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伊夫协议
1989年黎巴嫩与叙利亚在塔伊夫签署的协议
《塔伊夫协议》是指1989年黎巴嫩与叙利亚在塔伊夫签署的协议。
黎巴嫩与叙利亚两国关系有较深的历史渊源。公元7世纪,黎巴嫩和叙利亚同为阿拉伯帝国所统治;16世纪初,同被并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黎、叙均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由于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高涨和要求独立的呼声不断,1943年8月,叙利亚成立自己的政府,同年11月黎巴嫩宣布独立。相似的历史和相同文化背景使叙、黎两国保持着“特殊关系”。
黎巴嫩1943年独立后,国内党派和教派林立。随着各自力量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黎巴嫩各派之间围绕权力分配产生严重分歧,武装冲突不断,致使政局一直不稳。1975年,黎基督教长枪党民兵同穆斯林民兵之间发生武装冲突,导致内战爆发。
为稳定黎巴嫩局势,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1976年5月授权叙利亚派遣由3.5万人组成的军队,以“阿拉伯威慑部队”名义进驻黎巴嫩。阿盟此举遭到黎基督教派别的强烈反对,他们一直把叙利亚军队视为“占领军”。1989年3月,黎基督教军队领导人奥恩打着“从叙利亚占领下”解放黎巴嫩的口号,同叙利亚军队及其支持的穆斯林武装开战。
面对黎巴嫩危机,阿盟国家多次举行会议,商讨调解和解决危机的途径。1989年9月30日,在由摩洛哥、沙特阿拉伯和阿尔及利亚3国元首组成的阿拉伯3方最高委员会的调解下,来自黎巴嫩议会的33名基督教派议员和30名穆斯林派议员在沙特的塔伊夫市举行会议,商讨黎巴嫩政治改革以及叙利亚在黎巴嫩驻军等问题。经过3周的艰苦讨论,与会者最终于10月22日通过了黎民族和解的最后妥协文件,后称塔伊夫协议。
文件规定,黎巴嫩将对1943年起实行的黎教派政治制度进行改革,以便重新建立有利于穆斯林的权力平衡。文件要求将黎议会议员的席位从原来的99个增至108个,基督教和穆斯林的席位对等。文件还要求叙利亚军队在两年内协助黎巴嫩正规军恢复主权,在选出总统、建立和解政府、实行政治改革后从贝鲁特及其周围地区撤到黎东部贝卡谷地,然后再同黎新政府谈判全部撤军问题。
由于没有明确规定叙利亚撤军的具体时间,塔伊夫协议一直遭到黎基督教领导人奥恩的抵制。但协议得到绝大多数黎巴嫩人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被认为是当时形势下“唯一可以为各方接受的现实方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30 13:04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