埕头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莆田东部,交通便捷,与台湾隔海相望,莆田市区东南部,北接涵江区,南壤秀屿区,西连莆田市区,东临兴化湾是北高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娱乐、购物中心。,距城关22千米, 总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约5万,总户数9000多户,汉族人口占99%以上。北高东部埕头、美兰、竹庄、山前等10个行政自然村,是闻名全国的金匠之乡。居民通行莆仙方言莆田话。
历史沿革
埕头古称瀛洲、后叶,为北高镇桥东片中心,地处莆田兴化湾南岸,紧邻埕头盐场东侧。村名来历主要有三,一种说法因布袋港船坞(宫池)旁有个大埕,故称埕头;第二种说法是“埕”与“陈”近音,称为埕头;第三种说法表“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永争第一”,寄寓美好愿望,因埕头由“土、口、王、头”四字组成,国学土表厚德载物,口表金口玉言,王表出状元,头表领军。
埕头历史悠久。早在隋唐五代,有民谣“狮保门,象保口,金龟保海口”,狮即埕头乌石狮山和赤石陈厝山。宋淳熙己酉年(1189),“兴福里黄竿屿信士刘仲蒲共室中江氏六娘,因发诚心,舍钱六百贯,铺此路,四百余丈,围成所假良田”,连接栏山象山亭和埕头灵慈宫,使埕头成为9个桥东村之一。乾隆六年(1741),布袋港盐道史碑,“布政使司咨准:特示……自四月至八月……姚、翁、徐、陈四姓……海港运盐。”埕头被称为码头村。
行政隶属上,宋元时属崇福乡兴福里,明清时属六区兴福里,1661-1681年因划界迁居外地,民国二年(1913)设埕头乡,辖前叶、前营、姚厝、坑边、前坊、埕前。民国24年(1935)属北高镇。解放后属六区、十七区、北高乡,1958年属笏石人民公社,1965年属北高人民公社,1984年属北高乡,1992年属北高镇,隶属莆田县管辖。2002年8月,撤县为区,属荔城区。
埕头地灵人杰,形成了谋事无中生有的创新精神,做事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成事报答桑梓的感恩精神。据文献记载,宋代埕头就有村民居住。据普查,2010年埕头村总人口4718人,耕地面积1309亩,以低丘为主,经祖辈开垦改造,现已形成水田和旱地。明万历22年(1594)引进番薯,以佐五谷。1960年3月,东圳水库建成放水,第八支渠引灌埕头,平常靠水库山塘蓄水,形成以农耕和工匠为主的农工群体。
人口资源
埕头村共辖13 个自然村,共有农户278户 1605人,其中年人平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户共有 114 户516人,贫困人员占全村的35 %;共有1605 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村人员的99 %。村委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左右。
埕头村东连埕前,西接栏山,南通山前,北壤埕头、美兰两大盐区,距北高集镇10公里,辖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98户,人口3946人,党员62名。拥有土地面积1331亩。2002年村财收入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10元。该村加快发展埕头集镇建设,现已建成邮电局、供销社、市场、停车场、花园等配套设施,形成金银珠宝首饰加工一条街,投资1500多万元的莆田金威首饰公司落户此地。 区内现有
规模以上企业十几家,初步形成了珠宝中心城、珠宝占全国同行业“半壁江山”。埕头村现任书记:叶天水; 村主任:叶国顺
经济建设
该镇进村委的乡村公路实现了硬底化,共有3 条自然村的乡村公路实现了硬底化,全村实现了“通电、通水、通邮、通视”。该村的基础产业主要是种植水稻、以及辣椒和荷兰豆为主。当前围绕脱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急需解决的困难是:自然村公路硬底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问题。高中、大学学生就读书学费问题。对今后脱贫工作的主要设想是:放宽政策,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经济。提高劳动技能培训,解决农村剩余劳力,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埕头第二大群体是“无兴不成镇”的黄金珠宝商。叶仙风等师承连江里斗门头皇家首饰工艺,不断创新带动黄金珠宝成为村特色支柱产业。1994年兴建黄金珠宝一条街。2009年成为“莆田市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2012年启动规划“莆田国际黄金珠宝首饰产业园”。2013年被定为莆田市“幸福家园”第二批试点片(村)。埕头第三大群体是“家贫子读书”的学士群体。村民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培养出了100多名大学生和4名研究生,在各自领域做出了应有贡献。
人文地理
埕头村主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教育场所:宋·敕赐灵慈宫,系湄洲祖庙第五座分灵宫,兴化湾妈祖海洋文化传播遗址中心之一,桥东“四大雅号”之首(埕头大宫、竹庄大厝、前叶大墓、冲沁大祠),其中下马碑待找或重立(村辉煌史物证)。宋·铺石路碑待重立(公益和桥东史物证)。埕头两境两社:瀛洲境安宁社和钱峰境永安社。清·布袋港盐道史碑待重立。清·芳源庵(原为陈氏义源堂)有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参议院议长、院长林森题词扁额“志洁行芳”。孝子清因孝顺驰名被村民供奉在太师府。
前坊因“母亲河”炉塘俗称炉塘头,因后塘顶古有石牌坊,且与前叶、前温、前营、前亭同一纬度,故称前坊,有待复建。清、民国,前坊陈氏“双头门”办有私塾,有识之士倡议复建,赋予文化活动、瀛洲书院、画院、棋院等功能。埕头乡里书社、私塾、书院、学堂待考。
教育事业
1952年埕头小学在灵慈宫创办。
1952-1953年在前坊旧佛堂原芳源庵创办小学分部。
埕头附中创办于1960年(待考)。
1962-1966与1976-1979年两度办有高中部。
1.1986年,北高乡奖学基金委员会成立,446位乡贤捐款6340元,考入大专奖毛毯一张,考入中专、莆一中奖蚊帐一张,考入莆二、四中、侨中奖生活用品一套。
埕头籍和老师捐资:叶玉森10元,林文光20元,蔡玉兰10元,蔡建桓10元,翁恩连10元,陈文贵10元,翁天财10元,翁顺珍10元,徐天祖10元,叶加成10元,陈金花5元,陈顺珍5元,蔡吓莉5元,叶玉兰5元,叶金城5元,林文毜5元,叶文洪5元,翁金凤5元等。
2.1986年,印空捐资1.2万元为村民装电和2万元建灵慈宫。
3.1988—约2000年,叶金聪乡贤首倡并实行,村民考上大中专,村委会赠放电影奖学励学。宗亲捐放电影、捐助学费、路费。
4.1992年,埕头小学翻建,乡贤郑九蛟捐赠5万元。
5.2004年,埕头中学新建教学楼,金威首饰捐2万元,叶国胜捐1万元,陈金炎捐1万元。
6.2005-2009年,蔡德清向埕头中心小学捐款32万元。
7.2012年,聚德教育基金会成立并开展奖学(本一)、助学(高中、大学暂时生活困难)、奖教(中学和11所小学教师)、奖校(年度前3名学校)。
埕头籍捐资:叶万春(6队)20万元,叶国扬20万元,叶万春(9队)10万元,陈玉水10万元,叶天盛10万元,叶万天1万元,叶国春10万元,郑国锋10万元,陈金重10万元,叶智双10万元。
8.2012年,郑文贤乡贤捐资30多万元,拓宽硬化前坊“母亲河”炉塘至小学新校址上学路。
珠宝园
一、 建设地点:莆田市荔城区北高镇埕头
二、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属于黄石工业园区二期控规用地,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以及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要求。
三、 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本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600亩,工程建设分三期进行,主要建设内容有生产、销售厂房、员工公寓、商业楼、酒店、研发楼、会展中心,厂房面积32万平方米,年金银销售量600吨。
四、 项目审批、批准或备案情况:2012年10月30日
莆田市荔城区发展和改革局以闽发改备[2012]B02055号文完成备案。
五、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50000万元,企业自筹105000万元,银行贷款45000万元
六、项目环评、用地、用林、用海等相关手续办理情况:正在办理。
七、开工至2012年底完成投资及进展情况:办理前期手续。
八、2013年计划投资、进度目标和主要节点目标:计划投资1亿元,办理报建手续,开工建设。
九、项目建设起止年限:2012年—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