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句是曲艺唱词的一种句法。一句一词由若干句子连贯组成。
基本概念
戏曲音乐名词。又称“叠字句”、“垛板”或“堆字”。戏曲唱腔为了将唱词所表述的某一事件,给以引伸或集中渲染,而在某个乐句之中插入若干字数大体相等的排比短句,称为“垛句”。这种排比短句,一般为三字、四字、五字,至多不超过七字;垛句的句数依据需要,多少不拘。但不论句幅多长,通常只算作一个乐句的扩充,称作“加垛”。曲调多自由重复,字多腔少,前后呼应,富于叙事性。节奏紧凑整齐,顿垛叠换,层次分明,富于推动力,在唱段中起着调节节奏作用,使唱腔发展逐渐趋向高潮,以加强对人物情绪急剧变化的描写。京剧多用于〔二簧〕、〔反二簧〕、〔西皮〕及〔高拨子〕的下句(极少用于上句)。如京剧《碰碑》中的垛句:“那时我,东西杀砍,左冲右撞,虎闯羊群,被困在两狼山。内无有粮,外无有草,盼兵不到。眼见得,我这老残生,就难以还朝。”地方戏曲除有与京剧类似的用法外,还可以四字、六字交替运用,称作“四六连环句”,滩簧腔系剧种运用较普遍。如扬剧《鸿雁传书》的〔堆字大陆板〕,其唱段结束句的“堆字”,就是这种用法。
引用示例
常用于加强语气、增强气氛时。大鼓、琴书等曲种多将其用于每一段落的结尾。这种唱词常有其特殊的歌唱要求,故有些曲种也称其是一种唱调或唱法。
如《偷石榴》里的:
小孩一听心欢喜,
扛着楼,牵着牛,牛角上挂着灯笼,胳肢窝里夹枕头,脖子上挂着花兜兜,兜兜里边装石榴。
这个下句是由两个三字嵌和四个嵌句组成的仅由以上这两个例子即可看出,垛句使句子变化多端,增加了语言的风趣和节奏上的变化,使唱词更加朗朗上口,并加强了音韵上的参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