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塔特林
俄国艺术家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构成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者。
人物生平
塔特林生于莫斯科,父亲是一位工程师,母亲是一位诗人。1909年他考入莫斯科绘画、建筑、雕刻学校,可一年后便退了学。从1911年起他陆续在前卫艺术展览上层出作品。1913年他来到巴黎,怀着仰慕之情拜访了毕加索。毕加索以铁皮、木板、纸片等实物材料所作的拼贴作品,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他曾向毕加索暗示,愿意留下来作其助手,可毕加索却无动于衷。于是他回到莫斯科,探索他自己的东西。他创作了一批他称作“绘画浮雕”的作品,并于1915年2月选了六件在彼得格勒的《未来派展览:特拉姆V》上展出。
艺术主张
结识先锋派抽象画家马列维奇和著名的毕加索,同时又与苏联的“未来主义塔特林作品”艺术团体过从密切,很快就与洛得琴科等人一道成为前苏联的“前卫”艺术家代表。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一词最初出现在加波和佩夫斯纳1920年所发表的《现实主义宣言》中,而实际上,构成主义艺术早在1913年就随着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抽象几何结构而在俄国产生了。构成主义艺术最初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它反对用艺术来模仿其他事物,力图“切断艺术与自然现象的一切联系,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现实’和一种‘纯粹的’或‘绝对的’形式艺术”。构成主义大致可分为两股潮流。其一以塔特林和亚历山大·罗德琴科为代表,主张艺术走实用的道路并为政治服务;其二以加波和佩夫斯纳为代表,强调艺术的自由与独立,追求艺术形式的纯粹性。两股潮流曾于1917年在莫斯科汇合,但由于观念分歧而于1920年分道扬镳。
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是从毕加索那里得到启发的。他的“构成”作品则彻底抛弃了客观物象,而完全以抽象形式出现。作品《绘画浮雕》便是塔特林悉心实验的一个典型。在一块木板上钉着不同形状的竹片、皮革、金属片和铁丝。这些真实的物体被安排在真实的空间里。每种材料都清晰地显示着各自的质感。这些“真实空间中的直实材料”,在这里成为绘画浮雕的构成要素。它们组合在一起,彼此呼应和联系,产生节奏和意味,构成了一个与客观自然毫无瓜葛的独立的艺术世界。在此,塔特林以其全新的艺术语言,创造出空间中形体的新秩序。
塔特林之后将其主要精力投放在雕塑上,他的第三国际纪念塔虽然未能最终建成,但其方案及模型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现代艺术运动中的结构主义功利精神的标志。第三国际塔是塔特林在1920年设计的,这座塔比艾菲尔铁塔高出一半,里面包括国际会议中心、无线电台、通讯中心等,这个现代主义的建筑,其实是一个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的雕塑,它的象征性比实用性更加重要。
艺术创作
塔特林是俄罗斯构成派的中坚人物。他出身于工程技术家庭,很早就在社会上独立谋生,当过水兵、画家助手、剧院美工等。1902-1910年间塔特林先后就读于莫斯科等地的艺术学校并获得风景写生画家的职业证书。由舞台美术工作开始,他尝试进行绘画与雕塑相互转化的实践。他的早期设计大多是借助于自然的类比。
1913年他在巴黎受到了毕加索用木材、纸张和其他材料所作的三维空间建筑的启发,开始利用玻璃、金属、电线、木材等工业材料来进行抽象浮雕的创作。他1919-1920年完成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是构成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对欧洲新建筑运动产生莫大的影响,成为构成主义的宣言式作品。他对材料、空间和结构有着深入的研究,认为艺术家要熟悉技术、应该也能够把生活的新需求倾注到设计创意的模式中来。
在设计上有目的创造出的结构形态,同样是合乎功能要求的,而不必局限于实用功能狭义的设计或艺术范围。塔特林把艺术家、设计师看成是创造生活、富于探索精神的人,这正是他与其他构成派成员不同的地方。 20世纪初,俄国雕塑家塔特林受法国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的影响,创造了俄国构成主义,认为雕塑不应是体量艺术,而是空间艺术。他将立体主义的二度抽象构成转化成三度。代表作品有塔特林设计的螺旋框架的“第三国际纪念碑”。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2 11:4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艺术主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