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代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农民黄萧养在冲鹤堡起义反明,屡战屡胜,占地甚广,挥军围攻省城(广州),且分兵进攻佛山,兵临城下。当时季华乡长冼灏通和乡绅土豪富梁广、霍佛儿等二十二人,为保生命财产,联合组织乡勇(后称忠义营),并将南、中部等地段分设廿四铺,每铺分派乡勇守御,以梁广为营指挥,每铺由队长负责任。并由栅下铺海口至到祖庙铺古洛社(洛水)止,沿汾江河支流右岸边,遍筑一道横河连贯的大木栅作为城墙,还在洛水前建造了一座坚固的街闸,
防御黄萧养起义军兵船入境。一面利用祖庙北帝“灵威”,号召和策动“乡民”共同迎敌”一面驰报省大吏派兵
援助。
当布置就绪,黄的兵船分兵两路进攻栅下海日和洛水(即城门头处)强行
登陆。由于为河边木栅栏所阻,历时半月,屡攻不下。后因义军首领黄萧养兵败被擒,佛山才得解围。事后乡绅们上奏表功,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梁广等人得赐忠义官,并敕封祖庙为灵应祠,将季华乡改为忠义乡。当时乡绅们将洛水前的地方称“胜门头”(即胜利之城门头),并刻石竖于街闸上头,以作记念。据说因“胜”、“城”同音,后直呼“城门头”。建国后拆除胜门头街闸遗址,并辟为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