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本义为殿,古代堂多为尊长所居住,因此“堂”字有时被用来称呼尊长,如以“
萱堂”代指
母亲,以“高堂”代指
父母。古代家庭多为几代同堂,同祖不同父的兄弟称堂由此而来。
“堂”被用于亲属称谓早在魏晋时期已经出现,但当时并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使用“同堂”,表示称呼者双方的关系为同祖不同父的兄弟,如《
南史·
刘暄传》中有“明帝是武帝同堂”的记载。“同堂”后面可接称谓,其中接表示相互关系的“兄弟”最为多见,如《
北史·
公孙表传》中有“二公孙同堂兄弟耳”,也可加“
弟”、“
姊”等单向称谓,如《南史·
檀珪传》中有“尚书同堂姊为江夏王妃,
檀珪同堂姑为南谯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