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村遗址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上村遗址,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镇大卓城上村南,总面积约19.3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至周代时期的古遗址。
历史沿革
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城上村遗址。
2009年6月,南京博物院联合句容市博物馆对城上村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勘探与试掘,确认其为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遗址。
2014年8~12月,南京博物院联合句容市博物馆于对城上村遗址进行了第二次考古勘探与发掘。经过全面勘探并结合局部发掘清理,对遗址分布范围、聚落布局及文化内涵有了新的认识。
遗址特点
综述
城上村遗址分为南、北两区,两区最近处间隔不足20米,遗址总面积约19.3万平方米。北区为长方形高土台,面积约8.1万平方米,涵盖崧泽、西周时期遗存。南区地势较平缓,平面形状为不规则椭圆形,文化堆积呈不连续分布,面积达11.2万平方米,以西周时期遗存为主,并见唐宋时期文化堆积。遗址北区和南区的编号分别前缀I、II。北区共布5×5米探方2个,编号IT5957、IT5958,位于台地的东北部;探沟1条,编号ITG2。南区布探沟3条,编号IITG1~IITG3。实际发掘面积200平方米。
崧泽文化遗存
灰坑
灰坑,7座,平面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方形等。现以H42为例,H42位于IT5958的中南部,平面呈椭圆形,坑壁向下斜弧内收,平底。坑口东西长0.94米、坑底东西长0.72米、深0.34米。坑内填土为灰褐色,土质较硬,夹杂灰烬、红烧土颗粒等。出土陶片主要为泥质灰陶、夹砂红陶,可辨器形有罐等。
墓葬
墓葬,M7主体位于IT5958西南部,部分伸入IT5958西壁内未作清理。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110°,墓口清理长度约1.25米、宽约0.78米、深0.3米。出土随葬品共8件,其中石器6件,玉器、陶器各1件,不见葬具。人骨保存极差,无法鉴定性别及年龄。M8主体位于IT5958西南部,部分伸入IT5958西壁内未作清理。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112°,墓口清理长度约1.31米、宽约0.6米、深0.35米。出土随葬品1件,不见葬具。
商周时期遗存
灰坑
灰坑,33座,平面形状有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方形和长方形等。H33位于IT5958西北部,部分叠压于探方北壁下,平面形状呈半圆形,坑壁向下斜直内收,坑底南高北低,坑口东西长1.4米、南北宽0.71米、深0.15~0.18米。坑内堆积呈灰黑色,土质湿硬,夹杂大量红烧土颗粒和草木灰,出土遗物主要为陶片,可辨器形有盆、鬲等。
墓葬
墓葬,6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除M4因保存状况较差葬式不明外,其余皆为仰身直肢葬。M2为成人墓葬,头向北,其余皆为未成年人墓葬,头向偏东。均不见葬具及随葬品。M2位于IT5958中西部,方向10°,墓口长1.88米、宽0.45~0.6米、深0.12米。填土较硬,土色灰黄,呈颗粒状。墓主为男性,约35岁。M6位于IT5957中北部,方向100°,墓口长0.82米、宽0.29~0.32米、深0.22米。填土较松,土色呈黑褐色。人骨保存状况极差,无法鉴定性别及年龄。
房址
房址,F1位于IT5957北半部,由两排柱洞组成。柱洞共5个,编号分别为D1~D5,柱洞内填土由红烧土块和黄褐色土填实,土质较硬,洞口直径在0.36~0.55米之间,深度在0.11~0.26米之间。柱洞壁向下斜直,底近平,剖面近梯形。D1内出土陶鬲1件,D4内出土少量残陶片。
环壕
勘探发现遗址北区有环壕1处,现存残深3.8米、宽14.5米。环壕环绕土台一周,呈南北向长方形,其中北侧环壕现见于地表,环壕周长近1000米,环壕内侧遗址面积约5.8万平方米。
文物遗存
城上村遗址出土的陶片以夹砂红陶、夹砂红褐陶为主,还有少量泥制黑陶、泥制红陶、泥制灰陶、夹砂黑陶、硬陶、原始瓷等;器形有鼎、鬲、釜、罐、豆、钵、盆、器盖、簋、瓿等;纹饰有弦纹、附加堆纹、弧线三角纹、镂孔、刻划纹、指窝纹、绳纹、梯格纹、折线纹、回纹等;石器有石锛、石刀等这些出土物品的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时期一直延续到西周时期。
研究价值
城上村遗址面积大、保存好,地层堆积厚、遗迹遗物丰富,是苏南地区同类遗址中保存较好的一处,对于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和商周时期湖熟文化及吴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保护措施
2011年12月,城上村遗址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位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城上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城上村遗址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镇大卓城上村南。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城上村遗址,路程约8.5千米,用时约18分钟。
参考资料
城上村遗址.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7 20:4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