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宫
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
城隍庙距今四百多年,城隍是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民间和道教信奉 守护城池之神。因历史原因几经兴废,但原址不变,地基残墙从未绝迹,幸逢盛世于1999年修复一 新,蔚为壮观,由山门、拜亭、两廊和主殿组成,面 阔进深各三问,挑脊抬梁硬山式建筑。主门三通,中 厅东西各一侧门。
史书记载
据清嘉庆《惠安县志.城池》载:“辋川城明嘉靖四十一年(1 5 6 2年)知县陈公玉成,萧公继美所 建,里人倾资捐助,城周七百余丈,高一丈八尺,门 四,东北小门各一。”又卷八引《方舆纪要》载: “辋川阻山负海,民居繁密,明嘉靖问,倭告警,筑 城周四里,与县城相犄角。”城墙毁于1 9 6 8年“大跃 进”时期,但至今北部城基还依稀可见,城东北后任 渔澳处还残留城墙256米,残高0.7—0.8米。
有城必有城隍,辋川于建城后即嘉靖四十三年(1 5 64年)在辋川城北门内,靠近水关口城脚处建造 城隍庙。庙坐北向南(正子午),面积2 0 0平方米。
主殿奉祀“显佑伯” (城隍爷)金 身塑像,殿前陪以文官武伴塑像,东殿祀严、魏大人 神像,西殿祀宋代护国名将杨延平(俗称大使公)塑 像。大殿厅口有两根青石浮雕大龙柱。东西两侧壁上 分别绘有《二十四孝图》和《杨家将创业图》,彩绘人物生动逼真,庙门彩绘“四大门神”,形态严正威武。下厅上绘有“无常夜叉”。大门柱联为:“明明白白毋欺己,是是非非不放人”,确是城隍爷,善恶有报,爱憎分明的写照。
抗战时期
辋川城隍庙奉祀城隍爷又陪祀护国名将大使公为标美自然村(原忠保境)境主,真是寄以“保家护城”民愿。这与辋川自明清以来倭难匪患不断,生民涂炭有关。据史载: “明嘉靖三十九年(1 5 60年),倭掠辋川,积骸盈野。”当年惠安沿海,辋川尤甚。因此,相传为纪念先人罹难,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及七月十一日为辋城标美村“无头节”。逢此日,村民都要到城隍庙及祖厝烧香点烛,焚纸钱,以表对先人的哀思。辋川城隍庙在历史上曾为抗倭防匪的大本营,庙东西不远处设有烽火台的烟楼山和山巅奇石高耸的莲花山相犄角。一有情况,二山晾望哨相呼应,城隍庙为中军指挥所,全村丁众服从指挥,同仇敌忾,英勇杀敌,可歌可泣,至今还传为佳话。
抗日战争的l 9 3 6年夏,辋川城连遭三次敌机扫射轰炸,城隍庙在当时不但作为群众防空疏散的指挥所,还一度因莲花山上的小学被敌机轰炸,无法上课,把课堂暂时迁入比较隐蔽的标美顶城隍庙及陈氏宗祠。当时辋川地下党同志及进步教师曾在此对学生和民众进行抗敌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并发动民众参加抗日活动。因此,辋川城隍庙不但是一处民间信仰场所,也是一处有历史渊源的抗倭防匪大本营和指挥所,而且是抗战救国、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因此辋川城隍庙历来香火鼎盛,佛诞及节日热闹非常。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0 21:03
目录
概述
史书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