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状结构是指 结构体沿长、宽、高三轴平衡发育,即水平轴和垂 直轴相近,界面平滑或弯曲,彼此能吻合,棱面不 明显,形状不规则,界面与棱角不明显的一种土 壤结构。按结构体的大小,可以分为大块状 (>10 cm)和小块状(5〜10 cm)结构。比小块状 小的土块,称为碎块状结构(0.5〜5 cm),更小则 为碎屑状结构。此类结构体多出现在有机质缺 乏而耕性不良的黏质土壤中,一般表土中大多为 大块状结构和块状结构,心土和底土中大多为块 状结构和碎块状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土壤,往 往湿时黏韧,干时坚硬,适耕性差,宜耕期短。块 状结构大多是耕作质量差的一种表现。
特征
常见的有小块状(直径5—10毫米)、中块状(10—20毫米)、大块状(>20毫米)。块状结构易形成于缺乏有机质的粘重土壤和质地较轻的心土层。具有这种结构的土壤,往往湿时粘韧,干时坚硬,适耕性差,宜耕期短。块状结构多是耕作质量差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