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林位于芬兰湾南海岸,爱沙尼亚首都,该城沿通匹亚(Toompea)四周而建。塔林建立于公元10世纪,历史上作为商业港口。
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塔林历史中心(老城)
Historic Centre(Old Town)of Tallinn
入选时间:1997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v)
地理位置:N59 26 13 E24 44 20
遗产面积 : 113 ha
遗产编号:822
遗产描述
塔林,爱沙尼亚首都、最大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是波罗的海沿岸重要的商港、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塔林的起源可追溯到13世纪,从条顿骑士团的一个-骑士发现这个城堡的那一刻开始,而后这里发展成为汉斯同盟的主要中心。历史上,塔林曾被进攻、洗劫、毁灭和多次的掠夺。尽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空军对塔林进行密集的轰炸,使这些建筑遭受了火与战争的劫掠,但大部分中世纪老城区依然维持着原来的魅力。塔林历史中心最引以自豪的是展现其绚丽多彩的公共建筑,特别是教堂以及商店的室内结构。塔林的大教堂尽管经过了不断的改建,还是保留了其
哥特式风格。
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v),塔林历史中心(老城)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 (ii):塔林的历史中心,是13-16世纪欧洲东北部汉萨同盟殖民活动中最偏远和最强大的前哨之一,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的熔炉,在这里,
西多会修士、
多明我会修道士、日耳曼修道会和
汉萨同盟传统的交流形成产生了国际世俗
基督教会文化并传播到整个北欧。
遴选依据标准(iv):城镇规划和其建筑充分反映了封建领主的统治地位和与汉萨贸易中心在共同的城墙和防御工事系统的庇护下共存的特点。
评价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塔林的起源可追溯到13世纪,当时的条顿骑士团的十字军骑士们在这里建造了一个城堡,后来,这里又发展成为汉萨同盟(Hanseatic League)的主要中心。在后来的几个世纪,这里屡遭战火,但许多建筑还是较为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公共建筑(特别是教堂)之豪华以及商店内部装璜之考究充分展示了当时这里的繁荣和富裕。
汉萨同盟中心
塔林,位于爱沙利亚西北部
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的里加湾和科普利湾之间,海岸线绵延45公里,历史上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10世纪芬兰-乌格尔族居民在通匹亚白垩高原上建造了一座要塞,塔林即由此而来。后来,在山脚下建立了一贸易区和一个港口以为北欧航海贸易提供服务。1219年丹麦人在瓦尔德马的统帅下征服了该地区并在它的四周加强了军事设施,还建立了第一所教堂。
在1226-1227年该地成为教皇领地并且塔林被割让给了肖得兄弟(十字军骑士团勋位)他们把该殖民地分为两部分:防御工事(the Castrum)和下塔林(suburbum)。继骑士团勋位后,宗教勋位例如多米尼加教派和西多会修士都在塔林建立起来。
1248年在与卢比克建立联盟之后,塔林成为了汉萨同盟的成员,并从此之后成为所在地区的主要商业中心,它对商业行会的参与可以从其城市建筑中反映出来。从1310年以来,塔林开始大规模地建造环绕封建采邑和小商业街的巨大军事工程。
当14世纪哥特兰岛的商业中心维斯比丧失其大都市地位之时,该地区的经济由塔林和里加取而代之。甚至15世纪商业行会开始衰落的时候,塔林还是设法保持了其商业角色并持续发展和完善。
在1561年瑞典吞并塔林的时候,通匹亚山的防御设施得以扩建和加强。1710年败给俄罗斯人之后,塔林经历了一段经济萧条期,但还是设法保留了其作为全省行政中心的地位。在城中德国居民人口下降的同时,俄罗斯人口却增加了。
在1918年-1940年短暂的独立时期后,二战期间塔林又为德国所统治,并且于1944年遭到轰炸,损失严重。二战后塔林得以重建。
如今,塔林有铁路通莫斯科、圣彼得堡和里加等地。工业以机械制造(电动机、挖土机、工业设备、无线电测定仪表等)、化肥、纺织为主,还有造纸、建材、鱼类加工等食品工业。设有爱沙尼亚科学院和大学多所。为方便实行地区管治,塔林全市分为八个行政区各自有其地区政府。这些区政府是由市政府设立,实行根据塔林市的宪法及立法机关所赋予的功能来管理各自的区。每一个区的区政府都会有一位“元老”,元老的产生方式是由市长根据行政议会的意见后提名,再经由市政府进行任派。行政议会的职责是向市政府及市议会的各委员会就有关如何管治区政而提供建议。
独特典范
塔林是北欧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城市之一,它是与汉萨贸易区共存的封建堡垒的独特典范,它们共同受到防御体系的保护。塔林三面环水,风景秀丽古朴,是北欧唯一一座保持着中世纪外貌和格调的城市。城区分为老城和新城两部分。13世纪中叶,塔林老城区又分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上流社会、宗教阶层和封建权贵的聚集,著名城堡托姆别阿就坐落在上城。下城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居住地,这里有拉科雅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八面棱体的塔楼──市政大楼,楼顶端威然屹立着老托马斯守护神的雕像,它是塔林城的象征。
老城区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有城堡、教堂等13至15世纪的古建筑,其中的奥列维斯特大教堂是波罗的海沿岸最高的教堂;还有中世纪建造的古城墙、塔和古堡,它们至今依然屹立,古风犹存。塔林圣奥拉夫教堂,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一座教堂,创建于12世纪,在1219年丹麦征服塔林以前,是旧塔林斯堪的那维亚社区的中心,它的主保圣人是奥拉夫二世。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1267年,在14世纪进行了大规模改建。传说,修建教堂的人名叫奥拉夫,从塔顶摔下死亡。据说当他的身体撞到地面时,从口中爬出蛇和蟾蜍,在附近的圣母小教堂,有壁雕描绘这一事件。1500年前后,这座建筑升高到了159米。建这样高的尖塔,动机是把它作为海洋路标,从塔林远处的海上就可看见这座商业城市。经过几次改建后,在1549年至1625年间,它是世界最高的建筑物,经历数次的大火与重建,现在建筑物的总高度为123米。圣奥拉夫教堂的尖顶已经被闪电击中至少有8次,而整个教堂被烧毁也有3次。在苏联占领时期从1944年直到1991年,苏联克格勃将圣奥拉夫教堂的尖顶用作广播发射塔和监视点。目前此处是活跃的
浸信会(
基督教新教宗派之一。因反对婴儿受洗,主张只对理解受洗意义的信徒施洗,洗礼采用全身浸入水中,不用点水于额方式)教堂。
新城的中心是维卢广场,一条大街由广场一直通往老城。广场上有塔林最大的宾馆之一──维卢宾馆。广场四周是一条条呈放射状的现代化公路,通往爱沙尼亚的其他城市。新城内建有许多公园。在海滨林荫路的汇合处,有卡德里奥尔格公园(又叫叶卡捷琳堡公园),它是沙俄彼得大帝下令建立的。公园里有一尊高达16米的青铜天使像,是爱沙尼亚雕刻家阿达姆在1902年的作品,相传这是为悼念1893年触礁沉没的俄国战舰“美人鱼”号而建的。公园附近有1960年建立的露天歌咏场,它是欧洲出色的音乐场之一,其造型别具一格:舞台呈抛物线形,背对大海,可容纳3万人同台演唱,听众席设在临海的天然半圆形台坛上,能容纳15万名听众。
城市结构
通匹亚白垩山高原西部是古代城堡,防御设施在1648年的大火中被毁然后又得以重建。其巨大的炮塔给地平线增添了特殊的轮廓。城墙里面是大教堂尽管经过了不断的改建,还是保留了其哥特式风格。下塔林的城市建筑为中世纪狭窄蜿蜒的街道、教堂和修道院,特别值得保护。同样值得保护还有几座早期的中世纪建筑例如市政大厅(14世纪)和许多私人房屋,其最初的建筑材料如无遮蔽 的横梁仍然保存完好。塔林还有相当多的同业公会会所,它们表明了中世纪商业行会的繁荣,大市政厅(1410)是北方
哥特式建筑的最华丽的典范。
塔林是北欧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城市之一。它是与汉萨贸易区共存的封建堡垒的独特典范,它们共同受到防御体系的保护。
塔林保留了表明其政治经济历史的最显著的特征,它是北欧中世纪商业城市的值得注意的并相当完善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