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他里哈遗址,蒙古语意为“火烧过的山头”,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都兰县巴隆乡诺木洪农场二大队三中队驻地南,遗址总面积约250平方米,是商至周时期的古遗址。是诺木洪文化的代表性遗址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历史沿革
1957年春天,在当时的诺木洪农场附近的一处荒滩上,有牧民在三座明显高出地面的小土丘上发现了一些陶片、松木柱子以及土坯围墙等。
1959年,由青海省文管会和中国科学院考古所组成的考古队对三座土丘进行了试掘,发现塔里他里哈遗址所处的文化类型,与其他文化类型皆有区别,因为遗址首先发现于诺木洪,故被命名为诺木洪文化遗址。诺木洪文化盛行的的时候,中国中原地区正处于西周时期。同年,出土了青海省最早的两个残车毂。
遗址特点
综述
塔里他里哈遗址总面积约250平方米,文化堆积分布为7层,由三个小山包组成,已有约8000年的历史,属新石器时代遗址。
地层堆积
第1层,是砂土的表土层。厚40~55厘米。第2层,浅灰色土。是最上层的文化层。厚50~76厘米。有的地方被农场水渠所破坏。出土遗物主要有骨凿、骨锥、骨针、残铜刀、大口附耳陶罐口部残片和夹砂陶片等。第3层,浅褐灰色土。厚40~55厘米。部分地方有土坯围墙残迹。出土有骨箭头、骨凿、骨锥、残铜刀、毛布和夹砂陶片等。第4层,灰黑色土。厚90~110厘米。有土坯围墙遗迹。遗物有骨锥、骨针和夹砂陶片等。第5层,黑灰色土。厚76~85厘米。出土有骨锥、骨卦和夹砂陶片等。第6层,灰色土。厚1.4~1.6米。出土有骨锥、骨针和夹砂陶片等。第7层,褐灰土。厚40~50厘米。出土有骨针和夹砂陶片等。以下是砂土。上部混有少量的炭屑,是当时居民开始居住的地面。各层出土遗物除上述主要的以外,还有大量的兽骨。可以辨认的有羊、牛、马、狗等种几,其中以羊骨最多。
围墙遗迹
墙基在离地面深约2.25米的第4层内发现,再结合断壁上暴露的遗迹观察,围墙主要砌筑在第4、5两层以上。发现9座土坯围墙。围墙内的建筑遗迹,保留较少。土坯多以黄土作原料,有的羼少量炭灰或炭灰和白灰。
房子遗迹
清理房子11座,多在第2、3两层内,以F9保存较完整。这11座房子残迹,除F1、F10在第4和第1号土坯围墙内清理出以外,其余的多在第II地点的接近中部处,是农场挖取灰土的断壁上发现而清理的。它们的附近没有土坯围墙,可能是围墙圈外的居住建筑。在第2、3、5、6等号土坯围墙内,虽也有建筑遗存发现,均未清理、编号。总之,当时的房子,有的建筑在围墙圈内,有的可能没有围墙圈的设置。这些房子主要是用木料构成,彼此相距较近。
土坯坑
清理的土坯坑有9个,多在第II地点中部的第2层内。有的分布在房基附近,如F3~F5的周围就有H1~H5土坯坑5个,与房子有一定联系,也许是储存食物的窖穴。这种土坯坑多挖在灰土上。口径大于底径,略呈圆形、椭圆形和长方形的坑。底部铺一层土坯,周壁也砌土坯,再在土坯上敷一层泥浆。一般口径以0.9~1.1米的较多,也有大至1.3米或小至.08米的,深一般60~70厘米,也有深到80厘米以下的。这种土坯多较土坯围墙的土坯要大一些,井且有的略呈梯形。
瓮棺葬
农场挖取灰上时,出土了一些完整的陶器,与人骨共存,可能为墓葬的随葬品。在断壁上清理了3座瓮棺葬,均遭破坏。瓮棺葬附近还有木柱和柱洞的建筑遗迹。
圈栏遗迹
在房屋遗址的附近,考古专家还发现了一个圈栏,圈栏由树枝编成的篱笆墙和木柱围成,还有出入口的栅门。在圈栏内的地面上发现了大量的羊粪,其间,还夹杂着少量马、牛、骆驼粪便。显然这个圈栏是古诺木洪人用于饲养家畜的。青海最早的残车毂便发现于圈栏的门口。
文物遗存
石器
石器有石斧、石镞、石锛、石凿、石刀、石杵、研磨器、石球、石纺轮、砺石。
骨器
骨器有骨铲、骨凿、骨刀、骨针、骨镞、骨椎、骨纺轮;角器有角铲、枪形器。
木器
木器有木纺轮、车毂。1959年,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诺木洪塔里他里哈遗址中,出土了青海省最早的两个残车毂。车毂就是车轮中心插轴的部件。残车毂是用松木制成,中间有一个穿轴的圆孔,孔径6.5厘米。车毂的外形凸起,长26厘米,复原后可以安装16根辐条,辐条也是用较细密的木材制成,安装辐条的孔内还涂有红色的颜料。从毂轴,辐条的大小、粗细和数量等估计,车轮不会很大。诺木洪文化车毂的出土,证明早在2900多年前,青海境内就已经有了真正意义上相对固定的道路。
陶器
陶器有陶纺轮、陶球等。
黑色牦牛陶塑,动物两角和尾部稍有残缺,头部两侧不对称,背部呈波浪形,披毛涉地,显得矮壮。是一件实心的牦牛陶塑。用夹砂褐陶制成的,因而不怕水浸,不易破碎;外表经过打磨,比较平整,有黑色涂层。
铜器
塔里他里哈遗址中,还出土铜斧、铜刀、铜钺等器物,还有炼铜工具以及铜渣等,说明诺木洪人的手工艺技术高超,他们除了能制造日常生产、生活用品外,还能制造车辆及武器。
研究价值
卡约文化往西发展延伸到了柴达木盆地,并有了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
诺木洪文化;柴达木在2900年前就有人定居繁衍生息,并非想象中的荒凉;在生产、生活上、开启智慧上,诺木洪人并不落后。因此,塔里他里哈遗址在考古界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青海史前文明有重要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塔里他里哈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塔里他里哈遗址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都兰县巴隆乡诺木洪农场二大队三中队驻地南。
交通信息
自驾:自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都兰县巴隆乡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塔里他里哈遗址,路程约129.1千米,用时约2小时2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