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状驼绒藜
藜科驼绒藜属植物
垫状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 compacta (Losinsk.) Grubov)是苋科驼绒藜属半匍匐型小半灌木,叶小,密集,叶片椭圆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雄花序短而紧密,头状;雌花管矩圆形;果椭圆形,被毛;花果期6-8月。
形态特征
垫状驼绒藜是苋科驼绒藜属半匍匐型小半灌木,垫状驼绒藜是在强度大陆性寒旱生境下形成的一种低矮的寒早生小半灌木。植株矮小,垫状,高10-25厘米,具密集的分枝;老枝较短,粗壮,密被残存的黑色叶柄,一年生枝长1.5-3-(5)厘米。叶小,密集,叶片椭圆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长约1厘米,宽约3毫米,先端圆形,基部渐狭,边缘向背部卷折;叶柄几与叶片等长,扩大下陷呈舟状,抱茎;后期叶片从叶柄上端脱落,柄下部宿存。雄花序短而紧密,头状。雌花管矩圆形,长约0.5厘米,上端具两个大而宽的兔耳状裂片,其长几与管长相等或较管稍长,先端圆形,向下渐狭,平展,果时管外被短毛。果椭圆形,被毛。花果期6-8月。
产地生境
生长环境
垫状驼绒藜为高海拔地区的垫状灌丛,通常生于海拔3500-5000米地带的山坡或砾石地区。分布生境为严寒,干旱的高寒荒漠地带,土壤贫瘠,环境条件恶劣。为适应严酷的环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特殊的斑状垫形体。垫状驼绒藜在西藏分布面积最大,比较集中地分布于羌塘高原西部,北部,是邦达错,喀拉昆仑山以北、舒木拉岭以东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的优势植物。占据海拔5000(4800)-5500米的湖盆,宽谷,平缓山坡和山丘顶部,常形成以垫状驼绒藜为主或者为单纯的垫状驼绒藜群落。
群落盖度极为稀疏,多在10%以下,有时甚至只有1-3%,伴生植物也较单纯,多为高寒种类。在祁连山西段山地海拔3800-4300米的高山带,垫状驼绒藜常与青藏薹草(Carex moorcroftii Falc. ex Boott)、蓍状亚菊(Ajania achilleoides (Turcz.) Poljakov ex Grubov)、多裂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fida Linn.)、高山紫菀(Aster alpinus L.)等植物组成群落、群落结构简单,植物生长稀疏,总盖度一般在10-20%,高度在10厘米以下。在昆仑山海拔4800-5500米内部山原的各大河源头、湖盆碎石滩以及一些砾质化极强的山坡、谷地,垫状驼绒藜与藏亚菊呈片状零星分布,盖度在5-18%之间,高度5-7厘米。垫状驼绒藜在年平均气温-8至10℃,月均温在0℃以上2-3个月,全年不存在无霜期,年降水量在20-100毫米的地区能正常生长发育,可见它的耐寒性和耐早性是很强的。
垫状驼绒藜极耐土壤瘠薄,一般地生长在高山寒漠土和高山荒漠化草原上,土壤常含有盐分,土体中与地表常覆盖大小木一的砾石与岩石风化碎石片,土层厚度一般在15-30厘米之间,pH8.1,有机质含量0.63-1.84%。
分布范围
在中国分布于甘肃与青海境内的祁连山西段高山山地,新疆的昆仑山内部山源和西藏的羌塘高原西北与北部部分地区。帕米尔东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中国昆仑山区。
生长习性
垫状驼绒藜的地上部分生长极为缓慢,株形低矮,而其地下部分却十分发达,不仅有明显的主根,而且有发达的侧根。根颈甚发达,分枝多,抗风沙力强。垫状驼绒藜具有较强的无性繁殖能力,当气候不利于完成整个发育周期时,仍能凭借株的分蘖形成新的株体。在一年之内没有绝对无霜期的高寒气候控制下,垫状驼绒藜的生育期很短,一般在5月中旬萌发生长,7月上旬至8月中旬开花结实,若气候条件恶变时,则不能结实或结实率很低,一般于9月10日左右即开始枯黄,进入休眠状态。生长期约3-4个月。花果期6-8月。
繁殖方法
垫状驼绒藜主要为无性繁殖。
选地整地
苗圃地选择:育苗地选择在地势平缓、地面平整、通风向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pH值在7-8的沙壤土为宜。
整地:育苗地应深耕25-30厘米,镇压破碎土块,平整后做畦;播种前灌足底水,2-4天后可播种,待土壤松散时播种。
基肥:根据土壤条件,施足底肥。
播前处理
种子质量:种子纯净度80%以上,种子千粒重2克以上,种子发芽率70%以上。
种子处理:播前2小时喷洒凉水使种子潮湿,并拌入与种子体积相近的细沙土(用过筛的风积沙土)以便撒播均匀出苗整齐。
播种方法
播种时间:播种时间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灌溉的底水下渗后土壤疏松时播种。
播种方式:采用条播和撒播两种,条播行距25-30厘米;撒播是耙搂平地,筛薄土覆盖后镇压。
播种量:播种量45-60千克/公顷。
播种深度:覆土深度0.5-0.8厘米,播后适度镇压。
田间管理
灌溉:播前浇足底水;待苗高15-20厘米时,可进行一次浅灌,其后根据墒情结合施肥灌溉1-2次。
中耕除草施肥:苗高20厘米时,进行人工锄草,苗高4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除杂草,并作最后一次定苗,每公顷保苗105-120万株。苗高40-50厘米时,追施尿素105-150千克/公顷。
起苗
种苗的要求:育成苗规格为幼苗上径0.3厘米以上,下基径0.5厘米以上,根长30厘米以上。
起苗时间:秋季10月下旬上冻前或翌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返青前起苗。
起苗与定植方法:采用人工起苗,要起到25-30厘米以上的主根。起苗前1-2天对干旱或坚硬苗地灌水,使土壤潮湿,苗根吸足水分;起苗后修剪,上径0.3厘米以上部分可以剪除;秋季植苗后在10天内定植或假植,春季植苗后用塑料袋保湿10天内定植。
栽培技术
植苗栽培
栽植时间:植苗移栽选择春秋两季进行;春季移栽垫状驼绒藜萌芽前进行,秋季在霜冻后上冻前进行移栽定植。
植苗移栽:一般采取开沟移栽或穴栽,定植机开沟深25-30厘米,人工侧放苗后镇压;株行距0.5米×1米。
直播建植
整地:在种植前深耕翻,也可播种当年压青整地作业,耙好后待雨播种。
播种时间: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雨季来临时播种,要求当年生育期100天以上;一次降雨大于15毫米时,或土壤表层0-5厘米含水率大于15%时,即可播种。
播种量:单播播种量37.5-52.5千克/公顷。
播种方式:单种条播,行距70-100厘米;撒播,均匀撒种;幼苗不耐旱,宜采用保护播种方式混播;播种时宜混沙进行。
播种深度:覆土深度0.5-0.8厘米,播后重镇压。
建植后管理:人工草地可进行中耕除草与施肥;播种后的草地在1年内,应禁止在生长期放牧,但可秋季刈割或冷季放牧利用。
主要价值
经济
垫状驼绒藜是高寒荒漠地区的主要牧草,尽管产量较低,但营养价值颇高,适口性好,有利于家畜恢复体力和抓膘,是牦牛、藏羊夏秋季节良好的放牧饲草,属于良等牧草。据新疆农业科学院分析,当年生枝条蛋白质含量可达17.71%,无氮浸出物为36.95%,均属较高,粗纤维偏低。适口性好,有利于家畜恢复体力和抓膘,是牦牛,藏羊夏秋季节良好的放牧饲草,属于良等牧草。
生态
对水土保持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参考资料
垫状驼绒藜.植物智.
垫状驼绒藜.植物通.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4 23:5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