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垣春·丙午岁旦》是宋代词人
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通过室外人们热闹欢快与室内词人借酒寻梦的对比,造成一种强烈反差,写出作者的孤寂;下片描述词人产生的幻觉,表达了词人对伊人的相思之情。全词多处运用映衬手法,突出了词人忆姬之忧思。
作品原文
塞垣春⑴·丙午岁旦⑵
漏瑟侵琼管⑶,润鼓借⑷、烘炉暖⑸。藏钩怯冷⑹,画鸡临晓⑺,邻语莺啭⑻。殢绿窗⑼、细咒浮梅盏⑽。换蜜炬⑾、花心短。梦惊回、林鸦起,曲屏春事天远。
迎路柳丝裙,看争拜东风,盈灞桥岸⑿。髻落宝钗寒,恨花胜迟燕⒀,渐街帘影转⒁。还似新年,过邮亭⒂、一相见。南陌又灯火,绣囊尘香浅⒃。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塞垣(yuán)春:
词牌名。此词双调九十八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
⑵丙午: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岁旦:元旦,旧历新年。
⑶漏瑟:漏声。琼管:玉管。
⑷润鼓:鼓受潮气。
⑸烘炉:炉火烤,亦可指红灯。
⑹藏钩:古代一种游戏。
⑺画鸡:古人以正月初一为鸡日,元旦贴画鸡于户上。鸡,一本作“难”。
⑻啭(zhuàn):一本作“转”。
⑼殢(tì):困倦、纠缠。绿窗:代指女子,即绿窗人。
⑽细咒:悄声以吉语咒祝。梅盏:有梅花图案的酒杯。或言古时以梅花泛酒饮之。
⑾蜜炬:以蜜蜡为烛。
⑿灞(bà)桥:在陕西西安市东,横跨灞水。此借指临安西湖。
⒀花胜;古时立春时民问将丝绸剪成鸡、燕等形状,插于发或系于花枝上,表示迎春。
⒁渐:正、恰。
⒂邮亭:古时官府传递文书休息的房舍。
⒃绣囊:香囊。
白话译文
时近岁首,将那些收藏着的琴瑟、箫笛、皮鼓等物都搬出来进行测音、修理,并且用暖炉烘干已经受潮的鼓面皮,使之干燥,以利敲奏。晨鸡催晓,隔墙邻居的花园中传来了宛转的莺啼声。大家一早起来后,就玩起藏钩游戏,借以驱寒取暖。窗外的绿色诱人困倦,但游戏声、鼓弦声、鸡鸣莺啼声,又使我难以入梦,只好嘟囔着拿来梅花盏,借酒催眠。室内光转暗,且点上一支新烛照明,替换下灯芯已尽的油灯吧。对着朦胧的烛光饮酒,渐又发困,就躺在屏风后的床上渐至入梦。梦中神游万里,但好梦正浓之时却被黄昏乱啼的归鸦惊醒。
大路两边柳丝迎风飘舞,柳枝争迎春天的到来。这里的柳枝好像灞陵桥畔那样茂密众多。我在幻觉中看到伊人发髻蓬松宝钗闪寒光,然而还在怨恨首饰太少,为什么还将立春时的彩燕戴在发上?帘影转向,一天又将过去的黄昏时刻到了,希望在这新年的第一天,再经过邮亭,与那位要强的女子见面。我从幻梦中醒来南边的巷陌已亮起了灯火,惟有身佩的那女子所赠的绣囊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使人遥想不已。
创作背景
此词是新年时吴文英为忆去姬而作。“丙午岁旦”,即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元旦(指旧历新年)。据
夏承焘《吴梦窗系年》,是时作者四十七岁。
刘永济曰,是年“梦窗四十七岁,居杭州时”。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词”发端“漏瑟侵琼管”二韵,从除夕写起。“漏瑟”句化用
温庭筠《
织锦词》:“丁东细漏侵琼瑟”言夜漏丁东作响,“润鼓借”句写除夕民间击鼓之俗,谓之年鼓。“润鼓”说明除夕天寒潮湿,鼓湿润而声哑,故借炉火烘之使之声亮。此句既言天寒,一个“借”字又将“鼓”之由哑而亮的过程写出,笔墨多转折。“藏钩怯冷”写古代女子的一种游戏,由于除夕天寒,故而“怯冷”。此呼应“烘炉暖”。“画鸡临晓”二句,依然写除夕风俗。古人以正月初一为鸡日,元旦画鸡贴于门上。此言“临晓”,言明此时为除夕,尚未至元旦之晨。“邻语莺啭”言除夕之夜邻女守岁时欢声笑语如黄莺鸣啭。此词虽题曰元旦,但从头至此均写除夕。“霜绿窗”二韵,叙述昔日除夕自己与爱姬在守岁时,共饮梅花酒,酒阑换烛,虽有倦态,意犹未尽;爱姬悄声祝福,其乐融融。“惊梦回”三字,点出上面所叙乃是梦境,此是兜头一转的倒装句,此韵写梦醒后所见所感:只见林间乌鹊盘旋,感慨伊人渺如天际。“林鸦起”一句,可能是眼前实景,也可能是因情设景。上片从除夕写到元旦。
下片写元旦。换头一韵写元旦所见:西湖岸边,柳丝依依,如争拜东风。“柳丝裙”写垂柳如裙,翩翩舞动,此用拟人法,使垂柳更富魅力。同时,“柳丝裙”也是以柳丝比喻女子裙裾的飘逸。言在元旦时,妇女们迎着东风衣裙齐整,来往于西湖边。“盈”字既形容垂柳之秾密,又形容妇女的络绎不绝。“争拜东风”写女子们迎春的勃勃兴致。如此繁盛欢乐之景,为下韵起了反衬作用。下韵道:“髻落宝钗寒,恨花胜迟燕。”此转笔写到今日爱姬已去。这里借“髻”“宝钗”以代指爱姫,“落”“寒”言爱姬走后自己的冷落凄寒的感受。昔日爱姬和其他女子一样在立春时,发上簪着用丝绸剪成的燕、鸡等花胜,而现在再想见那戴花胜之人,已是待而不来,这不禁令人遗恨万千。“渐街帘影转”一韵,由开头的除夕之临晓写到元旦日斜,“帘影转”既表明日斜,更暗示了帘内应有人,此人应是往昔新年过邮亭时相见之人,但一个“还似”表明,此人非是,其惆怅之情隐然流出。最后“南陌又灯火”一韵,言元日入夜街上灯火辉煌,游女如云,而伊人不在。故而以“绣囊”之香终觉浅淡的惆怅之情作结。
此词题为“岁旦”,但上片却以除夕为主,下片才全写元旦。虽如此,词中多处运用映衬,很好地表现了题旨。上片以漏滴声声,年鼓叮咚,藏钩嬉戏,画鸡贴户,邻女欢笑等一派热同景象为己之除夕冷寂映衬;又以梦中昔日除夕的梅盏频传,灯炬频换的温馨与元旦清晨之林鸦盘旋的冷寂映衬;又以元旦京城淑女如云、争拜东风的欢快与己之所待之人的落钗寒映衬;以元旦夜间灯火灿然与自己的绣囊香浅映衬:在多次映衬中突出了忆姬之忧思。
名家点评
近代词人
陈洵《海绡说词》:(“迎路柳丝裙”三句)“是柳丝,是春人,写得绚烂。”“题是元旦。自起句至‘花心短’,却全写除夕。至‘梦回’‘春远’,乃点出春字。下阕写春事如许,回忆曲屏,向所谓远者,今乃历历在目矣。章法入神,勿徒赏其研炼。”
近代词学家
杨铁夫《梦窗词选笺释》:“一种痴想神理毕见。”
近代词学家
刘永济《
微睇室说词》:“从起句至‘花心短’皆说除夕事。”“‘梦惊回’三句入题,切元旦,故曰‘春事’。”“换头以下,皆‘春事’。”
作者简介
吴文英,宋代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绍定(宋理宗年号,1228—1233)中入苏州仓幕。曾任吴濳浙东安抚使幕僚,复为荣王府门客。出入
贾似道、
史宅之之门。知音律,能
自度曲。词名极重,以绵丽为尚,思深语丽,多从李贺诗中来。有《梦窗甲乙丙丁稿》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