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圈闭
地质科学领域术语
由于储集层的岩性在横向上发生变化或地层层序产生沉积中断被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闭合油气低势区称为地层圈闭,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则称为地层油气藏。地层圈闭的形成是由于沉积条件的改变,储集层岩性岩相的变化,或者储集层上、下不整合接触的结果。这种变化可以是突变的,也可以是渐变的;可以是局限的,也可以是区域的。与构造因素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控制地层圈闭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则仍然是沉积条件的改变。地层圈闭根据形成机理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岩性圈闭、不整合圈闭和礁型圈闭。
释义
地层圈闭:由于储集层的岩性在横向上发生变化或地层层序产生沉积中断被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闭合油气低势区称为地层圈闭,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则称为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的形成是由于沉积条件的改变,储集层岩性岩相的变化,或者储集层上、下不整合接触的结果。这种变化可以是突变的,也可以是渐变的;可以是局限的,也可以是区域的。与构造因素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控制地层圈闭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则仍然是沉积条件的改变。
地层圈闭根据形成机理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岩性圈闭、不整合圈闭和礁型圈闭。
岩性圈闭
概念
岩性圈闭:储集层的岩性在横向上发生变化,四周或上倾方向为非渗透性岩层遮挡而形成的圈闭称岩性圈闭。聚集油气之后形成岩性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储层的连续性差,多以碎屑岩为主,一般规模较小。多属自生自储原生油气藏
分类
根据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可将岩性油气藏分为两种类型,储集层的岩性变化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称为沉积圈闭,它包括透镜型岩性圈闭和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若是储集层岩性变化是在成岩后生过程中形成的,则称为成岩圈闭,它包括储集层部分变为非渗透遮挡和非储集层部分变为渗透性储集体而形成的圈闭。
不整合圈闭
概念
指储集层的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储层可位于不整合面之上或之下。
不整合圈闭的闭合面积由不整合遮挡线与储集层顶面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定的闭合区决定。
分类
根据不整合圈闭形成条件及储层特征可将不整合圈闭和油气藏分成:地层超覆圈闭和油气藏、不整合面下不整合圈闭和油气藏、古潜山圈闭和油气藏、基岩油气藏。
礁型圈闭
概念
礁型圈闭:是指礁组合中具有良好孔、渗性的储集岩体被周围非渗透性岩层和下伏水体联合封闭而形成的圈闭。
礁体的生长常常形成一个古突起,上方由于差异压实形成压实背斜;而且由于礁的生长接近水面,有时甚至露出水面,侵蚀和溶蚀作用对礁体的储集性增强有很大的作用,具有类似于古潜山油气藏的特征。但由于礁是属于一种特殊的沉积类型,沉积环境及礁的生长方式对礁型圈闭储层起主要的控制作用,许多学者主张把它作为单独一种地层油气藏类型。礁型圈闭的闭合面积可由礁顶面的构造等高线或礁体的等高线来确定。
礁型圈闭中聚集了油气之后就形成礁型油气藏。礁型油气藏油气分布取决于礁体储集性的情况,一般礁核储集性好于礁前,礁后储集性较礁前差。另外礁型油气藏储量较大,烃柱高。常呈带分布,形成丰富的产油气区。
分类
礁型油气藏根据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可分为:
1.整个生物礁形成统一的古地貌突起,油气藏居于岩礁突起顶部,底部有水。油气的分布类似于古潜山油气藏。
2.礁体内岩体物性不均匀,油气仅分布于礁体内部局部渗透带中,油气藏受礁体古地貌与物性双重控制。
3.生物礁产状呈背斜,油气藏受礁体和背斜构造双重控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4:32
目录
概述
释义
岩性圈闭
参考资料