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拉法特运动
主要由印度穆斯林发动的政治运动
基拉法特运动(1919年—1924年,Khilafat Movement)指主要由印度穆斯林发动的政治运动,旨在影响英国政府、保护第一次世界大战重建期间的奥斯曼帝国
过程
1918年10月,签署穆德洛斯停战协定(Armistice of Mudros),随即伊斯坦布尔被军事占领;1919年签署凡尔赛条约,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去留哈里发的地位与变得更加明晰。1920年,色佛尔条约的签署后在瓜分奥斯曼帝国问题上出现了空前的团结,在有些地区,人们认为基拉法特运动是基于泛伊斯兰思想的正统派伊斯兰教,使得基拉法特运动深受鼓舞。
印度,作为主要宗教运动的基拉法特运动,已成为影响广泛的印度独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成为1920年1月伦敦会议(Conference of London)讨论的热点问题。
印度伊斯兰教徒反对英国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瓜分土耳其、保卫印度正统派伊斯兰教徒精神领袖土耳其苏丹哈里发的运动。又称哈里发运动。“基拉法特”为哈里发的讹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政府为了骗取印度穆斯林的支持,假意允诺在战后保证土耳其的主权完整和土耳其苏丹哈里发的地位。但是,战争刚结束,英国便伙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瓜分土耳其的计划。
1918年,印度成立了以塞特·考塔尼为主席、穆罕默德·阿里兄弟为首席发言人的基拉法特委员会。印度各阶层穆斯林掀起反对瓜分土耳其、保卫哈里发的抗议浪潮。
1919年11月24日,M.K.甘地当选为全印基拉法特委员会主席。国大党也全力支持这个运动。1920年土耳其签署《色佛尔条约》,刺激了运动的发展。
1920年8月1日,甘地和基拉法特运动领导人共同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9月,国大党决定将基拉法特运动的要求作为不合作运动的一部分。在不合作思想的影响下,1920年夏季,大批印度穆斯林迁徙到阿富汗,以消极抵抗的形式,抗议英国的压迫以及对阿富汗的战争。
1921年8月20日,1万名莫普拉人发动反英起义,在马拉巴尔海岸建立了哈里发王国。起义遭到残酷镇压,3000名起义者被打死。
1921年12月10日,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加尔各答的基拉法特运动和国大党著名领袖。
1923年基拉法特年会作出决议,募捐支援莫普拉受难家属。随着不合作运动的低落,基拉法特运动也失去势头。
1924年,土耳其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宣布废除哈里发制,印度基拉法特委员会停止工作,基拉法特运动自行结束。
背景及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在和平解决土耳其问题上给印度穆斯林带来了担忧,穆斯林担心协约国的目标之一就是结束奥斯曼伊斯兰统治。莫卧儿帝国终结以后,奥斯曼伊斯兰政权一直成了印度穆斯林世界和逊尼派穆斯林团结合作的象征。泛伊斯兰的基拉法特运动传播到了印度各地,这是一个由忠诚的穆斯林群众参加的组织,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广泛争取了正统穆斯林的参与。 基拉法特运动的领导者通过伊斯兰象征,团结全印穆斯林团体,在维护少数民族权益方面和国大党、英国当局进行谈判。
阿姆利则血案的结果,直接导致圣雄甘地加入自德奥班德神学院(Darul Uloom Deoband)到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Aligarh Muslim University)的基拉法特运动,在群众参与方面也起到带动和示范效果;对英国殖民当局而言,直接导致1920、1921年的全民违抗和不合作。甘地承认基拉法特运动的地位,因此也使得印度教徒对穆斯林作出了让步。
基拉法特运动尽管声势浩大,但仍以失败而告终。土耳其放弃了传统的伊斯兰政治成为世俗国家;另外,基拉法特运动因宗教带来的群众基础也使得象穆罕默德·真纳等西方背景的宪政政治家们受到疏远,真纳被迫向国大党作出让步,而其他穆斯林对甘地的领袖地位持怀疑态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13 07:16
目录
概述
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