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网络
网状空间实体
城镇网络指以城市为节点,以交通线为骨架,以城市体系为内容,以城乡之间交往为基础,而形成的网状空间实体。
基本概况
一个国家城镇体系是由不同层次的各种规模、服务等级和经济活动强度的城镇作为系统结节点,不同强度的系统流所维系、支撑,综合成为一个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各级城镇为节点,组成经济上相互联系、职能上互有分工、规模上具有等级系列特征的综合城镇体系网络系统。这种网络由于其结节作用不同,城市(镇)规模不等,在城镇网络联系方面表现为相近的等级——规模城市(镇)联系密切的特点,形成为不同层次的网络系统。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城市经济区域”的类型一般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三大类别。
分类情况
就中国城镇体系而言,也相应地形成了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的三级城市(镇)网。其构成为:
全国性(首位)城市网络
中国首位城市网络,由城镇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具有全国性的中心城市与大区系统流组成。简单的显示方法,可由国家航空客流网络导出。据1984年资料,这个客流系统中有两条路线非常突出,即北京——广州和北京——上海,其民航客运量几占全国客运量的60%,成为中国城镇网络的最重要部分。国家铁路货流,客流和信息流强度也证实了这一点,联系这三大城市的京广铁路与京沪铁路,无论是货流,还是客流,都几占中国总货流、客流的一半左右,构成了中国城市网络的两条南北向通道。
此外,从民航客流量看,中国首位城市网络还应包括东北地区的沈阳、哈尔滨;华东地区的南京、杭州、福州;华中地区的武汉、南宁;西南地区的成都、重庆、昆明;西北地区的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等城市。民航与京哈、京沪、沪杭、鹰厦、京广、湘桂、宝成、成昆、陇海、兰新等国家铁路干线相组合,共同构成中国的首位城市网络。
中国的首位城市网在华北、华东、中南地区比较发育,与毗邻的西北地区西安,西南地区重庆、成都等核心城市,共同构成了中国南北向的东部沿海北京——上海——广州三角形网,和东西向中部沿海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西安菱形网。从中国信息流强度看,绝大部分信息源、信息交流均在这一地区。而在东北、西北、西南广大地区,首位网络还不够发达,呈分离结节单链形式发育,尤其向西北的结节单链上,结点具有随距离的加大呈现逐渐衰减的特征。
区域性(次级)城市网络
在中国城镇体系中存在着一批具有大区域性、次国家级的体系核心。它们在国家城市网中具有一种独特的“内层”(inlier)作用。这些区域性城市网络的范围,可从各省区煤炭流量流向表(1984年)和铁路客流分布图中看出。
(1)东北地区城市子网络。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貌单元,煤炭的流量流向除与内蒙古东部地区有联系外,几乎很少与全国其它省区相联系。从铁路客流图看,可以明显地看出整个东北地区以京哈铁路为枢轴,相应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以沈大铁路、哈佳铁路、滨洲铁路、滨绥铁路、沈吉铁路、长图铁路为主要支络的东北地区城市子网络。
(2)华北地区城市子网络。华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煤炭产地,尤其山西省与全国各省区的联系较密切和广泛,但从大宗煤炭流量流向看,仍不失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若从铁路客流图看则更为明显,现状已形成以北京、天津为核心,京沈(至秦皇岛段)、津沪(至德州)、京广(至邯郸段)、京包、石德、石太、同蒲等铁路为支络的华北地区城市子网络。
(3)华东地区城市子网络。这一地区位居中国长江、黄河下游和淮河流域,是中国社会、经济水平发展最高的地区之一。从省区煤炭流量流向统计表看,已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铁路客流图也显示这一地区已形成以上海为中心,津沪(德州以南)、沪杭铁路为枢轴,胶济、东陇海、浙赣、鹰厦铁路和沿海水运干线为支络的华东地区城市子网络。
(4)中南地区城市子网络。这一地区的河南是主要的能源输出省,煤炭以供应湖北省为主;湖南及两广基本自给。因此,就货流看,这一地区的联系是比较松散的。但从铁路客流图看,现已形成两大客流放射网,即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形客流网;和以株洲为中心的“大”字形客流网,相应构成了以郑州、武汉、长(沙)、株(洲)、(湘)潭和广州为节点,京广铁路为枢轴,陇海、湘黔、湘桂、汉丹等铁路干线为支络的中南地区域市子网络。
(5)西北地区城市子网络。以省区煤炭流量流向统计表和铁路客、货流看,中国西北地区也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尤其新疆、宁夏与甘肃的联系更为密切。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核心,陇海铁路(西段)、兰新铁路为枢纽,包兰、兰青线为支络的西北地区城市子网络。
(6)西南地区城市子网络。建国以来,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三线”建设的主要地区,已建成一批新兴工矿城市和区域交通骨干网。从铁路客、货流图可以看出,本区现已形成以重庆、成都、昆明、贵阳为四大节点,宝成、成昆、成渝、川黔、贵昆等铁路干线为脉络的西南地区城市子网络雏形系统。
地方性(三级)城镇网络
根据中国城市等级——规模关系,中国具有地方中心功能作用的城市一般为地区级城市,其人口规模多属于中、小城市。这些城市围绕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条件,与县城、城镇共同形成中国城镇体系第三级网络系统——地方性城镇网络。
概括起来,在中国围绕各种不同的城市经济区域建立和形成的地方性城镇网络不外乎两种基本形式,其一,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主体,小城市为依托,同郊区工业镇、远郊卫星城镇相结合的以现代工业发展为主体的地方城镇网络;其二,以中等城市为核心,以小城市为骨干,县城为主体,小城镇为基层的现代农业发展为主体的地方城镇网络。就中国多数地域而言,它们的地方性城镇网络大都由上述两类网络有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地方性城镇网络的第三种类型。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3 16:29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况
分类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