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拼音:rén)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壬”字早在甲骨文中就被假借作天干第九位的名称,本义不可考。“壬”由天干第九位引申为序数九的代称,九为单数最大,故“壬”又引申为盛大。“壬”又有奸佞义,当属假借,“佞”从“仁”得声,古音“壬”、“仁”同属“日”纽,音近可通。
字源解说
“壬”最早见于甲骨文(图1、2),疑似象形字但所像之形不明。壬初为“工”字形(图1),疑即古代织布机上的一种部件。这个部件是用来承持经线的,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筘”。后来在“工”字形上加一点(图2、3),这就成了指事字,用这一点指经线的所在。后来的小篆(图7)将这一点加重,变成了一横。隶变后楷书写作“壬”。
也有人认为,古代的“壬”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用一竖连接两横,是“一化为二”的意思。妇女怀孕,一个变两个。金文再在竖画上加粗,这肥肥的一笔,表示妇女怀孕后肚子变大。小篆和书将这一肥笔拉成一横,变成“壬“字。“壬”字的本义指“妇女怀孕”,所以才有“妊妇”这一词,用以指孕妇。“妊娠”也是指“怀孕”。许慎《说文解字》认为“壬”像人怀妊之形,下文又说像人的小腿,未讲明白。林义光认为“壬”是“
巠”字,是“
经”的古文。郭沫若认为“壬”是“
鑱”字古文。由此看来,“壬”字的本义究竟是什么,还有待深入研究。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近字辨析
壬、𡈼
二字字形相似,但音义都不同。“𡈼”字读tǐng,这是个会意字,甲骨文像人挺立在土台上的样子,本义指“人挺立在土台上”。“𡈼”与“壬”的区别在于上面一横长短不一样。“壬”字上面一横比下面一横长,而“𡈼”字上下两横一样长。“𡈼”的在典籍中的使用频率极低,但字形有混用现象。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十四下】【壬部】如林切(rén)
位北方也。阴极阳生,故《易》①曰:“龙战于野。②”战者,接也。象人褢妊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叙也③。与巫同意④。壬承辛,象人胫。胫,任体也。凡壬之属皆从壬。
〖注释〗高亨《文字形义学概论》:“古代五行说:癸为北方之名,又为冬。故许云:‘壬位北方。’许又云:‘阴极阳生’,指冬时阴气极盛而阳气已生也。许氏以为阴极阳生则阴阳交接,人之阴(女)阳(男)交接,则妇女怀妊,而壬字乃象妇女怀妊之形,中画特长即象其腹大也。又引《易·坤卦》爻辞‘龙战于野’,释战为交接之义,以说明阴阳交接。此皆谬说。”①《易》:指《坤卦·上六》爻辞。②龙战于野:吴肇嘉《申〈说文〉于野义》:“《易》以龙况阳,取龙属阳之义,不取龙字形也。野从土,土象地之下,坤有地道。”按:地、坤属阴。③“承亥壬”句:王筠《说文解字句读》:“此以方位言也。支(地支)之亥与干(天干)之壬,同居北方,亥之下即是子,亥者襄子咳咳也;壬即妊,渭身震动欲生也,生则为子矣。故日:生之叙也。”叙: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叙,次叙也。”④与巫同意:王筠《说文解字句读》:“巫下云:‘与工同意。’工者,象人有规巨也,则工只是人形,巫加两褏(袖)舞形。壬于工中加一,以象孕子之形,与巫于工中加从,以象褒形同意。
说文解字注
【卷十四下】【壬部】
“位北方也。侌(阴)极昜(阳)生”注:《月令》郑注:壬之言任也。时万物怀任于下。律书曰: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律历志曰:怀任于壬。《释名》曰:壬,妊也,阴阳交,物怀妊。至子而萌也。
“故《易》曰:龙战于野”注:坤上六爻辞。
“战者,接也”注:释《易》之战字。引《易》者,证阴极阳生也。乾凿度曰:阳始于亥,乾位在亥。《文言》曰:为其兼于阳,故称龙。许君以亥壬合德,亥壬包孕阳气,至子则滋生矣。
“象人褢妊之形”注:如林切。七部。
“承亥壬㠯(以)子生之叙也”注:故举坤上六爻辞,坤上六在亥。
“壬与巫同意”注:巫像人两袖舞,壬像人腹大也。
“壬承辛,象人胫,胫任体也”注:冡《大一经》。
广韵
如林切,平侵日 ‖壬声侵1部(rén)
壬,佞也。又辰名。《尔雅》曰:“太岁在壬曰玄黓。”
〖注释〗黓,字右边原从“戈”,据钜宋本、四库全书重修本及《尔雅·释天》改从“弋”作“黓”。
康熙字典
【丑集中】【士字部】壬;部外笔画:1
《广韵》《集韵》《韵会》如林切。《正韵》如深切,并音任。《说文》:壬位,北方也。《尔雅·释岁》:太岁在壬曰玄黓,月在壬曰终。《淮南子·时则训》:戌在壬曰玄黓。《史记·律书》: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前汉·律历志》:怀妊于壬。《抱朴子·杂应卷》:立夏,佩六壬六癸之符。
又大六壬数,近世尚之。
又《尔雅·释训》:佞也。《书·臯陶谟》:巧言令色孔壬。
又大也。《诗·小雅》:百礼既至,有壬有林。
又与任同。负也。○按本义先有壬癸之壬,借为负壬怀壬字。
又从人作任,从女作妊以别之。黓原字从戈。玄黓,伭黓。
字形书写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上下窄,中间宽。❷长横在横中线,竖笔在竖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