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德堂位于
佛堂镇田心四村,以其悬挂于中进厅堂上首的“培德堂”大匾额而出名,其匾额上的字,由170多年前
虎门销烟的爱国名臣林则徐手书于清道光
乙未年(1835)。1981年由当时的义乌县博物馆确认为县级第一批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末,由
义乌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德堂以其传统的
木雕、
砖雕、
石雕工艺为一体的
古建筑,被义乌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义乌佛堂田心的培德堂,格局为三进二弄二天井。头进厅堂上首,挂著
清代大厅额枋下置六扇屏门,后檐墙辟石库门,门上刻着“古训是式”四个楷书大字。与“培德堂”匾额遥遥相望的,是前厅大额枋上悬挂的匾额“惟勤”,由清代东阳籍翰林院侍讲王芳题写。“惟勤”两字“站”在匾右,左边刻着王芳为解释“惟勤”二字来历的跋。与厅内斑驳破损的木柱、内饰相比,培德堂门厅的立面保存较好,五花山墙,磨砖牌楼,前檐设樨头。砖雕的门头、门脸雕工精细。青石门匾写有“绵延庆泽”四个楷书大字,两边日月牌上有字:“舜耕历山”与“孔子问道”,有画:陶渊明赏菊、周敦颐爱莲的砖雕。东西两侧门楣分别挂有“继善”、“性成”匾额。
说起建造培德堂,倒有一番来历。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林则徐受朝廷之命,到江苏担任巡抚。三年后苏州城内瘟疫四起,染病的百姓上吐下泻,痛苦不堪。官府正为无法控制瘟疫蔓延而著急。此时,义乌佛堂田心人王恒魁正在苏州开设“慎可火腿行”。这王恒魁不仅经商,也懂些医道。他在《
本草纲目拾遗》书中得知,火腿猪爪可治肚泻。他回到商行里,立即命人把全部火腿猪爪截下,肉煮汤、骨研末,分送给患者服用。凡服用者,病情大减,终于控制了瘟疫的蔓延。林则徐得知此事,深为王恒魁匡世济民的义举所感动,遂书“培德堂' 匾额一块,赠给王恒魁。王恒魁把赠匾悬挂在商行里,使王恒魁火腿行的去脚爪火腿身价培增,几天之内抢购一空,王恒魁由此发了大财。之后王恒魁护匾回田心建造一座新厅,起名“培德堂”,以志纪念。
1967年的一天,田心村的“
红卫兵”在破“四旧”时,决定对“培德堂”匾额实施“革命”。这件事被“培德堂”世孙王萃潮知晓。他深知这块匾额对家族的重要性,准备把它拿回家藏起来。可当他站在匾额下却头疼了,偌大的木匾,他一个人如何从高处取下来呢心急之下,王萃潮看到白墙上的标语口号,不禁计从心来。他找来一张大红纸,请村内一位有文化的村民在纸上写下毛主席语录,赶在“红卫兵”来之前,将红纸盖在匾额上。第二天,“红卫兵”扛着长梯,举着锄头,来了,抬头看到标语,傻了,撕也不是,破也不是。如此,“培德堂”躲过一劫。
2012年培德堂后厅多次倒塌掉落,培德堂后人王建旭在论坛上发帖子反应,得到相关媒体高度关注,对于“培德堂”的保护问题,佛堂镇镇长刘德钧表示,“已经引起市里和镇里的重视。”“年初,我就陪同市里分管文物工作的副市长专门察看了‘培德堂’的情况,市里也相当重视,由副市长牵头,制定了修复计划,财政拨款,市里出资80%,而余下的由镇里承担。”刘德钧说,佛堂的文保点多且散,给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保护有两种途径——非市级文保单位的,由村集体出资修缮,镇里按16万元一座进行补贴;市级文保单位,由市里和镇里出资修复。但与面向全国的抢救性保护古建筑不同,对于佛堂当地的古建筑,“都倾向于原地修缮。”从义乌市文广新局文物办证实,“培德堂”整体修缮工程已进入投招标阶段,总投资249万元,在7月底开工。“整体修缮完毕后,培德堂将申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办主任金国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