,古名逆水,发源于蔚县白乐镇满井村。该村有满井,清水常年外溢,流向西北,与天照瞳、柳子水村诸泉汇流,又向西北至西合岗村,与三关河、夏源河汇流,再向西北流至西合营镇柳村湾,于泰山庙处注入壶流河。该河全长22公里,流域面积217平方公里。
定安河,又名太平河,古称连水。发源于蔚县桃花镇东北流水沟。此水向西流经红桥、小庄村,与众多泉水汇合,再向西经东水泉村南,与太平村诸泉水、小溪汇合,水的流-量加大,再向西流至吉家庄镇,与会子河汇,再向西流经定安县村南i注入壶流河。该河流域面积697平方公里。
十字河,发源于蔚县张南堡、张中堡村一带泉水,沿途有许多泉水、小溪汇入,向西北流至马家碾村北,形成十字状,故名十字河,再折向东北,于下平油村东注入壶流河。
另外,蔚县季节性河流有两个流域,即壶流河北岸丘陵区流域和壶流河南岸洪冲积扇流域。壶流河北岸丘陵区流域:分布在金泉峪、五岔峪、陈家涧、密河、红石洞、下平油、古家疃、北梁庄、宋家小庄、北洗冀等处。
壶流河南岸洪冲积扇流域:分布在石门峪、小峪、北口峪、七里河、柳河口、九宫口、松子口、鸳鸯站、金河口、六道峪、上寺、赤崖堡、北水泉等处。
泉水
广灵县境内,清泉水源有44处,均为壶流河水系。其中流量在5公升,秒以上的14处(1966年检测):水神堂、百步坑、华山、作瞳、莎泉、白羊峪、长江峪、枕头河、直峪、虹桥沟、石门峪、唐山峪、十里沟、刘庄泉和桥头泉,总流量为2347.9立升,秒。到1984年仅为1030立升/秒,且作疃泉于1974年干涸。
水神堂壶泉,列为中国名泉之一,是由壶山周围万斛珠玑的群泉随而涌成湖,水质纯净,为天然岩溶优质纯净水,流量为0.55立方米/秒,属四季不冻泉,是县内工农业主要水源。水神堂壶泉湖水为环形,湖面面积为24000平方米,湖水环绕中央为壶山岛,面积为7000平方米。
百步湖,又名百步坑(或三角河、四角河),位于广灵县水神堂中心区北。湖水面积2万平方米,由三角形和四边形两个池塘隔堤组成。湖内多泉眼。东为壶泉镇蕙花村,北为壶泉镇东台村,西为湿地柳树林,南为壶流北河,与水神堂壶山壶水隔河相望。20世纪50年代以前有铁索桥与水神堂相通。现为漫水路面。百步湖周围堤岸大树参天,绿荫蔽日。湖内有鱼类、家鸭养殖。
枕头河,位于广灵县水神堂中心区南并与之相连。有水库1座,库容160万立方米,水域面积55万平方米,南北两岸为农田,有少量果园。东为主坝,坝东壶流河与下河湾隔河相望。相距不足1000米的河床带全部为湿地水草和山柳林。西为枕头河河床带。由绿地林地组成。库内养有鱼类和鹅、鸭等家禽,自然生态条件优越。
凉亭泉、佛前镜泉,在蔚县暖泉镇,凉亭泉位于镇中心,面积500平方米,蓄水566立方米,流量0.017立方米/秒,水质淡,泉内东、西各砌一石洞,称为龙口。泉水由龙口流出,引渠灌田后,注入壶流河;佛前镜泉位于镇南,面积254平方米,蓄水400立方米,流量0.004立方米/秒,水质淡,引渠灌田后,注入壶流河。
金宝泉、杨家泉子、大德庄海子、代王城海子,在蔚县代王城镇有泉四眼,一名金宝泉,位于代王城镇西,面积625平方米,蓄水量623立方米,水质淡;一名杨家泉子,位于水北村南,面积300平方米,蓄水量500立方米,水质淡,引渠灌田后经西北注入壶流河;一名大德庄海子,位于大德庄村北,面积500平方米,蓄水750立方米,水质淡;一名代王城海子,位于代王城西,面积225平方米,蓄水337.5立方米,水质淡,经村西北注入壶流河。
后海,在蔚县西合营镇三关村,名面积600平方米,蓄水量720立方米,涌水量0.003立方米/秒,水质淡,该泉为清水河主源之一。
扶桑泉,在蔚县北水泉镇,有大小泉两眼,大泉面积58.2平方米,、蓄水量244.3立方米,小泉面积7.975平方米,蓄水量33.5立方米,水质淡,常蓄不外流,其特点是水位上升离沿0.5米处即止一,
东湖,在蔚县北洗冀乡,名因形似青牛,故又名青牛渊,该湖曾有莲花,故又名莲花池(1964年莲花消失)。该池位于莲花池村东北0.5公里处,现呈马蹄形。水面面积6000平方米,池深8.5~9米,蓄水量52500立方米,流量0.025立方米/秒,泉水流向西后折东北注入壶流河,灌溉面积200余亩。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1991年,广灵县对主河道壶流河西关大桥段进行治理,疏通淤积河道,整修加高堤坝,河道两旁栽植行道树10公里,使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2008年。对木槽涧河道进行全面综合规划,县发改局、水务局、城建局先后做出《木槽涧河道综合治理可研报告》和《木槽涧河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并于2010年付诸实施。
水库建设
莎泉水库,位于广灵县莎泉村南,堂坡脚下泉水出露处。总库容量为49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0.77万亩,水面积80亩。坝高3.5米,水深2.5米,坝长860米,坝顶宽3米,可养鱼。建于1958年。因库址在莎泉村南,围泉成库,其泉名日莎泉,故取名莎泉水库,属南村灌渠管辖。
底庄水库,位于广灵县底庄村西二华里,壶流河上游,望狐涧干流上。为均质土坝,坝高22.3米,库容量12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约1万亩,为缓洪水库,建于1976年。因建在底庄村西,故名底庄水库,属梁庄乡管辖
直峪水库,位于广灵县直峪峪内,张家湾村北。库容量670万立方米,坝高42米,坝型粘土心墙,堆石坝,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1958年兴建。因库址在直峪峪内,故名直峪水库。属直峪灌渠管辖。
枕头河水库,位于广灵县稻地村南,枕头河上,距县城2公里处,为均质土坝,坝长550米,坝高8米,总库容量160万立方,水面面积0.4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5米,有效灌溉面积0.7万亩。能养鱼,1974年兴建。县志载日。“枕头河在县正南3里,源出翟家疃,形类角枕,故名。东注壶流河。秒因此库筑在此河干流上,故名t枕头河水库。属广益灌渠管辖。
下河湾水库,位于广灵县城东2公里西河乡村西,兴建于1975年,水库库容650万立方米,与之配套的水库扬水泵站及灌区工程分别于1978年和1988年兴建,设计灌溉面积3.21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65万亩。2005年6月,经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审查后,以坝函[2005]1095号文确定为3类坝。经省水利厅晋水计[2008]105号初设批复,于2009年9月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完工后,水库正常蓄水500万立方米。
壶流河水库,在蔚县城西6公里壶流河上,控制流域面积1717平方公里。均质土坝,高16.7米,顶宽6米,坝顶沥青铺面,长2724米,防滞墙高I.2米,每隔50米设有路灯。坝上游干砌石护坡,下游砾石护坡。坝两肩设灌溉洞2座,洞径2米,最大输水量15立方米/秒。坝中间设双排无压马蹄形泄洪洞1座,洞长40米,宽4.5米,高6米,进水塔用引渠与大坝连接,内装闸门启闭设备,出口为扩散式消力池和海漫,最大和量452立方米/秒。水库左岸的正堰开敞式软基挑流溢洪道,宽40米,长297米,进口段有驼峰式溢流堰,出口段为3排27根钢筋混凝土井桩支承的挑流段,最大泄量293立方米/秒。水库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两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总库容807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140万立方米,死库容2080万立方米。壶流河水库于1971年开工,1978年10月1日竣工。1979年至1982年-10月建成溢洪道。
灌区建设
壶流河是桑干河的一个大支流,壶流河上中游广灵县有广益灌区、蕙花灌区、直峪灌区、南村灌区;在下游蔚县有南灌渠、北灌渠、十字河、三益渠、北口5个万亩以上灌区,有效灌溉面积0.98万亩。
石门峪灌区,原属洪水灌区,因洪水少浇地不多,灌区下官村乡领导群众打井提取地下水,建扬水站扬壶流河水,变成三水互济浇地3万多亩的灌区。下宫村乡199o年实现了入均水浇地2亩,人均年收入800元,1991年被河北省命名为水利建设先进乡。跃进渠受益范围涉及蔚县和阳原县,实灌面积8000亩,受益好,产量高。以上7处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5.95万亩。
广益灌区,位于广灵县壶流河上游冲洪积扇平原区,水源为水神堂泉域泉水,属纯清水灌区。灌区控制面积5.44万亩,有效面积3.24万亩。1991年。上马省重点农水工程项目,11月底完工,改善灌溉面积4300亩。
1992年。上马灌区防渗配套工程项目,工期分四年实施,由地区水利施工队承建。一期工程共完成,改善灌溉面积3.2万亩。1993年,实施二期工程,改善灌溉面积4000亩。1994年,实施三期工程,于7月开工,到11月15日全部竣工。改善灌溉面积4992亩。1995年,实施第四期工程,于7月份开工,到11月20日全部竣工。改善灌溉面积4400亩。从2004年起,广益灌区上马21世纪首都水资源可利用灌区维修改造项目。2004年7月16日开工。2005年10月按原设计圆满完工。2006年11月18日通过验收。
蕙花灌区,位于广灵县壶流河中上游,是纯清水灌区,水源是水神堂泉域泉水,设计灌溉面积1.7万亩,有效面积1.45万亩。2004年。蕙花灌区上马21世纪首都水资源可利用灌区维修改造项目。2004年7月16日开工.2005年10月全部按设计完工。
直峪灌区,位于广灵县城南7公里处.兴建于1958年,为清洪两用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1.3万亩。2008年,实施水库临时工程维修。主要工程内容有水库机房管理房维修、水库主坝裂缝处理、排架式启闭机房维修、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13万元。完成工程量土方300万立方米,砌石150立方米,砖砌体80立方米。
南村灌区,位于广灵县城西15公里处.为清洪两用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2.4万亩。1997年,县委、县政府组织实施两峪引水工程项目。工程主要内容是拆除原一、二库中间土坝,将两库合为一库;大坝改建加固,新设沙砾垫层及干砌护坡,全长1700米;新建配套进浅水建筑物4件,干渠防渗两条共550米。引水工程修复原渠系工程。将长江峪、白羊峪的清水引至张家洼村北部合流。新开渠道或利用原支斗渠系将水引至莎泉水库,沿渠浇灌农田,弃水调蓄利用,引水渠道全长18.7公里,其中修复旧渠10.7公里,新建防渗渠8公里,配套建筑物69件。工程于1997年动工,当年完工受益,当年秋冬汇地2000多亩。总投资420万元,其中镇、村自筹200万元,国补220万元。
水神堂扬水站,位于广灵县壶流河中上游,是纯清水灌区,灌区控制面积2.165万亩,有效面积1.01万亩。
2004年。上马21世纪首都水资源可利用灌区维修改造项目。2004年7月16日开工。2005年10月底按批复设计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2006年11月16~18Et通过验收。完成投资358.4228万元。
壶流河南灌区,位于蔚县壶流河水库下游南岸。中华民国2年蔚县农民集资由苏官堡北壶流河引水开渠长7.5公里,到小洼村退水,因资金不足半途而止。日本入侵时期,曾在苏官堡北开渠,因工程简陋,不久被洪水冲坏。1950年1月成立惠蔚渠施工委员会,3个月干渠全部挖通,试水成功。1952年,国家以工代赈在灌区广德,东辛店、下平油3村开垦滩地5500亩。累计完成干渠长264里,支渠38条,长39公里。灌区控制面积4万亩,大部为盐碱易涝地和荒滩。1954年受益2.55万亩,其中种白麻7400亩,增加了收入。1955年,碱地种玉米3200亩,以后增加到1万亩,最高亩产500公斤。1956争,穆家庄村试种水稻120亩,次年增加到4600亩,亩产150公斤。渠堤打透渠井62眼,安装水车提水浇地1820亩。
1957年9月,县委决定兴建裕民二渠,引洪水压碱改造荒滩。10月23日开工,完成干渠1条,进水闸、冲刷闸、拦河坝等6座建筑物,支渠14条,干渠引水量8立方米/秒。由于拦河坝未按设计施工。闸底高出河床1.8米,闸前少打木桩4排,汛期被冲毁,汛后重建并翻修建筑物16处。
1973年北干渠开工,当年完成北干渠1050米。1974年秋继续施工,1976年5月1日竣工。干渠长30公里,建筑工程150座,支渠24条,6个乡30个大队7000户受益。灌区(含裕民渠)控制面积6万亩,其中荒碱地2万亩。
壶流河北灌区,灌区位于壶流河水库下游北岸,从水库北灌溉洞引水,退水于东方城沙河,干渠长30公里,干渠在下平油村附近与一分干渠(原裕民渠)接连,一分干渠长26公里,干渠再东流与二分干渠连接(原裕民二渠),二分干渠长14.4公里,在莲花池村南一二分干渠合流。两分干渠可从总干渠引水,也可从壶流河引取洪水,控制面积6万亩。灌区地形北高南低一面倾斜,沿河有碱地约2万亩。配套面积3.5万亩,每年实灌2万亩左右。灌区建设始于 民国年间下平油村一带,曾3次开渠,群众花银元1.8万元,都没有成功。有“壶流河不富蔚县”的传说。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4月9日开工,干渠从苏官堡村北至南方城全长10.5公里,1952年10月竣工。当年汛期引洪灌田2001亩。
1956年,干渠上游改线1529米。1957年干渠延伸9425米,与大泉坡扬水站干渠接通;开支渠7条,建筑工程64座,扩大浇地8000亩。当年受益2300亩。1958年将留北堡水库划归惠蔚渠管理,以调蓄水量扩大夏浇,并开支渠12条,斗渠135条,平地打畦1.27万亩。还修建了南方城水库,调蓄渠水解决部分稻田用水。
1959年再延长干渠4000米,开支渠3条,斗渠16条。1960年春浇地1.39万亩,夏浇1.1万亩。1964年干渠改线4250米。1966年增开二干渠长1.29万米,以及支斗渠和建筑工程。截止1973年,灌区共有干渠2条,支渠36条,斗渠226条,建筑物613座,留北堡、南方城水库两座,累计总投资53.4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1.44万元,地方自筹32万元,控制灌溉面积2.74万亩,实灌1.7万亩,平均亩产2104斤。
1973年壶流河水库将惠蔚渠截断,水库以上仍用旧渠,水库以下另开新渠.1980年南干渠建成,干渠从水库南灌溉洞引水至代王城,全长18.47公里(其中防渗衬砌渠稽12.71公里),有支渠18条,总长51.29公里(其中防渗lo条长28公里),建筑物445座。一级扬水站干渠4条长40公里,其中衬砌2条长l0公里;支渠39条长7’5.14公里,建筑物122座。工程总造价81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43万元,自筹473万元。设计灌溉面积14.8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实浇3.5万亩。1985年用水1114万立方米,春汇地1.87万亩,夏浇1.72万亩,灌区平均亩产量400公斤。
十字河灌区,位于蔚县代王城镇,取水于十字河。灌区内还有密河、水北河、七里河、金宝泉,可用水量0.8—1.1立方米/秒。地下水也丰富。明弘治年间,当地士绅雇用能工巧匠,利用河道落差建水磨,开水渠。民国初年,从十字河、水北河开通两条3000米长的张新渠和富安渠。
三益渠,在蔚县东部安定河北岸,1954年-秋由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穿过红桥村东西沟,东水泉村东西沟、吉家庄镇东西沙河,退水于定安河.同时拓宽渠槽,上游渠宽为12米,可引水13立方米/秒,中下游渠槽逐渐缩至5米。.设计受益11个村,有效灌溉面积1.o3万亩,其中配套实浇面积8000亩。干渠有建筑物59座,支渠3l条,建筑物9l座。亩均产粮200公斤。水源有三:一是渠首以上有泉水约0.32方米/秒。二是红桥水库,库容l50万立方米。三是渠首以上店子沙河截潜流1处,水量0.32立方米/秒,三益渠管理委员会有职工4人,属吉家庄镇领导。
跃进渠,位于北水泉镇南城墙村附近,从壶流河右岸引水,干渠沿宣蔚公路经北水泉镇、北马圈,到阳原的钱家沙洼村止。1957年县水利局设计,红星、新星两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联合修建,干渠长8.3公里,过水能力1.1立方米/秒,拦河引水坝长125米。总投资5.28万元,其中国家技资1.18万元,自筹4.2万元。1959年10月竣工。1966年扩建,干渠延长2.2公里,建U型薄壳渡槽1座,长35米,高12米,渡过马圈沙河,送水入钱家沙洼村。全渠有支渠38条,总长9公里,受益儿村,浇地8150亩,其中阳原县钱家沙洼村1440亩。自流灌溉4600亩,9座小扬水站浇地3550亩。
壶流河联仁灌区,在南辛庄乡、化稍营镇靠壶流河沿岸一带村庄,历史上各自挖渠引水灌田,耗资大,效益低。1986年秋,地、县领导发动群众集资16万元,建成一座石砌拦河坝,坝体安装三孔手摇启闭机调节水位。东干渠南起祁家庄,北至小渡口,全长6.63公里;西干渠南起东稻地,北至西沙庄,全长7.85公里。有建筑物3座。1988年,干渠工程全部配套,灌区受益面积1万亩。
泉域治理
广灵县县政府组织对百步坑截污防护366米,河堤植草4500平方米,筑防洪坝85米,修建引洪渠120米。三角河沉睡多年的泉水再次涌现并达到120立方米,时。四角河泉水涌出量增加200立方米/时,新增、恢复和改善水面面积共计3.25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4500平方米。
2010年,水利投资对水神堂进行泉源综合治理和园林区美化工程建设.完成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铺筑园林道路820米,安装草地喷灌设备1套(控制面积18亩),建景观木桥3座,仿石桥1座,安装草地灯25台,建其它园林构筑物8处。工程的实施突出了水文化。新增水面面积4.18万平方米,丰富了水神堂景观。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07 21:40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