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earthquake engineering)是为了防御地震的突然袭击所采取的有关工程措施的总称。包括
地震烈度区划的鉴定与划分,抗震建筑规范的正确制订与合理运用,结构设计与最佳周期的研究,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地震灾害与次生灾害的预防等。
简介
地震工程:为防御地震突然袭击可能引起的各种灾害采取有效措施的一门工程科学。以地震学和地质学为基础,主要研究地震时地面运动特征以及建筑物的破坏,涉及土木建筑、机械、电子、水利等工程学的许多方面。内容包括地震成因、地震波、断层作用、强烈地面运动的研究及其测量、地震造成的结构物破坏特征、模拟地震试验、模型与原型的结构动力试验、线性与非线性结构反应、土与岩石的性能、土壤与桩基的相互作用以及地震海啸等。
其研究可用于:(1)为设计抗震结构提供依据和方法(2)为
地震烈度区划和鉴定等提供依据(3)为矿山、桥梁、水坝、核电站、烟囱、水塔等大型工程建筑和城市公用设施的防震及地震灾害和次生灾害的预防提供具体方案和方法。
地震设防
抗震设防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杭震措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
抗震构造措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通常通过三个环节来达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即确定建筑物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抗震设计,采取基础、结构等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抗震施工,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施工,保证建筑质量。上述三个环节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都必须认真进行。
结构物在强烈地震中不损坏是不可能的,抗震设防的底线是建筑物不倒塌,只要不倒塌就可以大大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减轻灾害。般在设防烈度小于6度地区,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损坏程度较小,可不予考虑抗震设防在9度以上地区,即使采取很多措施,仍难以保证安全,故在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抗震设防目标
抗震设防分类
在抗震设计中,根据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物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即特殊设防类,是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乙类即重点设防类,是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
丙类即标准设防类,是指大量的除1款、2款、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丁类即适度设防类,是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抗震设防标准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甲类即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乙类即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丙类即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丁类即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叫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