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钻孔过程中如发现井孔护筒内水(泥浆)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进尺,钻机负荷显著增加,应怀疑是塌孔征象,可用测深仪探头或测深锤探测,工地现场一般采用测深锤。若在混凝土灌注中,原停留在地内的测深锤不能上拔或放入测深锤,测得的孔深与原孔深相差较大,可证实属塌孔。
塌孔的定义
混凝土灌注中,原停留在地内的
测深锤不能上拔或放入测深锤,测得的孔深与原孔深相差较大,可证实属塌孔。
塌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塌孔原因可能是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或在潮汐河流中
涨潮时,孔内外水位差减小,不能保证原有的落水压力;施工操作不当,如提钻头、下钢筋笼时碰撞孔壁;在松软砂层中钻进,进尺太快;还有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等,均有可能引起塌孔。
发生塌孔后,应查明原因,采取如保持或加大水头、移开重物、排除振动等相应的措施,以防继续塌孔。对少量塌孔,如不继续,可恢复正常钻进。 塌孔不严重时,可回填土到塌孔位以上,并采取改善泥浆性能、加高水头、深埋护筒等措施,继续钻进;塌孔严重时,应立即将钻孔全部用砂类土或砾石土回填,无上述土类时,可采用粘质土并掺入5%~8%的水泥砂浆,应等待数日待回填土沉实后,重新钻孔。此次钻进要记取上次教训,采取相应措施,如改善泥浆浓度,减缓钻进速度等。塌孔部位不深时,可采取深埋护筒法,将护筒填土夯实,重新钻孔。
钻机卡钻、脱落钻物处理方法
卡钻常发生在冲击钻孔时,多因先形成了梅花孔,或钻锥磨损未及时焊补、钻孔直径变小,而新钻锥又过大,发生冲锥倾倒、遇到探石或孔内掉入物件被卡住等。卡钻后不宜强提,可用小锥冲击或用冲、吸的方法将钻锥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
掉落钻物宜迅速用打捞叉、钩、绳套等工具打捞。若落体已被泥沙埋住时,宜先清泥沙,使打捞工具能接触落体后打捞。当钻锥断入孔内时,首先应尽快加大泥浆浓度,然后打捞。打捞无效时,应尽快寻找有经验的打捞队伍,不能搁置太长,以免塌孔。对确实捞不上来的钻锥,应会同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共同研究制定终孔还是重新开孔的方案。值得强调的是,在任何情况下,严禁施工人员进入没有护筒或无其他防护设施的钻孔中处理故障。当必须下入钻孔时,应邀请专业人员,并备齐防毒、防溺、防坍埋等安全装备后方可进行。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出现 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会出现进水、塞管、埋管等问题
当这些问题发生时,只有分清问题形成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导管进水导管进水分初灌导管进水和中期导管进水。初灌导管进水是由于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造成泥水从底口进入。它的处理方法是:立即将导管提出,并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用
反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泥石泵吸出,或者用吸泥机及抓斗清出,不得已时需要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然后钻孔桩施工中出现塌孔、断桩等 质量事故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重新下放骨架、导管并投入足够储量的首批混凝土或改正操作工艺,重新灌注。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由于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开裂,水从接头或焊接缝中流入;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会发生中期导管进水。对这种情况可按下面方法进行处理。
拔换原管重下新管。在操作时必须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才可继续灌注混凝土。同时为防止抽水后导管外的泥水穿透原灌混凝土从导管底口翻入,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应有足够的深度,一般宜大于2m。由于潜水泵不可能将导管内的水全部抽干,续灌的
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后灌入导管内,灌入前将导管进行小幅度抖动或挂振捣器振动片刻,使原混凝土损失的流动性得以弥补。以后灌注的混凝土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
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且未初凝时,可将导管拔出用吸泥机或潜水泥泵将原灌混凝土拌和物表面的沉淀土全部吸出,将装有底塞的导管压重插入原混凝土拌和物表面下2.5m深处,然后在无水导管中继续灌注。灌注时将导管快速提升 0.5m,继续灌注的拌和物,即可冲开导管底塞流出。
假如前述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但已初凝,导管不能重新插入混凝土时,可在原护筒里面加设直径稍小的钢护筒,用重压或撞击方法压入原混凝土面以下适当深度,然后将护筒内的水(泥浆)抽出,并将原混凝土顶面的泥渣和软弱层清除干净,再在护筒内灌注
普通混凝土设计至顶桩。
塞管塞管分初灌导管堵塞和中期导管堵塞。
初灌塞管多因隔水栓卡管,有时也可能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和不均匀,以及运输途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雨天运送混凝土未加遮盖等,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被冲走, 剩粗集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处理办法可用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 用吊绳抖动导管,或提升导管迅速下落振冲, 或用钻杆加配重冲击导管内混凝土,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如仍不能下落时,则须将导管连同其内的混凝土提出钻孔,进行清理修整(注意切勿使导管内的混凝土落入井孔),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一旦有混凝土拌和物落入井孔,需将散落在孔底的拌和物粒料等予以清除。
中期塞管多因灌注时间过长,表层混凝土已初凝产生;或因某种故障,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过久而发生堵塞。其处理方法是:将导管连同堵塞物一齐拔出,若原灌混凝土表层尚未初凝,可用新导管插入原灌拌和物内2 m深,用潜水泥浆泵下入导管孔底,将底部水泵出,再用圆杆接长的小掏渣桶下入管底,升降多次将残余渣土掏除干净,然后在新导管内继续灌注,但灌注结束后此桩应作为断桩予以补强。
当灌注时间已久,孔内首批混凝土已初凝,导管内又堵塞有混凝土,此时应将导管拔出,重新安设钻机,利用较小钻头将钢筋笼以内的混凝土钻挖吸出,用冲抓锥将钢筋骨架逐一拔出。然后以黏土添砂砾填塞井孔,待沉实后重新钻孔成桩。埋管灌注过程中导管提升不动,或灌注完毕后导管拔不出,统称埋管。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是: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或导管内外混凝土已初凝,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阻力过大,或因提管过猛将导管拉断。若埋管事故已发生,初时可用链滑车、千斤顶试拔,如仍拔不出,凡属并非因混凝土初凝流动性损失过大的情况, 可插入一直径稍小的护筒至已灌混凝土中,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表面泥渣,派潜水工下至混凝土表面,在水下将导管齐混凝土面切断,拔出小护筒,重新下导管灌注。 此桩灌注完成后,上下断层间应予以补强。若桩径较小,潜水工无法下去工作时,可在吸出混凝土表面上泥渣后,采用输送管直径100~150 mm且水下连接一段钢管的混凝土泵,泵送余下的混凝土桩身。
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控制埋管深度,一般不得超过6~8 m或三节管长;在导管上端安装附着式振捣器,拔管前或停灌时间较长时,均应适当振捣,使导管周围的混凝土不致过早初凝;首批混凝土掺入缓凝剂,加速灌注速度;导管接头螺栓事先应检查;提升导管时不可猛拔。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的原 因及防止措施钢筋笼上升,除了是由于导管提升钩挂等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外,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口以下 3m 至以上 2m 时,混凝土浇注的速度过快,使混凝土下落冲出导管底口向上反冲,其顶托力大于钢筋笼的重力所引起的。为了防止钢筋笼上浮,当导管底口低于钢筋笼底部3m至高于钢筋笼底现代公路之间,且混凝土表面在钢筋笼底部上下1m之间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允许的最大灌注速度与桩径有关。当混凝土面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除上述办法外,还应从钢筋笼自身加以考虑,一般的方法是将钢筋骨架顶端焊固在护筒上,或适当减少钢筋笼下端的箍筋(指下端2 m范围内),或将钢筋的1~2道加强环形筋,并以适当数量的牵引筋牢固地焊接于钢筋笼的底部。
当钢筋笼出现上浮时,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利用护筒、钻机等设施对其进行控制;当上浮高度较小时,控制住后放慢速度继续浇注,浇注完成后会同设计单位对该桩进行验算,对不合要求的桩按设计要求增加相应的补强措施;当上浮高度较大时,桩的要求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就要将钢筋笼拔出,清孔后重新灌注混凝土。
到正文
钻孔桩施工中出现塌孔、断桩等 质量事故的预防及处理方法.中国知网.2006-08-01[引用日期 2017-04-5].
http://kns.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