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巴是中国
香港的一家专利巴士公司,经营多条
香港岛、
香港海洋公园、
沙田第一城及
香港国际机场的巴士路线,并有巴士租赁服务。该公司现为周大福企业及新创建集团的成员公司。
简介
城巴于1979年由李日新先生(现时兼任城巴及另一巴士公司新巴的董事总经理)创立,初期只是营办船厂员工接送车服务,1981年开办了屋村巴士线62R,来往沙田第一城与九龙塘地铁站之间。不久又跟海洋公园合作,营办来往海洋公园的穿梭巴士服务。
发展历史
中巴
1980年代中期,来往中国内地与香港两地的人流大增,城巴推出来往中国内地与香港的直通巴士服务,这服务直至2001年因不敌后继者而停办。1985年,城巴更从英国购入新型的空调巴士,作为行走中国内地与香港直通巴士之用。这为日后香港空调巴士的普及化打好基础。
随着港岛巴士公司--中巴在港岛的服务水平渐差,城巴把业务重点集中在港岛,在中巴大罢驶时开办屋村巴士线,巩固了港岛区业务的根基。同时城巴跟港府商讨进军专利巴士市场,最后港府于1991年批出一条行走香港岛中半山的12A巴士路线予城巴,这使城巴在短短十年间便由小型巴士公司摇身一变,成为香港三大专利巴士公司之一。在城巴投得这条中半山巴士路线后,便立即派出新型空调巴士行走该线。
城巴
随着城巴在
香港岛的根基日渐稳固,当港府在1993年决定把中巴旗下的26条路线拿出来公开竞投时,城巴便轻易地夺取了26条线的专营权。1995年港府再削减14条中巴路线,改由城巴营运。自此城巴便正式进军港岛专利巴士市场,不但加强原有中巴路线服务,更在香港岛开办了很多新线,服务范围包括
香港仔、
黄竹坑、
西环,以至柴湾、筲箕湾和北角等,自此中巴的市场便被城巴不断蚕食。每当城巴一开新线,原有中巴乘客便纷纷转投城巴,造成中巴的乘客量每况愈下。
当中巴专营权在1998年9月1日结束时,港府更加再批出十二条路线予城巴,此区扣除过海路线后的其馀巴士路线,城巴占了超过八成。接管中巴馀下路线的新巴虽作出过反击,但这时港岛居民习惯上都已经成为城巴忠实的乘客,加上新巴一系列路线改动失败引致客源流失,城巴的地位已经非常巩固。
除了港岛区服务外,城巴也有经营其它地区的巴士业务,如在1997年便营办了十多条机场和北大屿山巴士路线。虽然如此,港岛区始终仍然是城巴的主要服务范围。
城巴与新巴已于2005年6月1日起,推出八达通香港岛路线「即日来回证」计划,同时亦已推出跨越城巴与新巴的八达通转乘计划,使八达通卡持有人乘搭城巴或新巴路线时,可以以优惠价转乘对方的特定路线。
1999年,城巴被英国第二大巴士公司 — Stagecoach收购,但于2003年6月9日,Stagecoach因该年的沙士疫情及香港政府以铁路为主的政策而无意继续在香港市场投资,宣布把城巴转售予新创建集团,令新创建同时拥有新巴与城巴,港岛区巴士激烈竞争同时宣告结束。两巴及后推出路线重组、八达通转乘优惠等,并进行后勤人手编制、管理及资源合并等,以节省资源。
2000年,城巴与九龙巴士属下之路讯通合作,在数百辆巴士上安装液晶体电视屏幕,播放预录节目。
城巴与新巴于2005年6月1日起,推出八达通“即日来回证”计划,同时亦已推出跨越城巴与新巴的八达通转乘计划,使八达通卡持有人乘搭城巴或新巴路线时,可以以优惠价转乘对方的特定路线。
城巴亦为首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提供自动报站的巴士公司,在1998年起于城巴机场快线的巴士上使用。在2006年起,城巴亦陆续试验新一代的全球定位系统自动报站系统,其中2006年中引入于城巴机场快线A10线的系统,更计划容许乘客透过手提电话向城巴发送短信,然后预计到站时间的短信。2007年1月,另一套系统亦开始在路线11、12、511的MAN单层巴士上试用。于2007年7月1日
深港西部通道正式启用当天,城巴亦会开办两条由屯门往来深圳湾口岸公共运输交汇处的专利巴士路线,分别是来往
屯门码头的B3线,以及来往屯门市中心的B3X线。
车队
城巴的双层非空调巴士几乎全数是非专利用途,包括丹拿珍宝、胜利二型、利兰亚特兰大和利兰奥林比安等。而无独有偶,这些非空调巴士都是二手车。至于新订购的则主要是空调巴士,最初因只经营非专利业务,这些空调巴士都是单门设计;直到1993年取得中巴26条巴士线后,城巴新巴士才有双车门版本。城巴的双层空调巴士,上车门都一律以阔门设计(车队编号9041及9042除外),这与九巴及中巴的巴士当时采用窄门设计有所不同。
城巴专利一部
截至2007年5月12日,城巴专利一部(即除机场及北大屿山巴士路线外的其他专利路线)拥有服役中的载客巴士数目为744部,当中可供轮椅使用者乘搭的低地台巴士(包括单层及双层巴士)占整体车队总数仅为12.5%,原因是城巴大部分空调巴士均购在1993-1998年,当时双层低地台巴士的制造及发展尚未成熟。
* 低地台双层空调巴士:28部
* 低地台单层空调巴士:89部
* 非低地台双层空调巴士:657部
城巴专利二部
而城巴专利二部(即机场及北大屿山专利巴士路线)拥有服役中的载客巴士数目为170部,当中可供轮椅使用者乘搭的低地台巴士(包括单层及双层巴士)更曾达100%,成为香港第二个以全低地台服务的专营权。但于2007年4月至5月期间,城巴把原属非专利车队中的富豪奥林比安12米巴士(车队编号427至429)调往专利二部,并分别行走S1、S52及S56线,更装有行李架,亦使低地台巴士占整体车队总数下降至98.8%。这是自1998年以来,城巴专利二部再度拥有非低地台巴士。
* 低地台双层空调巴士:148部(其中52部为城巴机场快线Cityflyer巴士)
* 低地台单层空调巴士:20部(其中10部为城巴机场快线Cityflyer巴士)
* 非低地台双层空调巴士:3部
非专利城巴
而城巴非专利巴士总数为52部,当中可供轮椅使用者乘搭的低地台巴士(包括单层及双层巴士)占整体车队总数11.5%。
* 开篷/下层非空调巴士:6部(#1、7、17、18、20、21)
* 开篷/下层空调巴士:3部(#190-192)
* 双层空调巴士:37部
* 单层空调巴士:6部(其中3部为可供轮椅使用者乘搭的低地台巴士)
环保巴士
2007年8月30日,城巴所属的新创建交通服务有限公司宣布,斥资港币1.5亿元推行“蓝天计划”,实施一系列减排环保措施,提升车队的环保表现,以提升香港的空气质素。计划包括︰购买28辆全新欧盟四型环保巴士、主动加快换车进度(以最新型环保巴士取代欧盟前期及欧盟一型巴士),以及为欧盟二型巴士加装柴油微粒隔滤器。可望在2012年,提升其车队(包括新巴及城巴)的排放表现至欧盟四型或以上的标准。
新创建交通服务有限公司已于2007年初向Alexander Dennis Limited订购28部符合欧盟四型规格的Enviro 500环保巴士。这批新巴士于2007年底起陆续投入服务。这批巴士当中的10部将拨入城巴车队。因应和新巴的资源整合,这批新巴士的车队编号由8100开始。
首批巴士底盘已于2007年9月付运香港,并在新巴创富道车厂内由Alexander Dennis Limited派出的专家负责装嵌车身,城巴的10部新巴士设有行李架,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期间全数加盟“深西快线”车队,行走B3及B3X路线。[1]
车队编号
早期的城巴车队规模不大,巴士一般都以2位数字识别。直到进军香港岛后,因应扩充市场的需要,城巴改革旗下车队号码:单、双位数为双层非空调巴士(一般都是非专利用途);3位数字为双层空调巴士;而4位数中,1千系为单层空调巴士,而2千系为双层低地台空调巴士,8千系全数均为Alexander Dennis Enviro 500。最初有部分城巴的1千系为双层空调巴士,因应和新巴的资源整合,这些和新巴部分巴士重复编号的巴士编号都被改为90XX。
架构
早期城巴只有非专利巴士业务,后来第一条专利路线12A投入服务,加上经营Network26新里程(简称N26新里程),便出现了专利部,负责经营专利路线。1997年,城巴开始经营北大屿山及机场巴士服务,由于这批路线的专利权是与港岛区的分开,所以便成立专利二部,负责营运北大屿山及机场的巴士,而原先管理港岛区及过海路线的部门便称为专利一部。随着城巴的业务续渐扩展,原先的架构便显得不合时宜,便改为现今分为营运壹部及营运贰部。
营运壹部
职责
营运壹部负责管理香港岛区内专利路线及大部分过海路线,超过90条路线,是城巴内最大的部门。负责管理有关路线的车队、车长、站长、后勤人员、稽查、车厂、车站设施等等,主要工作为处理日常车务,包括分派车辆、编排各员工的更份、车辆维修等。
维修分区
维修方面,主要分为东区(E)和南区(S),可从车头挡风玻璃近司机位处的标贴作识别,此分区只是适用于车长管理及车辆维修时使用,日常收车的安排并不会受此限制。
东区设有柴湾车厂(简称柴厂,CWD),位于柴湾创富道8号,替东区路线的车辆作维修及提供收集钱箱、添补燃油、洗车等日常工作,柴厂亦是城巴总部的所在地。 南区设有黄竹坑车厂(简称黄厂,WCD)、香叶道车厂(简称新黄厂,WHD)、海洋公园车厂(简称海厂,OPD)。新黄厂前身为黄竹坑车厂隔邻的泊车场,于2006年投入服务,事因海洋公园车厂部分地方需要交还给海洋公园作扩建用途,而已停止运作的鸭脷洲车厂未能用作替代,便于新巴黄竹坑车厂隔邻作临时车厂,以供南区的巴士作日常收集钱箱、添补燃油及洗车等日常工作,而车辆维修则在新巴黄竹坑厂内与新巴车辆共同进行。海厂为1993年时,政府提供给城巴作日常运作之用,分为大场及细场,大场为于海洋公园道及黄竹坑道之间,
香港仔运动场隔邻,主要用作停泊车辆之用,亦有洗车机作日常之用,现在亦肩负南区编更部的地方。细场则位于海洋公园巴士总站旁,昔日为城巴的重要基地,是南区控制中心、日常收集钱箱、补添燃油、洗车的地方,现已停用。各车厂地方有限,晚间大部分巴士都需要泊在巴士总站,而营运壹部的车辆亦会停泊于海傍警署则的巴士停车场及位于九龙前启德机场的启东停车场。
重大意外
* 1994年12月12日下午,一辆48号线双层城巴(车队编号600)在
石排湾道近
田湾翻侧,造成一名16岁男生死亡,另有40人受伤。
* 1996年11月6日上午,一辆开往深圳蛇口512号线过境双层城巴(车队编号202)在驶经深圳福田区一道路时,撞到一条因工施工出错而一下堕至只有3.5米高的钢缆,整个上层车顶几乎被削去,造成2死9伤。
* 1998年1月30日上午,一辆行走118号线的巴士(巴士编号:870)于驶至湾仔
杜老志道天桥发生严重的巴士翻车意外,导致5死多人受伤。
* 2001年8月27日下午,一辆往机场的A21线机场巴士(车队编号2121)在汲水门大桥收掣不及猛力撞向前方的货车,货车被推前再撞向一辆发生故障私家车,造成1死11伤。
* 2006年8月21日上午,一辆A21线机场巴士(车队编号2112)在长青隧道往九龙方向刹车不及,导致五车连环相撞,巴士车长死亡,另有25人受伤。
* 2007年7月21日下午,一辆85线巴士(车队编号909)在小西湾巴士总站撞倒一位81岁老翁,老翁卷入车底,车长报警,惟老翁由救护车送院抢救不治。
* 2007年12月14日晚上,一辆正前往将军澳宝琳的E22A线城巴丹尼士三叉戟型12米巴士(车队编号2106),驶至将军澳宝顺路和宝邑路交界时,与一辆往牛头角铁路站的796S线新巴(车队编号5023)相撞,两车车头严重损毁。城巴上两名港台乘客被抛出车外,再被卷入车底死亡,另17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