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包括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自然地理学中专指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决定于太阳光热因地球形状及其公转与自转运动而产生的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表现为地表自然带近于沿纬线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在广阔平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而高大的山脉和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带性发生不规则的变异。海洋表层亦有表现。
释义
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包括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自然地理学中专指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决定于太阳光热因地球形状及其公转与自转运动而产生的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表现为地表自然带近于沿纬线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在广阔平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而高大的山脉和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带性发生不规则的变异。海洋表层亦有表现。
地带性因素
由于地球球体形状所致和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影响,使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在热量差异的基础上,在不同的气候带内又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分布,这样便形成了自然带沿纬向分布的规律。
纬度地带性
自然地理现象在地球上的分布具有沿着纬线方向(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条带状规律性,叫做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在广阔平坦的平原上表现最为明显。纬度地带性是由于地球的形态、自转、及黄赤交角导致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匀,在地表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成带状递减,使气温、降水、蒸发、风向、风化作用、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和植被等一系列
自然地理要素有规律地变化。
经度地带性
在同一纬度带中,自然地理现象显示呈东西方向更替的规律性。这种自然带的分布大体上与经线平行,并伸展成条带状,称为经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的产生受海陆分布和山脉的南北走向控制,而在大气湿度、降水等水的因素所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方面表现的东西差异最为明显。
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温度、湿度和降水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这就形成了山地
垂直气候带。生物、土壤等受气候影响也相应地有垂直分布的规律性。自然带的这种垂直地带分布,称为
山地垂直自然带。如我国秦岭山地,长白山和西南部横断山等山地垂直自然非常明显。在世界各大山脉都分布着山地垂直自然带,又称垂直带。
因素
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
地带性因素
太阳辐射能分布因纬度而不同,气候主要受纬度因素制约,水文、植物、土壤等的分布也都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分布一般都呈带状分布。所以气候、水文、植物和土壤等,称为地带性因素。地带性规律就是受地带性因素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其中气候是地带性因素中的主导因素。
非地带性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中,有些因素如海陆分布、地形、岩石等,它们的分布与太阳辐射能没有联系或没有直接联系,而是受内力因素、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其分布不成带状。所以海陆分布、地形和岩石等,称为非地带性因素。地形是非地带性因素中的主导因素。
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两者是有联系的。例如,地形隆起对地带性因素有一定干扰作用,海南岛自然地理景观的地域分异主要是由于水分的地域差异而引起的,而水分的地域差别就是由于非地带性因素——地形隆起影响。岩石属于非地带性因素,但岩石风化过程以及形成的松散风化壳的分布,又受到地带性因素影响。由此看来,自然环境受带性和非地带因素影响。自然环境特征是由这两组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
非地带性现象
自然现象并不都是由地带性规律支配,并非所有自然现象都呈带状分布。例如,湖泊、沼泽等的分布就不是带状的,它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凡是有局部洼地,即可积水成湖;局部洼地、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就可以形成沼泽和沼泽土。平原地区有湖沼,山地区域也有湖沼分布;低纬度地区有湖沼,高纬度地区也有湖沼。所以湖泊、沼泽和沼泽土等的分布,都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当然,湖泊、沼泽的形成与气候因素也有一定关系,例如气温低、蒸发量小,更加有利于沼泽的产生。
非地带性表现
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如南纬56°至65°的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因此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
亚寒带针叶林带。
②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西侧处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出于西风的背风处,因而成为温带的荒漠。
③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受到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
④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如荒漠带中呈板块状分布的绿洲,是由于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化形成的较为丰富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成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形成了与周围广阔的温带荒漠的地带性现象截然不同的景色。故绿洲属于非地带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