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业
产业形态
城市农业是指满足城市消费者需求为主要目的,采用集约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城市废弃物,在分散于城市或郊区各个角落的土地和水体里种养各种农产品,并进行加工和销售的产业。
简介
“城市农业”的概念: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明确提出了“城市农业”的概念。按照2003年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的定义,城市农业是指满足城市消费者需求为主要目的,采用集约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城市废弃物,在分散于城市或郊区各个角落的土地和水体里种养各种农产品,并进行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城市农业在超大城市也称都市农业,但不同国家强调的城市农业主体功能特征、实践经营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如:日本的城市间隙地农业,德国的“市民农园型农业”,荷兰的“外向型农业”等。
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依托城市功能的辐射发展,形成一定区域条件下的具有超前性的农业形态。
城市农业是城乡融合时代的新概念,是对城市和农业的广义理解。
城市农业在中国的发展是具备相当大的潜力,尤其是在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单元形成购买力方面比较显著,在阳光乔健康种植体系等一系列农业行为规范深度普及后,城乡的融合在自然的环境中得以完成。
发展
我国当前发展城市农业最大的必要性在于:它可以为解决中小城市贫困和再就业问题提供一条新的思路。首先,在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较低,难以满足贫困人群的生活需求。引导贫困人群从事适当的城市农业生产,可以减少其购买食物的花费,使他们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从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缓解社会矛盾。广州“城市自耕农”农业公司大力推广城市农业。
其次,发展城市农业还可以使我国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众所周知,我国人均可耕地资源稀缺,但同时,城市土地资源不能有效利用,浪费现象也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中小城市,由于开发资金不足,圈占的城市土地闲置抛荒现象普遍。而城市土地地理位置优越,基本上都是肥沃的可耕地,由于我国城乡土地所有制的差异,这些已经成为国有的土地退耕还农需要寻找新的方式,发展城市农业应该是一条很好的思路。在日本、荷兰这样的发达国家,长久以来就重视城市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耕地的不足,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值得借鉴。
再次,发展城市农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精致化。在许多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市民所需的时新蔬菜、水果、食用菌类等精细农产品还要靠长途运输来满足,不但增加了运输成本,在质量上也受到影响。同时,与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需求、城市环境的美化相关的农产品,如花卉、园艺、宠物、观赏鸟类等;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关的经济类农产品,如蚕桑、中草药、花茶、食用鸟类(鸽子、鹌鹑)、蚊净香草、薄荷、天竺葵等,都会给城市农业带来很大的需求空间。
我国当前发展城市农业也有可能性。第一,城市中有大量急需寻找就业机会的劳动力资源,这些剩余劳动力非常需要、而且适合从事城市农业生产。目前我国可以参加城市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资源主要有下岗职工、无业人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退休人员,特别是在企业改制、机构改革过程中提前退休的人员,城市化过程中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及城镇的人口,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如聋哑人、轻度肢残、轻度智残人等。这些人力资源的特点是:在城市市场经济模式下处于弱势,很难和强势群体实现公平竞争。受教育程度低,难以掌握现代专业技术。他们是城市农业的直接受益者。以上列举的五类人员,其实也是城市贫困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城市农业能够使其增加收入,改善贫困状况。对退休人员来说,参加农业劳动,还可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至于农村转移人口,由于失去土地,又没有专业技术,他们大都长期无固定职业,流动性强。有调查认为,他们是犯罪率高发人群,开发城市农业可以使这部分人过上相对稳定的城市生活。他们是发展城市农业最好的人力资源。从我国现阶段具体情况分析,这些人中有些有知青经历,有些有农村生活背景。其共同特点是:虽居住在城市,但熟悉土地,熟悉农业,有些人还具备一定的农业生产技能。第二,城市中有大量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目前我国可以用来发展城市农业的土地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空置城市土地。城市化进程中暂时不能有效利用的城市土地。城市中还有很多有待开发的空间资源,如地下空间,屋顶空间,立体墙面空间等。这些土地的特点是:单位面积小,多为小块土地;分散、不连贯;形式多样,房前、屋后、阳台、地下、路边、屋顶、墙面、小块水面等等,这些和传统农业土地概念相区别的小型而多样化的土地形式,正好适合发展以精细为特征的城市农业。
城市农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历史时期应该有一个合理定位,这个定位应该与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相结合。笔者认为,从发展目标上看,我国城市农业的研究和开发应合理定位于:解决中小城市贫困和再就业问题。与这一定位相联系,着眼点应在于社会效益而非简单经济效益,目的是解决下岗贫困人口自身生活需求,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暂时不应鼓励做大,避免造成一窝蜂、一阵风。从内容上看,我国现阶段发展城市化农业在技术上应该有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其合理定位应该是: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知识密集型的精细农业,与大面积种植的农村农业不但要有区别,还应形成互补环保型农业。要和城市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注意开发那些可以利用城市垃圾做肥料的、可以分解有毒物质的、能够吸收汽车尾气的植物。适应居民生活需求,品种不断更新。适应市场变化,能够快速转型。和城市绿化相结合,能够美化城市。
城市农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已经引起我国政界、学界的关注。学者们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当前除了理论研究之外,应该做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工作:1、做好相关资源的调查和整合工作。城市土地管理部门、规划部门、民政部门应该相互协调,对市区(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适合发展城市农业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登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循序渐进的城市农业发展规划。2、制定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对已经存在的城市农业生产加强管理。同时,如何理顺城市土地权属关系,城市农业土地合法使用权的获得及其与农村土地承包制的区别,违法违章使用土地的限制和处罚等等,都需要制定出明确的法律法规。3、完善技术支持措施。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城市农业科学技术项目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建立技术培训、技术支持的机构和网络。有条件的城市还可以在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相关专业,为城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做人才储备。4、完善资金支持措施。如:制定政策吸引投资,为贫困生产者提供小额贷款,提倡集资经营等等。
农业发展除了种养还有什么招数?央企中国城市建设集团就提出了“城市农业”的概念,提出发挥海口自然优势,建设可玩、可耕、可小住的农业庄园。昨天从中国城建集团海南有限公司获悉,目前已完成项目开工前的施工道路、园区用地范围内围墙建设,进行景观树种的栽培;项目的总体规划正在进行第三轮修改。今年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5个样板庄园。
“私人定制”服务高端
海口东山国际农庄展示园区项目位于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东北部约4.7公里处,占地约225.9公顷。这里距海口城区约25公里,东距海南东线高速约7.7公里,西距G224国道约3.7公里,距离美兰国际机场约25分钟车程。
中国城建集团海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龙兆介绍,项目定位为全国首个实现以城补乡、城市资本进入农村的服务型、就业型农业项目。建设现代国际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打造世界旅游观光农业自然景观开发区,符合海南旅游文化特质的优雅纯美之地,现代化低碳、环保、创建宜居城市的名片区域。
据介绍,项目服务于“北上广”和东部沿海地区高端消费人群,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私人农业生产、康体娱乐、农业旅游观光等需求。项目以自然环境为支撑,打造有机、生态、高科技的创新型高端生态农庄,满足国内高端人群的居住与休闲度假需求。
一期投资16亿元
现场看到,林地及水域占了现状用地的大部分。总用地约225.9公顷中,花梨木占地约10.7公顷,果树约5.9公顷,观赏树约10.7公顷,水域约39.2公顷。项目建设范围(一期)共3000亩,建设期限5年,总投资16亿元。
曹龙兆介绍,海口东山国际农庄项目是中国城建集团海南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项目,近一年时间已投入一亿元进行前期准备。我们的目标是把这一项目建设成海南岛上一个高端的、精品的城市农业庄园项目。海口东山国际农庄项目既是民生工程,又是城市和农业相结合的新产品,我们提出“城市农业”的概念。这个项目的特点是在满足高端人士消费需求的同时,解决一批农民长期就业问题,这也是中国农村发展的未来。
中国城建集团总裁于炼在视察项目时,表示非常支持在海口建这个项目,总部要在资金上予以保证。
七大内容体验农家生活
项目主要建设7大内容:国际农庄文化展示部分,每个小庄园即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度假园;中国农耕文化展示园以中国各时期传统的农耕文化的发展为主线,并让人们参与农事体验,可作为青少年农业教育基地;热带珍稀植物园是一座具有科研、科普、观光和植物资源保护功能的综合性热带植物园;传统农产品加工作坊以传统方式进行农产品加工,布置酿酒坊、豆腐坊、精油坊、海南特色小吃坊、竹工艺品加工坊、陶器作坊等,整个加工作坊是开放式的,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庄园小集市主要功能是对内交换和对外销售,再现原始的商品交易集市;生态美食村以海南特色民居形成院落式的村落,各家各户经营不同的海南特色美食,环境质量助升餐饮质量,以健康、原生态为主题;乡村酒店、乡村庄园俱乐部计划建设200套乡村客舍,包括2-3个以接待小型会议为主的专业会议、娱乐和康体设施。
参考资料
央企投16亿发展海口“城市农业”.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现代农业.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2013-03-20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0 22:48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