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异常区
地热增温率大于平均地热增温率而有明显提高的地区
地热增温率大于平均地热增温率而有明显提高的地区,称地热异常区。
地热异常区划分
所谓地热异常区,是与正常区相比较而言。同样以传导为传递热能的形式,地表各处的热流也并不相同,原因是不同岩石的导热系数不等。地表热流量一般介于0.8—2.0热流单位之间,岩石导热系数为4-10微卡/厘米·秒,因此,地温梯度一般为8—50℃/公里。以热传导为主时,各地的地温梯度不同,在地下3公里深处,低的仅24℃,高的可达150℃,但是,从地热发电的技术考虑,由热传导差异引起的地热异常,用来发电在经济上并不合算,而只宜直接用于工业,农业或生活;因此,从地热发电角度来看,还不能算作是热异常。
世界上已发现的地热田,热异常主要是由对流作用造成的。因为技术主要是利用高温的流体,流体通过对流把热能带到地表,才便于使用。某些缺乏流体的致密地层,由于热传导作用,戎主要由于热传导作用,也可形成很强的热异常,有时深度不大,温度可高达300℃,这就是所谓干热岩石。干热岩石难以直接利用其能量, 办法是在热岩石中用人工方法造成裂隙(如地下常规爆破法、水力加压法、地下原子能爆破法等),然后将水压入井中,使水在地下循环加热,以热水或蒸汽的形式返回地面再加利用。当然,这样做,技术比较复杂,成本也高。因此,在技术条件下,仍以利用热水或蒸汽为主要目标。寻找地热田时主要是寻找具有高温蒸汽或热水的区域。
地热异常区,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以热水为主的热水型,第二种是以蒸汽为主的蒸汽型,第三种是缺少水分的干热岩石型。已经开发利用的限于前两种。
热水型的地热异常区
热水型的地热异常区是异常区中最常见的。在某一深度上水受热增温,根据对流的原理,水受热膨胀而上升,将热能输向浅部,而形成地热异常区。
一般情况下,这种异常区都有地表显示,在地表出现热泉、喷泉等。当有泉出露可以直接观察到热水出露的地层、岩性时,可以确定它存在于那一种空隙系统(孔隙、裂隙、溶隙)之中。但是必须注意,泉出露口所处的地层有时不一定就是热水上升通道所在的地层。例如,出露于第四纪沉积物的砂层中的温泉,往往是衍生泉,由于和砂层含水层中的冷水相混,温度有所降低,化学成分也发生了变化。这是热水的出口被掩覆的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热水受隔水层阻挡而在某一地段出露,但真正的热水上升通道却在相当远的距离之外。因此,在工作时,应将热泉的出露位置与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起来,判定热水真正的上升通道的位置。
一般地下水中比较少见的元素,在热水中往往含量较高,热水中多伴生有H2S和SO2等气体。因此,有一种看法认为,热水是岩浆活动后期的气体和液体,由于热水和蒸汽的释放,使某些相对稀有的元素集中,甚至在高温热水泉附近生成汞和银等矿床。根据这种看法,热水与蒸汽都来源于岩浆,是所谓的初生水,即是来自地球内部的水。但是,多年以来通过研究水中氢同位素,对热水与蒸汽的来源,作了相当可靠的研究,否定了这种看法。
蒸汽型的地热异常区
蒸汽型的地热异常区可分为两种,一种只产超热蒸汽而没有水,这就是干蒸汽田,另一种产水并伴生有一定数量的蒸汽,这是湿蒸汽田。世界上所发现的蒸汽田地热异常区,以湿蒸汽田为主,干蒸汽田只有三个,意大利的拉德瑞罗、美国加州的间歇喷泉、日本的松川。
对蒸汽田的机理有三种不同的学说。第一种是意大利的法卡(Facca)及托南尼(Tonani)提出的。他们认为,蒸汽田原来都是充满热水,水温接近于沸点(相应于水所处深度的压力下的沸点),钻孔打到此热水,由于减压沸腾成为蒸汽,上升喷出。如果在钻孔中突变为蒸汽,则为湿蒸汽田,在钻孔底部附近突变为蒸汽,则为干蒸汽田。部分水汽喷出后,钻孔附近的蒸发空间变大,当有几个钻孔时,各孔的蒸发空间逐渐连成一片,于是整个地热系统的上部充满蒸汽,下部则充满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5:22
目录
概述
地热异常区划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