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闸
水利建筑
南朝齐永明五年(487),西兴运河已置堰埭,因用牛力拖船,称西陵牛埭(即西兴堰),使萧绍运河初具蓄水、排水和灌溉的功能。唐元和十年(815),会稽观察使孟简修整运河沿塘涵闸,自萧山到山阴迎恩门(西郭门)凡百里,运河流域数十万亩农田均受其利。宋政和二年(1112),萧山县令杨时主持修筑湘湖,其湖北之湫口穴(闸名)与萧绍运河相通,湖河相济,泄灌两宜,使附近9乡14万亩农田直接受益。
堰闸之功用在于水利。南朝齐永明五年(487),西兴运河已置堰埭,因用牛力拖船,称西陵牛埭(即西兴堰),使萧绍运河初具蓄水、排水和灌溉的功能。唐元和十年(815),会稽观察使孟简修整运河沿塘涵闸,自萧山到山阴迎恩门(西郭门)凡百里,运河流域数十万亩农田均受其利。宋政和二年(1112),萧山县令杨时主持修筑湘湖,其湖北之湫口穴(闸名)与萧绍运河相通,湖河相济,泄灌两宜,使附近9乡14万亩农田直接受益。到明清,萧绍运河已建成较为完备的闸坝节制系统,在萧山段有永兴、清水、凤堰、陈公桥、转坝、霪头、涝湖、吟龙闸等25座闸坝,逐步形成河网蓄泄格局。其中,明万历十五年(1587),邑人萧山县令刘会建永兴闸(一名龙口闸)于浙东运河西兴铁陵关处,具有很好的船运和泄洪作用。到了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毛奇龄等48人还具名“启闭永兴闸,开浚河碑记”。民国时期,对西兴闸至钱清堰计45里运河,进行护岸整治和利用。
建国后,小砾山翻水站的建成,使富春江淡水进入萧绍运河,萧绍运河从此“久雨泄水快,旱时水更满”,常年稳定在合理水位上,不仅有利排灌,而且更放便了运输。今衙前吟龙村有“杨公第一桥”遗迹,就是明万历年间萧山县杨铎将吟龙闸改建而成的六孔石桥。
截止2023年9月,自贡市现存十座古盐运堰闸。具有代表性的有五皇洞堰闸(建于清光绪年间)。
参考资料
图赏盐都 | 掠影盐都古堰闸 -.自贡网 - 在这里,读懂盐都.
堰闸.自贡方志.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6 13:37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