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龙
蜥形纲鸟臀目动物
埃德蒙顿龙又被翻译成爱德蒙脱龙艾德蒙托龙,它们是以化石发现地区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来命名的。埃德蒙顿龙是一种体形巨大的恐龙。它们头部侧面呈三角形,没有头冠,头部前段和后段较宽,中段狭窄,口鼻部与鸭子的类似。
形态特征
埃德蒙顿龙化石埃德蒙顿龙已发现数个标本。如同其他鸭嘴龙类,埃德蒙顿龙的头部前段平坦、宽广,口鼻部类似鸭子,缺乏头冠,尾巴长而窄。前肢短于后肢短,但前肢亦有足够长度,仍适宜行走。
完全成长的埃德蒙顿龙可达9米长,一些较大的标本则达12米到13米长。体重约4.0吨,是最重的鸭嘴龙科之一。帝王埃德蒙顿龙是体型最大的种;在2004年,杰克·霍纳(Jack Horner)等人提出科氏大鸭龙是E. annectens的异名,但很少其他研究引用这个分类法。模式标本(编号NMC 2288)的身长估计为9到12米。E. annectens已发现两个标本,身长分别为8米、8.92米。萨斯喀彻温埃德蒙顿龙的身长则为7到7.3米。
埃德蒙顿龙的头骨长度约1米,帝王埃德蒙顿龙的头骨较长,而E. annectens的头骨较短。埃德蒙顿龙的头部侧面略呈三角形,而且没有骨质头冠。若从头骨的上方看,头部的前端与后段较宽,中段狭窄。埃德蒙顿龙具有缺乏牙齿的喙状嘴,由角质组织覆盖。根据位在森肯贝格博物馆的“糙齿龙木乃伊”标本,埃德蒙顿龙的喙状嘴角质部分至少有8厘米长。埃德蒙顿龙的鼻孔大,鼻孔周围的骨头凹陷。根据“糙齿龙木乃伊”标本,埃德蒙顿龙的眼眶具有巩膜环(Sclerotic rings)。
埃德蒙顿龙只有上颚骨与齿骨具有牙齿。新的牙齿会不断的生长来取代脱落的牙齿,一颗牙齿需要约一年的时间来生长。牙齿排列成形成数十列齿系(Dental batteries),每列齿系有至少6颗牙齿;而齿系的数量,依该物种而变动。帝王埃德蒙顿龙的每块上颚骨有51到53列齿系,每块齿骨有48到49列齿系,而上颚的牙齿较下颚牙齿狭窄。E. annectens的每块上颚骨有43列齿系,每块齿骨有36列齿系。萨斯喀彻温埃德蒙顿龙的每块上颚骨有52列齿系,每块齿骨有44列齿系。
埃德蒙顿龙的脊椎数量,因不同种而有不同变化。帝王埃德蒙顿龙有13节颈椎、18节背椎、9节荐椎、尾椎的数量则不清楚。一个E. annectens标本被认为具有19节背椎、85节尾椎。由于其他鸭嘴龙类的尾椎多为50到70节之间,上述估计值可能过度夸大。埃德蒙顿龙的背部与尾巴脊椎骨具有骨化肌腱,可使背部与尾巴保持僵硬。这些骨化肌腱被认为提供四肢以外的额外支撑脊椎。肩胛骨长而平坦,类似刀状,与脊椎平行。骨盆包含三个骨头:长的肠骨、长而薄的坐骨、板状的耻骨。骨盆的结构允许埃德蒙顿龙以二足方式站立。而9节愈合的荐椎也使骨盆牢固。
体型
完全成长的埃德蒙顿龙可达9公尺长,一些较大的标本则达12公尺到13公尺长。体重约4.0吨,是最重的鸭嘴龙科之一。帝王埃德蒙顿龙是体型最大的种;在2004年,杰克·霍纳(Jack Horner)等人提出科氏大鸭龙是E. annectens的异名,但很少其他研究引用这个分类法。模式标本(编号NMC 2288)的身长估计为9到12公尺。E. annectens目前已发现两个标本,身长分别为8公尺、8.92公尺。但是,有一个可能属於E. annectens的标本,身长被估计为约12公尺。萨斯喀彻温埃德蒙顿龙的身长则为7到7.3公尺。
栖息环境
埃德蒙顿龙与暴龙生存于相同时期的相同环境,其中一个在丹佛自然科技博物馆展览的成年标本,显示它的尾巴曾被兽脚类恐龙所咬。尾部的第13到17节脊椎的神经棘具有明显的牙齿痕迹,其中一个神经棘断裂,而其他神经棘弯曲,显示曾经被肉食性动物从后方攻击过。由于这个部位的高度至少有2.9米,攻击者应是种体型巨大的动物,而从该化石的发现地区来判断,该地区的唯一大型肉食性动物是暴龙。骨骼显示了这个伤口正在痊愈,并有感染的迹象,显示这头埃德蒙顿龙在事后应该仍然生存。研究这个标本的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发现左臀也有个痊愈的骨折迹象,由于已经完全康复,发生时间应较尾巴的伤口早。卡彭特研判这只埃德蒙顿龙因为左臀的伤口而行动不便,因此成为暴龙的攻击目标,造成尾巴的新伤口。卡彭特更提出,这只埃德蒙顿龙成功逃过暴龙的攻击,或是曾用尾巴抵抗暴龙的嘴部攻击。另一个发现于南达科塔州的E. annectens标本,身长约7.6米,下颔则具有小型兽脚类恐龙的齿痕。其中部分齿痕已经初步痊愈。Michael Triebold认为曾有小型兽脚类恐龙攻击埃德蒙顿龙的喉咙,虽然这只埃德蒙顿龙在攻击中存活下来,但不久后因为这个伤口而死亡。
在马蹄峡谷组中,埃德蒙顿龙生存于接近岸边的环境,而亚冠龙栉龙则生存于较内陆的环境。通常不会在一个地点同时发现埃德蒙顿龙与栉龙的化石。
生活习性
群居
古生物学家在发掘埃德蒙顿龙化石的时候,曾在方圆40万平方米的地区内发现了大量埃德蒙顿龙化石,埃德蒙顿龙化石的集中分布显示出埃德蒙顿龙是一种群居的恐龙。群居是埃德蒙顿龙提高生存能力的一种方式,因为它们的个体没有特别有效的御敌方式,集群生活则能够有效避免猎食者的偷袭。
行走方式
埃德蒙顿龙的后肢肌肉发达,它们主要以后足行走,但是其前肢也有足够的长度,具备行走的能力,因此它们也能够四足着地行走。
迁徙
由于埃德蒙顿龙分布广泛,北至阿拉斯加州,南到科罗拉多州,其中包含北极区,因此有科学家提出埃德蒙顿龙可能具有迁徙过冬的习性。
食性
颈部比较短,以吃地面植物为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8 11:2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