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整治工作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整治工作,目标是2017年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黑臭水体现状
南方多于北方, 城市发展越快的地区城市黑臭水体越严重。
相关指南
从“水十条”的提出到《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产生原因
城市黑臭水体问题主要有四大原因:
·点源污染:排放口直排、污废水合流制管道雨季溢流、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非常规水源补水等。
·面源污染:降水所携带的污染负荷、城乡结合部地区分散式畜禽养殖废水的污染等。
·内源污染:底泥污染、生物体污染、漂浮物、悬浮物、岸边垃圾、未清理的水生植物、水华藻类等。
·其他污染:城镇污水厂尾水超标、工业企业事故排放、秋季落叶等。
无效原因
为什么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久治无果?
长期问题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缺少系统治理。造成不少黑臭水体治理一段时间后出现反弹。
–水务部门长期采用工程性思维,加之雨污合流、面源污染等多种因素,即使投入大量资金,仍然难以达到治理效果。
–鼓励低价竞标,招标需求制定过于简单,这些都造成黑臭水体问题久拖不决。
治理方法
正确思考
黑臭水体治理,模式比技术更重要。治理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水文水质特征、不同的治理目标、不同阶段,综合采用不同技术。
综合治理法
“七字法”统筹化综合治理法
何为“七字法”统筹化综合治理法 ”截、引、净、减、调、养、测”。
截:
切断点源污染产生的污水;
引:
将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产生的污水通过对应手段引入湿地或生态岸带等功能体;
净:
通过湿地、生态岸带、以及其他净化功能体处理污染水体与降水,径流;
减:
将水体中的有机质成分降低,淤泥减量;
调入新水体补入水道、湖体等;
整治内源污染,通过微生物复合菌进行水体营养结构恢复,稳定或重建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结构;
数据检测与水体实时监测,应对突发状况,保证水体治理的数据精准。
三位一体治理
无论是从大气沉降、还是直接排放的污水,以及水土流失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最终都汇聚到水体中进行积累与富集,从而导致水体水质恶劣变化。水体治理是一个立体治理,从避免有害物质在通过水体循环重新污染环境。
三位一体 trinity
技术路线
内容囊括:点源、面源、内源、其他污染综合治理。
工作程序
数据调研先行,也是方案的基础,通过当地情况的数据把握准确,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
兼顾效果
从水体自身净化,水质达标排放,生态链恢复,提升景观价值,大气环境得到整治,人居亲水环境品质提升等,为今后水体大数据积累奠定基础。 而在具体项目通过tEPC 方式完成。
Trinity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相关方案
2018年10月,两部门联合印发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18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高于90%。
各地情况
● 广西
2018年3月27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经过两年治理,截至2017年底,广西已累计消除黑臭水体53条,长度约133公里,完成率为84.1%;其中南宁市已完成38条,约99.4公里,完成率为100%。
●河南
2018年7月27日,从河南省环保厅获悉,根据专项部署,该省2018年8月底前将完成全省323个黑臭水体调查摸底,9月底前完成督查督导、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调查处理。
● 湖北
2019年4月14日,从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厅获悉,2019年湖北将重点治理41条城市黑臭水体,到2020年底以前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
参考资料
住房城乡建设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u5e7408\u670828\u65e5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人民网.2015\u5e7404\u670816\u65e5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09 11:52
目录
概述
黑臭水体现状
相关指南
产生原因
无效原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