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紫米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特产
墨江紫米,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墨江紫米粒大饱满,绿色生态,品质上乘,粘性超强,富含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叶酸、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其中花青素含量高达130.3mg/kg,还有钙、铁、锌、硒等人体所需元素,具有补血益气、健肾润肝、收宫滋阴的功效,享有“接骨米”“养生米”“补血米”的美称。
产地环境
墨江地处低纬山地,北回归线从墨江县城正中穿过,由于受太阳直射角度影响,太阳辐射强烈,气温终年变化不大。使得种植于北回归线两侧的墨江紫谷,受光照时间比其它地方种植的紫谷较长,作物受光合作用较为充分,这为墨江紫谷蛋白质、脂肪、淀粉等维生素含量的多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北回归线穿越而过,亚热带与温带交替,光热资源丰富,光能充足,光质较好,雨水充足,不仅保证了墨江紫米生长所需的丰沛雨量,更为墨江紫米的成熟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温度,使得生长在哈尼梯田中的紫米粒大而饱满,营养丰富、粘性超强,甚至能在蒸熟后使断米复续,具有神奇的功效。墨江土壤中含有不等量的氮、磷、钾等有机质和猛、锌、硼、铜等矿质和微量元素,不含有害金属物质;促使了墨江紫米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生成;另外,由砖红壤、红壤、黄棕壤土壤形成的水稻土,粘性高。
历史渊源
据《本草纲目》介绍:“墨江紫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作用”。据有关史料记载, 墨江种植紫谷已有上千年历史,从明朝起,墨江紫米就成为历代皇宫的“贡米”。
清代刘廷玑《在园杂志》及《顺天府志》载文, 康熙皇帝尝了紫贡米后, 赞不绝口, 亲自督导,在丰泽园御田内播种, 成为御田稻中最好的稻种, 于是紫米便得了“御田胭脂米”的美称。据《本草纲目》介绍:“紫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作用”。
清代大作家曹雪芹名著《红楼梦》中所提的历代皇宫中的“贡米”——“御田胭脂米”,系指紫米。
生产情况
2012年墨江县种植紫谷8900亩,紫谷产量2300多吨。
2015年墨江县共种植紫米25000亩,总产量6750吨。
产品荣誉
1997年墨江紫米被列为云南省农村名特农产品。
2007年墨江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紫米之乡”的誉称。
2008年墨江紫米被云南省农业厅认定为“云南省名牌农产品”。
2009年取得了国家工商局颁发的“墨江紫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9年11月15日,墨江紫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墨江县辖15个乡镇:联珠镇、龙坝镇、那哈乡、坝溜镇、雅邑镇、新安镇、孟弄乡、团田镇、新抚镇、景星镇、通关镇、鱼塘镇、龙潭乡、文武镇、泗南江镇。辖15个乡镇:联珠镇、龙坝镇、那哈乡、坝溜镇、雅邑镇、新安镇、孟弄乡、团田镇、新抚镇、景星镇、通关镇、鱼塘镇、龙潭乡、文武镇、泗南江镇。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墨江县传统种植的籼型紫糯水稻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海拔在1000米至1600米范围内。生产基地布局应在自然条件较好,山间梯田较多,中低土壤肥力。土壤类型为红壤性水稻土,质地为粘壤土或壤土,有机质含量≥2%,pH值5.5至7.0。
三、栽培管理
(一)育秧
1.播种期:2月上旬至2月下旬。
2.播种量:每667㎡(亩)生产大田用种量2kg。每平方米秧床播催芽种子70克至80克。
3.育秧方法:旱育秧和水育秧
(二)移栽
3月中旬至4月中旬移栽。旱育秧秧龄38天-45天时移栽,水育秧秧龄40天-47天时移栽。移栽时根据不同田块土壤肥力状况每667㎡(亩)移栽2.2万穴至2.6万穴,每次1-2苗。
(三)施肥
底肥:移栽整田前施用,每亩用普钙30 -40千克、尿素5-6千克、硫酸钾肥8-10千克、硫酸锌1千克。追肥:以分蘖肥为主,每亩施尿素5-6千克。
(四)环境、安全要求
大气质量符合GB 3095规定的二级标准和GB 3095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 15618要求,灌溉水符合GB 5084标准的规定
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
八月上旬到九月上旬,当90%谷粒达到灰褐色时,即可收获。
五、加工
清粮→砻谷→谷糙分离→色选→分级→碾米→抛光。
六、质量特色
(一)感官特色
墨江紫米米粒大而饱满,呈长粒状,糙米呈紫黑色,米粒断面内呈乳白色,蒸制后呈紫黑色;具体项目要求如下表所示:
感官指标
(二)品质指标
墨江紫米品质指标
(三)安全要求
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3 10:15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产地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