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资产是指企业投资用于新建
项目和投入技改项目形成的资产。
我国存在问题
增量资产是相对于存量资产来说的,有一定的时间性和阶段性。增量资产投资的变现能力较差,投资金额大,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有较大影响。因此,完善我国企业增量资产管理,提高
资金使用效率十分必要。由于受多年来粗放管理的影响. 目前我国企业增量资产管理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1.增量资产管理与存量资产管理脱节。在企业资产管理过程中。由于企业内部资产的无偿占有,存在着“重增量投入。轻存量管理”的倾向。企业在争投资,领导在跑计划。投入的资产有的重复,有的利用率不高。没有在盘活存量的高度上考虑增量的投入。
2.投资多头管理缺乏有效统一控制。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企业由于管理部门专业分工不同.缺乏有效的统一控制.存在着增量资产投资多头管理的问题。如在企业内部分工规定.总部返回的安保金的使用由安全部门管理.技术开发费的使用由技术质量部门安排.技术改造项目计划由综合计划部编制。因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投资计划管理部门不能事先掌握情况.又因即使没有计划只要有资金并不影响使用.这是造成部分增量资产的资本性支出.不能列入年度投资计划有效控制的原因之一。
3.部分增量资产的购置选型缺乏必要的分析,存在盲目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选型不合理,造成技术先进的资产,无用武之地,形成资产积压浪费;不考虑资产维修和节能,造成资产的后期追加投资巨大:不考虑安全环保.造成后期资产管理困难。
4.增量资产交付不及时。我国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一般零星购置的增量资产能及时办理交付手续。但对建造完成的增量资产.特别是
跨年度工程.不能及时办理交付。
现实意义
完善我国企业增量资产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我国企业资产管理效益。主要体现在:
1.完善增量资产管理是深化改革、继续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中存在大量的国有企业.而这些企业是在计划经济的氛围中成长壮大的.在国家投资下形成了庞大的资产,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产,怎样把增量管理与存量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增量又能带动存量是我国企业今后持续发展 的保证。
2.完善增量资产管理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曾一味追求产量的最大化.增量资产投资只为满足“产量”的增长.而忽视效益的提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要求资产管理方式进行重大改变。充分体现效益原则.必须坚持以成本和效益为核心,对于资产管理而言.必须高度重视对增量资产投资的管理.严格把好投资关口.切实提高投资运行质量.坚决杜绝增量资产的无效投资与低效投资。
3.完善增量资产管理是减少盲目投资,降低投资风险的需要 完善增量资产管理可以促使企业能够考虑市场和自身实力状况.不盲目上项目.彻底改变以往因投入回报低或受骗上当而背上沉重包袱,致使资源被浪费,经营风险加大的现象。
对策思考
1.实现增量资产和存量资产的互补。以加强存量管理作为增量投入的依据.通过加强资产存量管理.定期对存量资产进行清点盘查.分析企业存量资产的配置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闲置资产的原因.存量管理的信息是增量投入的最好依据。
为实现增量与存量互补.增量的投入应符合有以下目的:一是随着增量的投入。开辟新的务,增加企业收入;二是市场需要新技术、新工艺等,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和提高技术水平;三是正常的更新,保持企业的竞争能力;四是用少量的增量投入带动存量的盘活。在资金短缺的今天,利用增量和存量的互补性盘活存量资产尤为重要。因此。企业在进行增量资产决策时应采取以下措施实现增量与存量的互补:一是发现闲置或低效资产.严格控制同类设备新的投入.加大内部调剂力度:二是对于低效资产.经过论证可以考虑采取租赁,减少投入;三是对同类产品的使用性能、经济效益进行比较,为增量选择作依据。
2.强化增量资产建设项目评价。增量资产建设项目评价贯穿增量资产投资管理的整个过程,评价决定决策,影响项目的生死存亡。在开展增量资产建设项目项目评价时.不仅要注重项目的前期评价.还要重视项目的中期评价和后期评价工作.保证反馈的真实性,为投资管理实现良性循环打下基础。在投资管理中加强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价的组织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目前一些单位存在可行性研究不规范不认真.评价组织管理松散的同题,从决策的科学性角度而言,企业必需要严格可行性研究工作和评价的组织管理工作,建立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价机构.使项目投资者、主管者、评价者相互独立.真正做到项目的
内部收益率高于
基准收益率。
为了克服过去可行性研究走过场、论证效益与实际效益严重背离的现象发生.需要有强有力的制度支持,为此需建立项目效益跟踪责任制 具体内容包括:1.对于重大装备,由需求单位提出。并根据市场情况、存量情况、配置后的利用率等作出初步的可行性分析.报上级部门审批。2.企业主管部门在充分了解公司存量.以增量调控和存量调控兼顾的原则.从另一个层面通过上述的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3.确属生产需要、预测资本汇报率符合标准的项目,在项目使用者、管理者、评价专家、决策者到位的前提下,可列入购置计划 同时建立重大装备数据库,把论证效益录入数据库,每年进行跟踪考证。一是加大考核力度,使项目使用者、管理者、评价专家、决策者都拴在项目上,层层落实责任制。装备投产后的效益好坏.纳入其工作业绩考核。避免过去事前效益预测很 高、事后效益低下.责任人无责任的局面;二是校核评价体系的准确性.修正管理体系.使管理和评价体系逐渐科学规范。
3.完善增量资产内部审计制度。增量资产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地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内控及财务收支及其他技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的行为。它不仅涉及到建设单位的财务收支,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概预算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管理活动。就增量资产管理而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1)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的监督和对建设项目的各种活动进行的监督。把项目的实施情况与目标、计划和规章制度、各种标准以及法律、法令、投资政策、经营方针等对比,把这些不合法规的经济活动找出来.确定哪些应予支持.哪些应予以禁止,从而保证项目建设沿着正常的轨道进行。
(2)完善审计方法及技巧.在我国企业积极推广“接VI部位”突破法和循环法 工程接VI部位是各部门管理的薄弱环节。如对于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中的隐蔽工程、签证的审计,就必须核查建筑、结构设计变更、监理工程师签发的变更令、施工单位的隐蔽记录及企业的验收记录。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循环是有效的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应特别关注采油厂内部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的循环,(如概预算与财务付款循环)以更有效的发挥审计的职能。
(3)加强审计人员的全面参与意识 在增量资产投资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内.内审人员除定期参加工程例会,收集情况外,在各相应阶段。如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交工验收、竣工决算等各阶段,内审人员也广泛参与。
4.完善增量资产投资风险约束制度。强化投资项目管理者的资金约束和法律约束,与投资决策风险约束制度一起共同构成比较完善盼投资风险约束制度.是
投资管理制度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1)全面推行
项目资本金制度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制止漠视资金约束的“无本投资” 项目资本金制度是指项目(企业)法人的自有资金要占项目总投资的一定比例才准许注册登记和开工建设。这实际上加强了投资项目建设前期的资金约束.有助于避免投资者无本投资可能引发的投资膨胀。以及减轻项目的债务负担.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是金融机构完善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制度的推行。可以有效地加强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约束、促使项目管理者加强投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2)加快推行法人投资责任制。制止缺乏法律约束、责任不明的“无头投资”。法人投资责任制是与《公司法》相衔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原则、针对投资活动割裂管理的弊端而提出的重要的投资制度创新措施。按照法人投资责任制的要求,应当“先有法人,后有项目”。由项目(企业)法人对筹划、筹资、建设直至生产经营、归还贷款本息以及资产保值增值全过程负责。法人投资责任制在相当程度上是对项目业主责任制的改造和完善.它基本上继承了业主责任制的基本优点.克服了传统体制下对建设项目的割裂管理,责、权、利比较明确。同时它又舍弃了业主责任制本身固有的一些缺陷。如身份不清、地位不明等等。法人投资责任制的产权关系明晰、法律地位明确等特色和优势表明其作为一项投资制度创新(不仅是
投资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措施是值得肯定的。考虑到因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责任不明而导致的资金严重浪费现象.有必要加快法人投资责任制的推行步伐。
另外,与法人投资责任制相配合。在整个增量资产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推行和完善种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与投资建设有关单位行为的责任制度。共同组成比较完善的投资风险约束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