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刻
德国哲学家
墨子刻(Thomas A. Metzger),1933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其祖父是一位富有的商人,父亲则是一位哲学家,曾师从现象学大师胡塞尔。二战期间因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墨子刻全家移居美国,定居波士顿。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本科学位,自美国陆军乐队服役后,又进入华盛顿乔治敦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最后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知名中国学家、任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学思历程
墨子刻(Thomas A. Metzger),中国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他1933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其祖父是一位富有的商人,父亲则是一位哲学家,曾师从现象学大师胡塞尔。由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墨子刻全家移居美国,定居波士顿。
20世纪50年代,墨子刻于芝加哥大学就读本科学位时曾倾心于毛泽东思想,并深受斯诺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一书的影响,于此时开始学习中文,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芝加哥大学毕业后,他曾在美国陆军乐队服役,后入华盛顿乔治敦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由于受到拉铁摩尔的影响,他对中国的边疆问题极感兴趣,其硕士毕业论文就是关于中国对蒙古的政策。
硕士毕业后,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历史,他又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成为费正清教授的第一代弟子。正是在费正清的指导下,墨子刻开始研究清代制度史,例如陶澍的改革、两淮的盐法等,并进而探索官僚制度,最终以《清代官僚体系的内在组织》作为其博士论文的题目。在做博士论文期间,他深入研究《大清会典》、《处分则例》等史料,了解到清代的官僚组织并不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腐败、无能的机构,而是一个颇有效率和弹性且具有改革动力的机构;他认为改革动力的源头是清朝官员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精神。他于1967年获哈佛大学历史与远东语言系博士学位后,其博士论文于1973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墨子刻长期以来对“中国往何处去”的关怀是其逐渐深入探索中国思想文化的根本动力。他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尊敬合而为一,他曾说中国文化为他带来精神上的安慰。但他在推崇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带有批判性,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乌托邦精神的批判。通过中西政治传统与知识传统的对比,墨子刻对受到西方冲击的中国近代思想深有体会。
人物著作
其主要著作有《清朝官僚体系的内在组织:合法的、标准化的、沟通的因素》、《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等。其中,《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一书涉及从宋明理学、清代官僚制度一直到当代毛泽东新儒学以及社会科学家们的思想,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揭示了宋代以后新儒学的发展与政治发展之间的深刻联系,在美国汉学界中可谓是一大突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9 10:10
目录
概述
学思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