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边村
江西省安福县洲湖镇下辖行政村
塘边村,江西省安福县洲湖镇下辖行政村,村落距洲湖墟镇7千米,距安福县城36千米。境内有竹洋公路、安永公路连接并途径村口。
村落历史
后汉乾佑末(923—936年),刘景洪徙居安成邑南古塘边,隐居不仕,赠沿书令,更名为刘栗(字景洪),始为塘边一世祖。一世祖有子五,继文、讚文、缉文、显文、绍文,其二世继文官为殿直都虞侯,赠尚书令;其三世刘素为布衣理学,赠尚书令;刘粹于熙宁乙卯科解试而累官至秘书郎;其四世刘沆,天圣庚午进士,累官至尚书令,追封楚国公、谥文安、赠太师、充国公;其五世刘瑗于熙宁壬子科乡举;刘谨于皇祐癸巳进士、累官至天章阁待制;刘琯官至光禄大夫等。
南宋期间,塘边已分东西两边,其规模已非一般村族可比。元时所建统宗祠(即塘边刘氏大宗祠),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统宗祠楹联曰“统系传唐宋以来,世种福田,藜光映诗书,千百年子孙承统//宗支分东西而去,各卜胜地,流派衍吴楚,亿万代江汉朝宗”。统宗祠在解放后拆除改建成塘边小学,其青砖上戳印“成吉思汗”铭文。统宗堂下分东五房、西五房。东五房于北宋末期建“奎光堂”(东边总堂)至清代又派分“思本堂”、“积厚堂”、“赦封堂”、“敦本堂”、“四爱堂”;西五房同期建“五房祠”,统辖陆续分支的“爱启堂”、“仁礼堂”、“清振堂”、“滋德堂”、“致美堂”、“继美堂”、“启佑堂”、“裕庆堂”、“明德堂”等。南宋时期,塘边财主绅士不乏其人,十四世的刘士信,人称“刘百万”,家藏租米万担、金银数千斤。
南宋晚期有刘梦才、刘祥翁、刘应时、刘应凤等考中进士。明朝天启年间,自刘垂宝京试会魁赐进士后,仕路再度大开,明清两代先后有20多人考中进士及举人,直至廿六世清末仍代有致仕之人。除此之外,尚有一些富商子弟通过捐银而换得“大夫”“司马”等爵位。
明代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活跃,为塘边人经商提供发酵的机会。塘边村刘氏族人相互支持,在吉安、赣州、袁州、长沙、武汉等开的商号店铺可以连成一条街。
清雍正年间,塘边人商号达40多家,从业人数数百之众,遍及湘、鄂、桂等邻省并远涉大西南以至东南亚国家。特别是清咸丰同治时期,刘致美、刘继美兄弟可以在两个月内召集千名工匠、万名劳工同时建成“八幢屋”和“大夫第”两个民居群落。
地理环境
塘边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洲湖镇南端,地处东经114°29′—15′、北纬27°07′—15′中心点上。北距村口一公里有陈水河汇入赣江,南有扶椅山、东坑、西坑、横龙山等连绵山岗,西与洋门乡交界,东与汶源村毗邻。南向众山脉为罗霄山脉的余脉,联结井冈山和武功山。
塘边村地形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南部还筑有南山、跃进两座小型水库,从无干旱或洪涝之险。
塘边村距安福县城30公里,背靠青山秀水,环境幽美。村内的古民居群,展现了明清建筑风格,池塘星罗棋布,古村绿意盎然,一派江南水乡风光。“八栋屋”是老大刘致美所建,占地面积1280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巷道由青石板铺就,房屋正面有两个大门,室内装饰兽禽花卉、戏剧人物故事,或雕刻或彩绘,内容丰富,工艺精美。
“大夫第”是弟弟刘继美所建,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正房门楣横镌“大夫第”三个楷体大字,其上嵌戏剧人物故事石雕,屋内有三个藻井,柱础、雀替、隔扇、窗棂皆以鎏金木雕装饰。
经济社会
塘边村主要分东边、西边两个大自然村,共600余户,3000多人口。村内辖林地万亩,耕地四千亩,总占地面积约8平方千米。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发展多种经营。
塘边村400多户一概姓刘,系出西汉长沙王发,家谱上称之为长沙刘“与本县西乡茨溪刘氏同宗同祖 ,后汉乾佑末(950年)由中书舍人刘景洪徙塘边开基,有千余年历史。塘边虽然地域宽阔,土地充盈,聪明的塘边祖 先并不守土自慰,他们精明练达,锲而不舍,走家商耕读的小家经济务本发家之路,使子孙兴旺发达。到南宋期间,塘边村就有一定规模,生活富余,财主绅士不乏其人,令乡人刮止相看。十四世孙刘士信,足智多谋,富甲一方,远近闻名,人称“刘十万”。到了他的儿子刘瑞子这一代,更是富满州县、闻名遐迩。1264年,有永新县毛贼黑伯,纠集百余匪徒,夤夜突袭塘边,动力劫刘家,刘瑞子闻讯携家眷逃命时在墙上留言:“有为我报斯仇者,当得吾家产一半。”果有当地好汉李台山响应,他用文武两手,虚实两招,设下计策,以少胜多,使不少毛贼落入圈套,或被擒获,或被击毙,保隹了刘家财物。刘瑞子果不食言,将一半家产偿给李台山等,计分得租米5700余担,楼房祠宇佃庄百余所,金银1300余年,由此亦可见刘瑞子家财之巨。
塘边人经商,初盛于宋元,辉煌于明清。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显现活跃,在这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塘边人经商创造了更好的社会氛围。本省的吉安,赣州以及袁州等地,是他们经商的老根据地。尤其在吉安,明末清初,塘边人开的商的铺店号可以连接成一条长街,食油业、典当业几乎被他们所把持。清雍正年间,塘边富豪刘克绍在永叔路开的“同源金号”乃“望郡”首家,其资本无他号可抗衡。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塘边商人视野更宽,观念更新,弃家从商,外出赚钱者更多,家族邻 里,相互带动,商户之家,子孙相承,商人不仅遍及湘、鄂、桂等邻省,还远涉到大西南边地直至东南亚。明末至清初,塘边人在四川凉山州、盐源、宜良等县开发盐产,经营盐业的商户达40多家,商人有数百之众,在云南临安府经营百货绸缎 布匹的商人遍及各州县。“塘边老表一把伞,走到外地当老板”,塘边商家是当时“江右帮”商业集团之一。
历史文化
塘边村除保留了南方汉民族一般传统节日庆典和区域文化现象以外,还具有其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
一般性节日庆典有春节、拜年、正月十五龙灯会、元宵节、清明节、立夏节、水稻收割前的吃新节、端午节、七月十五中元节、中秋祭月烧塔、冬至祭墓、过小年等。
特色民俗为“表嫂茶”,表嫂茶要从元宵节开始喝到春播时节才结束。喝表嫂茶以自然村为单位,从村头第一家开始,每天喝一家,一直喝到村尾最后一家“洗碗茶”。请茶的主妇会上门至各家邀请之后带回从各家收拢的茶盅。喝茶时,女主人要用自制的上等土茶或者珍藏的好茶叶。茶杯中除了茶叶,还放上炒豆子、盐姜、胡萝卜与开水一起冲泡,每只茶杯还放一根5寸的竹签,便于表嫂们扒茶点。主人用大铜壶烧开水,一遍一遍轮翻筛在杯里。
喝茶时除了聊天,兴致高时还会亮起嗓子唱山歌,其他人则会敲着茶杯盖伴奏。唱的歌名大多是本地的《采茶歌》、《三碗茶》、《筛碗浓茶郎俚喝》。
荣誉称号
2002年,塘边村5处建筑群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8月,塘边村被公布为江西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
2012年12月19日,塘边村被公布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4 13:29
目录
概述
村落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