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坛(读音:tán)为现代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现行的简化字“坛”字是由多个繁体中文归并简化而来的,其繁体中文有“壇”“罎”两个。。
文字源流
简化字“坛”对应的是两个繁体字,分别是“罎”和“壇”。根据现有的古文字资料,二字均不见于先秦时期的文字中。
坛的繁体字“壇”为形声字。从土,亶声。“壇” 的本义是高台,作为古代祭祀、盟会等的场所,多用土石等建成。《说文》 :“坛,祭场也。《书.金滕》:“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引申为高起如坛的地方,如屋基.平台.讲学或发表言论的场所等,泛指一定范围的领域,如文艺界、体育界称文坛、体坛等。
坛的另一个繁体字“罎”,也是一个后起的形声字,从缶,曇声。可见于宋代《集韵》,本义指一种容器,《三侠五义》第五五回:“谁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说菜是剩的,酒是浑的,坛子也摔了,盘子碗也砸了,还骂了个河涸海干。”后引申为量词。《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走到厨下,看见风炉子边,有两坛好酒在那里。”
汉字简化
现行的简化字“坛”,其演变有两种说法:说法一认为是由繁体字“罎”的异体字“壜”删减部件省写而来的,资料佐证如,明代洪楩的小说《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中出现的“酒坛”,而不是“酒罎”。
而说法二认为是由“壇”之草书楷化而来,参考文献有近代欧阳臻的《简体字考证》。。在1935年国民党政府之《第一批简体字表》中,就曾据说法二的观点,将“坛”做“壇”的简体字之用。
另外,还有在一些明清时期的俗写中,有将天壇之“壇”同音假借“罎”之二义的。
由于“罎”和“壇”自古通用,而且简化字“坛”均为二字变化而来的异体字,所以在新中国的文字规范整理中取“坛”做二字的简化字。
还有这个“坛”它只是一个记号字,不符合传统六书造字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而是大大提高了文字书写效率和大众识字率,有利于时代的发展。
详细字义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唐干切《正韵》唐阑切,𠀤音弹。《说文》祭场也。坛之言坦也。一曰封土为坛。《礼·祭义》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祭法》去祧为坛。《注》远庙八世祖则迁于坛,有祷则祭。互详墠字注。《史记·文帝纪》其广增诸祀坛场。
又楚人谓中庭曰坛,见《荆楚风俗通》。
又盟誓则立坛。《礼·杂记》孔子出鲁东门,过故杏坛,曰:兹臧文仲誓盟之坛也。睹物思人,命琴而歌。
又国君朝会亦设坛。《左传·襄二十八年》郑伯如楚,舍不为坛,子产曰:大适小则为坛,小适大苟舍而已,焉用作坛。
又特拜将相亦设坛。《前汉·高帝纪》上设坛具礼,拜韩信为大将,一军皆惊。《唐书·裴度传》度拜相,诏四登师坛。
又鸡坛,友会也。《北戸录》越人每相交,作坛,祭以白犬丹鸡。
又瑶坛,仙境也。《张协·七命》眷椒庭于瑶坛。
又《集韵》傥旱切,音儃。《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伐之法。一曰暴内陵外则坛之。《郑注》出其君。置空坛之地。
又《集韵》《韵会》徒案切《正韵》杜晏切,𠀤音但。坛曼,宽广貌。《史记·司马相如传》坛以陆离。《子虚赋》案衍坛曼。
又《集韵》《正韵》𠀤时战切,音缮。除地也。
又《集韵》上演切,音善。野土也。《楚辞·九章》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又亭年切,音田。《桓君山仙赋》周览八极,还崦华坛。氾氾滥滥,随天转旋。
又叶直良切,音长。《楚辞·九歌》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俗作坛,非。坛字从靣,不从㐭作。
说文解字
【卷十三】【土部】坛
祭场也。从土亶声。徒干切
说文解字注
祭坛场也。祭法注。封土曰坛。除地曰墠。楚语。屛摄之位。坛场之所。韦注。屛摄,为祭祀之位也。除地曰场。汉孝文帝纪。其广增诸祀坛场珪币。师古曰。筑土为坛。除地为场。按墠卽场也。为场而後坛之。坛之前又必除地为场。以为祭神道。故坛场必连言之。宋本作祭场也。无坛字。非是。若祭法坛与墠则异地。场有不坛者。坛则无不场也。从土。亶声。徒干切。十四部。
字形书法
书写提示
字形对比
书法欣赏
音韵方言
◎ 粤语:taan4
◎ 赣语:hom2
潮州话:duan5(tûan),tam5(thâm) [澄海]tang5
参考资料
康熙字典.汉典.
说文解字.汉典.
.千篇国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9 08:22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